“優進優出”思路漸現 中國外貿無懼“中低速”
- 發佈時間:2015-05-08 13:4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斌
“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外貿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長。”高歌猛進三十餘年並登頂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後,中國商務部5月初發佈的一份報告罕有地以“保持中低速增長”這一表述指出,中國外貿往昔的高速增長或已成為歷史。
作為這一論斷的重要注腳,海關總署8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下降(同比,下同)10.9%。其中,出口下降6.2%,進口下降16.1%——2015年以來,僅2月外貿數據同比為正增長。而按年來看,截至2014年已連續3年未完成年初設定的外貿增長目標。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分析,4月出口延續下跌,外需疲軟是主因,這亦與近日亞洲各國貿易數據表現不佳一致。
“相對來講,進口更弱一些,反映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我國內需不振和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現實。未來一段時間還會延續這一趨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向中新社記者指出。
屈宏斌認為,官方的穩增長措施仍需加力。
不過,與穩增長、定向調控等措施相比,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4月初的中國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産能合作座談會上即已明確闡述了官方的應對思路。
“國際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中國也需要順應這種變化,轉變自己的發展方式。過去那種‘大進大出’的老路已經難以為繼。”李克強説,“要加大支援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産能合作,使我國對外貿易從‘大進大出’轉向‘優進優出’。”
在李克強看來,“優進”便是從中國的長遠和根本利益出發,根據國情,有選擇地進口緊缺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重要零部件。而“優出”,則是不僅要出口高檔次、高附加值産品,還要推動産品、技術、服務的“全産業鏈出口”。
從前4個月增速來看,中國機電産品出口2.4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3.9%,佔出口總值的57.9%。這一增速較之服裝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1%的增速高出2.9個百分點。
“短期來看主要出口目的地增長形勢不樂觀,歐盟和日本經濟持續疲弱,對中國商品需求有所放緩。”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周景彤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如果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確實發展到外貿亟需轉型的階段了。
“以前出口成萬上億件T恤才能換一架波音飛機,把環境污染都留在國內的增長模式,隨著國內要素成本上升、與周邊國家競爭加大,已經難以為繼了。”周景彤表示,實際上近幾年此種態勢已經在顯現,而目前則尤為突出。
“如出口商品分為低端、中端和高端的話,我們正處在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中。”他表示,鋻於中國出口商品競爭力正“青黃不接”,高端商品的競爭力尚未完全形成,而傳統商品競爭力又不斷減弱,如果再延續過去的外貿發展模式,形勢將極不樂觀。
正因如此,李克強表示,從“大進大出”的粗放式增長轉變為“優進優出”的集約型增長,將有利於培育對外開放新優勢,使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在更高層次上深度融合。
對此,周景彤分析,優進優出從出口角度主要是促使産品結構向中高端邁進,使得出口産品和服務的附加值不斷提升。
“摒棄過去靠低成本優勢取勝的低價出口戰略。”他表示,從前中國是以加工貿易為主導的貿易格局,現在培育“優出”的重點是大力提高自主創新比重,向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
揮別“貼牌生産”的低水準重復,官方決心堅定。
李克強日前在中科院考察時便向科研人員強調,讓更多“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變成“Created in China”(中國創造),築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大廈”。
“當然,人們必須清楚,從大進大出轉為優進優出需要一個過程,可能不是一兩年就能夠完成的。”周景彤亦提醒,隨著中國外貿轉型,進出口總額增長的絕對速度或不必如過去三十幾年“兩位數”那麼迅猛,但也一定不能太低,“太低首先就影響到外貿企業收入和發展,更影響外向型地區的經濟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