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四議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3-25 13:17:0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短期內會不會繼續下滑?中高速增長的均衡點何在?哪些結構性改革有助於重塑增長動力?傳統的人口紅利是否已消失殆盡?在21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經濟峰會上,中外專家圍繞上述話題暢談了各自的思考。

  中國經濟何時探底?

  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7.4%,比過去30多年的平均增長率低了2.3個百分點。今年這種放緩會延續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去年10月份以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國經濟轉型開始進入下半場,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有可能超過以往。

  在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看來,由於“三期疊加”,2015年國內經濟運作的矛盾與問題將集中顯現,從外部環境看,今年也是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與金融形勢最複雜、最嚴峻、最具挑戰性的一年。

  此外,專家們認為,中國主動推進經濟轉型,短期內對經濟增速的影響不可避免。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説,在經濟從主要由出口和投資拉動轉向更多依賴服務和消費的過程中,任何經濟體增長率都會下降。

  儘管如此,劉世錦表示,通過努力我們全年仍有條件爭取7%左右的增長。“我們認為今年和明年很可能是經濟由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的一個‘觸底期’。”他説。

  中國經濟正進入新常態日益成為一種共識,但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會維持在什麼水準呢?

  部分專家的觀點比較樂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分析説,2014年中國每人平均GDP為7500美元,按照市場匯率計算僅為美國的13%,産業技術後發優勢明顯。從日韓等東亞經濟體發展歷程看,在他們跟美國有著同樣收入差距水準的時候,經濟發展速度可以達到8%至9%之間。加上外匯儲備、政府債務水準等方面的優勢,中國經濟應該還有10年或在更長時間保持8%增速的潛力。

  也有一些專家比較謹慎。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魯裏埃爾·魯比尼分析説,過去幾年中國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但改革的效果是逐漸顯現的,而大規模投資不可持續,這意味著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年度增長可能放慢。

  也有一些專家持中間觀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普華永道的經濟學家分析認為,今後五至十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有所放緩但會呈穩定狀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仍屬最快增速之一。

  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相比于增速,通過改革消除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性障礙,對於實現我們所期望的新常態更加重要。“中高速甚至中速這不要緊,只要我們的增長品質提高了,我想不會有太大的麻煩,困難會一天天減少。”吳敬璉説。

  “人口紅利”終結了嗎?

  按照傳統定義,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持續下降。這是否意味著長期以來助推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的“人口紅利”已經終結?

  專家認為,儘管勞動年齡人口總規模下降,但是由於教育程度的提升,人力資本總量仍處於上升態勢,到2023年前後才會達到峰值。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説,中國經濟總體規模大、各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延長“人口紅利”並非沒有潛力。可以通過戶籍制度等領域的改革,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創造條件讓製造業不要過早轉向國外,而是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在一定程度上延長這種發展紅利。

  如何培育增長新動力?

  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表面上看是增長速度換擋與調整,但本質是增長動力的轉換與接續。進入新常態,如何培育持續的增長動力,成為擺在中國經濟面前的重要課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説,培育增長新動力的關鍵在於創新,除了要進行産品創新、生産組織方式創新和工藝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外,核心是要進行科技創新。

  他認為,在數字機器人、分佈式能源、智慧電網新材料等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大體上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有機會走在創新前列,甚至走在創新最前沿。應統籌配置創新資源,力爭在這些新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在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李稻葵看來,新型城鎮化、産能的綠色化以及消費的增長,是未來中國經濟的三個動力源

  身處變革大潮中的企業,應如何迎接新常態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普華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禮給出了建議。他説,新常態下消費者對服務和産品的要求更高、需求更加個性化,企業要主動迎接這種變化,填補技術技能方面的空白,提高産品競爭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