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91家中央部門曬工資福利 過半部委上調購房補貼

  • 發佈時間:2015-04-18 07:10:54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藝文

  焦點一

  中央部門津貼是工資1.6倍

  公務員的薪酬如何?津貼多不多?一直是公眾關注的問題。這次中央部門集中曬出自己的工資賬本。此前財政部公佈的2015年中央本級基本支出預算中,基本工資為1136.81億元,津貼補貼為1881.81億元,後者是前者的1.6倍。昨天,95家單位中除國務院法制辦等4家單位外,均公開了公共預算的基本支出資訊。95家單位的津貼補貼總額是基本工資的3倍。其中,津貼補貼高於基本工資的有74家。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中國法學會、國家外文局、全國工商聯、公安部、最高檢的津貼補貼高出基本工資的幅度較高。中國法學會的基本工資預算為104.6萬元,津貼補貼預算為666.75萬元,後者是前者的6.4倍。國家外文局2015年津貼補貼近3000萬元,但基本工資支出約500萬元,兩者也相差6倍。此外,全國工商聯、公安部、最高檢兩者相差倍數在5倍左右。

  僅就津貼補貼預算金額來看,稅務總局、教育部在此項目上的支出均超百億元。其中,稅務總局的津貼補貼支出為155億元;教育部略少,為102億元。此外,公安部、工信部、交通部、農業部、央行、審計署、海關總署、中科院、保監會等9個部門的該項支出,在10億元以上。

  焦點二

  公務員年收入不超10萬元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教育部、國稅總局、國家檔案局、國家質檢總局、中科院、農業部、中國地震局及氣象局等,至少8個部門公佈了本級部門或系統的職工人數,部分包括總數據及在職職工、離退休職工數據。較為特別的是國家質檢總局,它公佈的僅有行政編制人員,包括參公編制和事業編制的具體人數。

  以系統人數為例,教育部系統有54.61萬人,包括75所部屬高校和35個事業單位;國稅總局的員工有52.73萬人,其中僅離退休人員就有12.47萬人。另外,農業部系統有超16萬人,地震局系統有近2.3萬人,氣象局系統也有超10萬人。

  巧合的是,上述公佈人數的部門中,有不少是工資福利支出大戶,國稅總局、教育部僅津貼支出就超出100億元,工資福利總支出分別為232億元、211億元。如果將工資福利支出和人數相除,這兩系統的每人平均年工資福利支出分別為5.77萬元、7.28萬元。

  北青報記者通過8個部門公佈的人數,計算每人平均工資福利支出發現,上述8個部門的每人平均年工資福利支出均不超過10萬元。最多的是中科院,7萬職工的工資福利總支出為57億元,每人平均年收入8.21萬元。最低的是氣象部門,21萬的工資福利支出,平均到7萬人,每人年均工資福利收入為2.85萬元左右。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如果僅是中央本級部門,一個公務員年均工資福利收入不到3萬元,這樣的薪酬標準遠低於社會公眾對此的認知水準。他指出,預算數據公佈的準確性、真實性是評價預算公開的前提條件,依據現有數據,公眾可用工資福利總數除以人數,但得出的“不合理”結論需要解釋,是福利數據不準確?還是統計口徑有問題?

  焦點三

  過半部委上調購房補貼

  95個中央部門,全部在表格中明確列明購房補貼的具體預算數額和增減幅度。據北青報記者統計,其中,過半中央部門上調購房補貼預算。

  以海關總署為例,海關總署2015年的購房補貼預算總額達到2.61億元,增幅為13.1%。預算報告中解釋:“長期以來海關購房補貼一直存在硬缺口,無房職工及住房未達標的歷史欠賬未能徹底解決,2015 年只是在2014年核定基礎上進行微調。”

  此外,還有其他原因。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購房補貼預算為1540萬,增幅高達110.95%,這主要是總局直屬事業單位在職人員人數增加,預算經費相應增加。如中國僑聯的購房補貼預算135萬,較2014年增幅170%,“主要是按照標準補發在職職工和離退休職工購房補貼”。氣象局、林業局則因2015年要落實“無房一次性補貼”,2015年預算增加。衛計委由於去年一次性購房補貼發放完畢,因此今年不再安排。2015年的購房補貼支出預算較2014年下降了36.55%。

  以總額計算,教育部2015年預算支出購房補貼20.75億元,在所有部門中居首。教育部在説明中指出,這一數額比2014年增加了4億元,增幅達到23.88%,主要原因是“近年來部分所屬預算單位因人員調入、晉級等造成購房補貼缺口較大,本年增加了撥款”。圖示製作/王慧

  解讀

  工資福利只曬總數還不夠

  全年工資福利預算20多億,可員工7萬多人,平均一算,每年每人平均工資不到3萬塊?95個中央部門集中曬工資福利,但能讓公眾像這樣算一筆賬的部門並不多。北青報記者在統計中發現,中央部門公佈的只是工資福利的總體支出預算,公眾怎麼知道這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平均年薪是多少?是不是合理?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就坦言,工資福利總支出一個億,一千人花一個億和兩千人花一個億是完全不一樣的。他指出,預算公開要回應公眾關心的問題,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公積金、購房補貼這些老百姓關心的數據,不僅要公佈總數,同時還要公佈相對數,一個人的平均值是多少,有相對數公眾才能評判是多還是少。

  他指出,工資福利支出不光是錢的問題。工資福利支出的對像是誰,工資多少用於編制內的,多少用於聘用臨時人員,這些數據能反映行政機關的效率。如果有大量編制外的人員,這説明政府機構管理中存在問題,比如可能存在的吃空餉的問題、行政管理費用過高的問題、機關運作費用過高的問題都能得到反映。施正文説,這些問題反映出來後,才能有回應,從而通過預算公開推進政府管理。

  部委職工待遇怎麼樣?

  中國科學院 在職人員 70136 人 8.21萬元/人

  國家檔案局 在職人員 745 人 8.06萬元/人

  教育部 在職人員29.06萬人 7.28萬元/人

  中國地震局 在職職工12900多人 5.78萬元/人

  國家稅務總局 在職人員 40.26萬人 5.77萬元/人

  質檢總局 行政編制27949人,參公編制302人, 事業編制16175人 5.71萬元/人

  農業部 在職人員86846人 3.61萬元/人

  中國氣象局 在職職工 72967人 2.85萬元/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