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央政治局:增加公共支出 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

  • 發佈時間:2015-05-03 08:30:4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審議通過《中國共産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經濟工作

  經濟走勢

  外部需求收縮 下行壓力較大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在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創新宏觀調控方式,以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發展、結構調整、民生改善,保持經濟運作處在合理區間。一季度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相符,就業形勢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全面深化改革紮實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逐步深化,需求結構、生産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産品結構、商業模式發生幅度較大的調整,一些新的增長點破繭而出。同時,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縮,內部多種矛盾聚合,經濟運作走勢分化,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會議指出,做好當前經濟工作,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及時進行預調微調,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保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綜合平衡,調動各方積極性,狠抓工作落實,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應對措施

  挖掘消費潛力 培育新增長點

  會議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稅清費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要注重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認真選擇好投資項目,做到有市場,有長期回報。要整體推進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解決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市政項目、實體産業部分資金迴圈不暢問題。

  會議指出,要注重擴大消費需求,有針對性地挖掘消費潛力,努力提高消費品品質和服務水準,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要完善市場環境,盤活存量資産,建立房地産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我國經濟實現動力轉換的關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穩步有序推進化解過剩産能工作。要注意防範和化解各類風險。

  會議強調,中央堅持國有企業改革方向沒有變,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方針沒有變,堅持對外開放和利用外資政策也沒有變。

  幹部工作

  經濟工作擺脫舊的路徑依賴

  會議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把有品質、有效益的發展作為發展是硬道理戰略思想的內在要求。在新常態下,各級領導幹部領導經濟工作要擺脫舊的路徑依賴,掌握認識發展趨勢和準確分析經濟形勢、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發現和使用經濟人才、保護産權和智慧財産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新的本領。

  會議指出,要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加強調查研究和工作指導。要鼓勵和支援各級幹部勇於開拓、有所作為。定措施、作決策、抓工作,一定要吃透情況,把握實質,針對矛盾和問題來推動工作,抓好落實,樹立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正確導向。

  統一戰線

  第一部法規注重研究新問題

  會議提出,統一戰線作為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

  制定《中國共産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明確統一戰線服務“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方向原則,規定各領域統戰工作的方針政策,既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黨的統戰工作科學化水準的必然要求。

  條例立足黨的工作全局,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於統一戰線的新思想新要求,吸收統戰工作新經驗新成果,注重研究解決新形勢下統戰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對鞏固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強調,條例是中國共産黨關於統一戰線工作的第一部黨內法規,各級黨委要切實擔負起學習、宣傳、貫徹條例精神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精心組織,週密部署,把條例各項規定落到實處,鞏固發展全黨重視統戰工作良好局面。

  分析

  “沒必要誇大經濟下行壓力”

  2014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這一趨勢延續到今年第一季度經濟走勢。一季度超過半數的省份經濟增速同比下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專家分析稱,一季度的就業基本保持穩定,經濟增7%是一個合適的速度,沒必要誇大經濟下行壓力。

  一季度就業情況基本保持穩定

  與全國一季度GDP增速7%的數據相比,18個地區GDP增速高於全國均值,增速與全國持平的有3個地區(河南、內蒙古和寧夏),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10個地區GDP增速低於7%。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指出,第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大主要表現在工業經濟總量數據的下降上,由此影響到企業的盈利、稅收、居民收入、就業等。不過,李雪松也表示,從今年第一季度的就業數據來看,324萬的新增就業人數雖然有小幅下降,但基本保持穩定。

  李雪松表示,在第一季度中國已經實施了降息、降準等一系列刺激投資的經濟政策,從第二季度及今年下半年的經濟走勢看,政府需要繼續實施穩中偏向寬鬆的貨幣政策,推進服務業的發展,繼續保持經濟下行階段的穩增長走勢。

  旅遊文化産業有望形成新動力

  經濟學家馬光遠表示,我國經濟出現下行,是很正常的現象,沒有必要過於強調經濟處於下行期,以及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

  馬光遠認為,在這個經濟走勢下,我們需要保持底線思維和戰略思維。所謂底線思維,還是要做好穩增長,要明確經濟增速需要保持在一定底線之上。“我們目前的經濟增速在7%,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數字,只要不低於4%、5%,沒有必要誇大經濟下行的壓力。”

  戰略思維,則要求我們從長遠的眼光看待經濟的發展,不要只想著近一年、兩年的經濟走勢,要具有更前瞻、更深入的規劃,根據各省份的不同情況,在實現經濟穩增長的同時促進經濟結構的轉變。

  此外,馬光遠還指出,除了經濟下行壓力,中國經濟也有諸多亮點。“中國的經濟,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傳統的製造業,房地産行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的確出現了問題,使得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但與此同時,我國的旅遊産業、資訊産業、文化産業還遠遠沒有達到老百姓的需求。這些産業發展勢頭迅猛,成長空間和潛力巨大,有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亮點所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