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製造2025規劃即將出爐:中石化等已率先佈局

  • 發佈時間:2015-04-05 07: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3月25日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的“中國製造2025”,預計將於近期對外頒布。

  上述被稱為“中國版工業4.0規劃”的文件,由工信部牽頭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20多個部委以及50多名院士編制,核心在於提出中國建設製造業強國的三個十年“三步走”戰略,並重點對第一個十年的目標、任務進行了具體部署。

  一位接近工信部的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文件將明確通過實施一批重大工程來解決中國製造業的高端技術、核心技術薄弱等問題,主要形式是由政府主導,在現有的科研院所、大學和企業的基礎上,建設一批産、學、研、用相結合的製造業創新中心,以産業聯盟來推動。

  具體到對重大工程的分類,主要是包括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慧轉型、基礎建設工程、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五大類。預計在“中國製造2025”正式對外頒布之後,將迅速進入工程實施階段。

  事實上,在工信部等方面制定“中國製造2025”過程中,一些央企已經聞風先行。今年1月,中石化[微網志]董事長傅成玉就對外透露,中石化將成立創新工場;2月,寶鋼股份發佈公告稱投資20億組建電商平臺。

  啟動研究

  “中國製造2025”的概念是由中國工程院最先提出的,具體是在提交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一份命名為《關於制定“中國製造2025”,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的建議》當中。

  中國工程院于2013年1月下旬啟動了“製造強國戰略研究”等重大諮詢項目,當時組建的團隊骨幹是50名院士和100多名製造領域的專家,直接負責人是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該項目還特邀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工業與資訊化部部長苗圩等擔任顧問。

  2013年底,中國工程院將完整的“製造強國戰略研究”的報告提交至中央高層,其中就包括制定“中國製造2025”的建議。

  2014年1月7日,馬凱副總理專題聽取了中國工程院方面的階段性成果彙報,並對“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給予充分肯定,要求由工信部牽頭,聯合多部委、中國工程院等方面,儘快制定“中國製造2025”。

  據前述接近工信部的專家介紹,中國工程院提交的報告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以美、德、日、英等主要工業化國家為參考,建立由4項一級指標、18項二級指標構成的製造業評價體系,並由此作出預測,中國有望在2025年進入世界製造業第二方陣當中,2035年將提升至第二方陣前列,到2045年則將跨入包括美、德、日等國的第一方陣,至此將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製造強國。

  報告指出,目前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端技術、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都受制於人,而要成為製造強國,就必須將製造業的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作為製造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制高點、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並在實施“中國製造2025”過程中佔據核心位置。

  前述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早在2006年,中國大型飛機就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該項目的主要成果是C919大型客機,預計將在2015年底實現首飛,但現在中國自行研製的大型客機C919的全部發動機都是依靠進口。

  此外,在製造業的諸多前沿領域,中國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都是依靠進口。2013年中國已是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家,但現在80%的機器人是進口的;近年來,中國財政一直在加大對數控機床研發的投入,但80%的高端數控機床至今依賴進口。

  2011年以來,美、英、德等國都啟動了相關製造業的發展計劃和規劃,目標就是通過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搶佔製造業的國際市場。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由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親自部署,工信部等方面于2014年初開始著手編制“中國製造2025”,並於今年全國兩會前提交至國務院。

  對比德國政府2013年提出的“工業4.0規劃”,工信部解釋稱,兩者都是針對製造業發展提出的戰略舉措,都是要把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進行深度融合,通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推動製造業的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

  央企先行

  今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外界推測,中國政府將會對國企進一步提供財政支援,以此來加強對包括能源、交通和國家安全在內的一些重要行業的控制。

  理由來自“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的一項目標,即到2025年要讓最大型國有企業的利潤水準達到上市要求。

  對此,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對經濟觀察報説,“外界的這個看法基本是對的,但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化,核心是政企分開,肯定不會私有化”。

  李錦進一步分析表示,轉型升級是一個老話題,但是國企、尤其是央企一直沒有太大起色,基本屬於外延式發展,科技創新貢獻相對較小,下一步實施“中國製造2025”之後,央企能不能實現轉型升級,關係到中國經濟能否轉型,對2025年中國能否成功跨入製造業世界強國行列,也是意義重大。

  事實上,在工信部等方面制定“中國製造2025”過程中,一些央企已經聞風先行,比如,今年1月,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就對外透露,中石化將成立創新工場,並將把3D列印業務作為未來的一個經濟增長點;2月,寶鋼股份聯合寶鋼集團發佈公告稱,將投資20億組建電商平臺。

  前述接近工信部的專家補充表示,為確保“中國製造2025”的有效實施,工信部等方面在上述文件中提出,在製造業領域,相關部門將儘快出臺稅收、投融資、體制改革等扶持政策,實施負面清單,減少審批事項,以此來鼓勵企業創新,吸引社會資本投資製造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