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謀劃新增長點突圍經濟下行 呼應頂層設計
- 發佈時間:2015-02-10 07:35:32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姚慧婷
截至2月9日,全國31個省市和自治區的地方兩會均已召開。《經濟參考報》記者經過梳理髮現,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劇,地方層面已經自覺通過擴大內需、尋找新經濟增長點和創新增長模式等方法來突圍“輕微通縮”陰影。而上述改變與各地普遍淡化GDP和投資增速相呼應,顯示我國經濟中觀層面出現新氣象,進入新常態。
“2014年的數據塵埃落定,雖然7.4%的增速依舊漂亮,但傳統增長引擎正加速失效,中國經濟並未走出寒冬。房地産黃金時代一去不返,製造業面臨全面過剩,出口也難成救國奇兵。國內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政府到底拿什麼拯救增長?”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説。
從各省市2015年的工作重點可以看出,地方層面有兩個“大招”來應對GDP增速放緩且投資增長減少的局面。有專家認為,可以透過地方兩會對於新經濟增長模式的態度、探求到頂層對於經濟新增長模式的思考與試驗,甚至可以推導出未來一年甚至十三五規劃的走向。
一方面,通過各種方式創新增長模式。以“淘寶”聞名全國的浙江省提出,把發展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資訊經濟作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産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軟體、資訊産品製造等産業。
老工業基地遼寧省則將在傳統産業的基礎上予以創新,以創新驅動形成新的生産力。要抓住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機遇,加快構建具有遼寧特色的自主創新體系,放手讓科技人員和企業自主創新,放開讓市場自主轉化創新成果,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充分激發科技創新原動力。“我們既大力支援科技和産業‘高大上’的革命性創新,也熱情歡迎産品、商業模式上層出不窮的‘微創新’。”遼寧省省長李希説。
全球化合作論壇副秘書長、G20與新興國家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張其佐表示,當下,要解決輕微通縮狀況,方式之一就是調整新的結構,擴大新的範圍,加大新的資金的投入。關鍵的投資要投到有利結構的方面上去,比如戰略性新興産業、第三産業,都應該支援。
另一方面,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的時候,擴內需也是不出意料的選擇。通過增加收入、引導消費等方式,擴大內需的手法手段在地方層面得到了進一步細化。
天津市表示,要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重點推動非公企業、外資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完善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繼續提高社區工作者報酬,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群眾收入穩步增長。
重慶市提出,要推進農業由“生産導向”轉向“消費導向”,加快形成因地制宜、規模生産和專業配套格局。強化對農産品主産區的政策傾斜,穩定糧油、蔬菜、生豬等基礎産業,有效保障“米袋子”、“菜籃子”和“肉盤子”。緊盯市場需求,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培育農村現代流通主體,推動農超對接、基地直營、網上直銷,合理布建一批冷鏈物流項目和農産品産地集配中心。推動農業農村與休閒旅遊深度融合,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增加農民非農收入。
雲南省提出,促進消費轉型升級,實施養老健康家政、資訊、旅遊、住房、綠色、教育文化體育等6大領域消費工程,加快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強産品品質安全監管,改善消費環境。力爭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以上。
“中國經濟正步入‘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的新常態。新常態背景下,需要促進內需平穩均衡發展,促進研發、高端製造、現代服務、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優化投資結構;促進居民合理的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加大基本社會保障投入力度,促進居民消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此外,被視為新經濟增長動力之一的自貿區建設也是一些省市的重點工作。上海自貿區三大擴展區或將於3月1日與天津、福建、廣東自貿區同時掛牌,四個自貿區的競爭成為2015年中國經濟新看點。在上海2015年要做好的八方面工作中,自貿區被列為頭一樁。上海市市長楊雄表示,要認真做好自貿試驗區區域擴展工作,在全市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天津等地的“新科自貿區”則要彰顯自身特色。天津市市長黃興國做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天津自貿區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對境外投資項目實行備案管理。
對沒有自貿區的省份來説,除了盡力爭取擴圍名額以外,加速當地開發區發展更顯重要。如青海省提出,2015年要“推動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特色化高端化發展,提升輻射帶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