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PMI逆預期回落增長動能仍弱 明年或面臨更嚴峻考驗

  • 發佈時間:2014-11-03 07:25: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10月PMI指數50.8%達5個月新低,分析稱 PMI逆預期回落預示增長動能仍弱 隨政策效力消退,明年經濟或面臨更嚴峻考驗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11月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10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8%,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為5個月新低。多方分析認為,PMI未能如預期回升,預示著當前市場內生動力仍弱。受益於近期陸續出臺的調控政策,四季度經濟增長可能基本保持平穩,但隨著政策效力消退,明年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嚴峻考驗。

   意 外 PMI逆預期回落

  從12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産成品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上升;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持平;生産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有所下降。

  “10月PMI較9月小幅回落,低於市場預期的51.2%,顯示製造業景氣度並不樂觀,印證10月宏觀和中觀數據依然低迷。10月PMI的主要分項普遍下跌,其中生産、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均對PMI産生負向拖累。預計經濟短期內難有較大改善,仍會在低位徘徊。”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和債券研究員姜超點評稱。

  交通銀行于數據發佈的前一天預計:“外需訂單增加帶動製造業生産提速,PMI將回升至51.3%左右。”對於數據未能如預期回升,該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點評稱,10月PMI顯示製造業依然處於擴張區間,但生産擴張動力減弱。近4個月PMI走勢呈逆季節性“旺季不旺”,説明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就業指數回升0.2個百分點,成五大分項指標中唯一亮點,與城鎮新增就業形勢較好相互印證。三大訂單指數回落表明內外需求同時走弱,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跌回收縮區間,預示未來出口形勢可能存在不確定因素。生産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下滑,大中小型企業PMI全部下跌,供給端收縮顯示經濟增長缺乏動能。

  從PMI來看,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問題仍然是當前經濟運作中的主要問題之一。據中國物流資訊中心高級經濟師陳中濤介紹:進入四季度以來,企業反映資金緊張的矛盾明顯加劇,值得關注。在被調查企業中,反映資金緊張的企業數量佔總數的48.8%,為今年以來最高值,較上月上升2.1個百分點,升幅明顯擴大。由於資金緊張,企業縮減了採購活動。採購量指數下降0.5個百分點,降至50.7%。在一些地區企業間相互拖欠現象也在增多,銷售回款較慢。為了控制資金風險,一些企業主動放棄風險較大的訂單。現金流不暢,對企業採購、生産等經營活動均産生了一定影響。

  另據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介紹,從不同企業規模看,10月大型企業PMI為51.9%,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仍高於臨界點,是製造業PMI保持擴張狀態的主要因素;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1%和48.5%,比上月下降0.9和0.1個百分點,均位於收縮區間。近幾個月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支援下,中小企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但仍比較困難。

   預 警 明年經濟壓力或更大

  作為經濟運作的重要先行指標,PMI的變動對下一步經濟走勢有預警作用。從10月該指數反映的情況看,年內問題不大,但明年問題不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10月PMI指數出現小幅回落,顯示當前經濟增長仍有一定下行壓力。今年三季度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其效果在市場方面已經開始顯現,雖然尚未表現在PMI指數變動中,但支援經濟增長趨穩的作用預計會日益明顯。據此判斷,未來PMI指數不會趨勢性回落,經濟增長也不會趨勢性下行。”張立群判斷:第四季度整體經濟將趨於平穩,全年7.5%左右的預期經濟增長目標可以完成。他説,第三季度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房地産的調整和轉型,對整體投資增長影響較大。房地産投資的增長有望在第四季度逐步由落轉穩,結合消費平穩增長和出口改善,第四季度整體經濟走向平穩,不會再繼續回落。

  這也是當前的主流判斷。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短期之內,隨著擾動因素消退並考慮基數影響,工業增速可能低位穩定並溫和改善。陳中濤認為,10月PMI雖然有所回落,但是走勢基本正常。他説,10月PMI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生産、新訂單等主要分項指數也略有回落。指數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國慶節放假影響,往年同期也多有下降。臨近年底,企業迫於資金壓力,對生産經營活動做策略性調整,也對短期企業接單排産産生一定影響。綜合來看,當前數據走勢基本正常。

  但是會否如此前普遍預期的那樣達到7.4%還是差上0.1或0.2個百分點還存有變數。北京大學教授宋國青預測,受國內需求疲軟影響,中國第四季度GDP增速將下降至7.2%,9月出口有所回暖但仍不足以抵消四季度國內需求下降所帶來的影響。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稱,四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速明顯回升的可能性不大,預計同比增速在7.3%左右。

  明年經濟增長面臨的壓力可能還要大於今年。民生證券點評稱,10月PMI創5個月新低,説明製造業産能過剩格局仍未改變,明年經濟仍有下行壓力。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稱,長週期看,經濟最壞的時刻遠未到來。世界銀行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表示:2015至2016年中國平均經濟增速預計將放緩至略高於7%的水準。范劍平預測,明年GDP增速只有7%,除非中央政府出臺超預期的經濟刺激措施。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擔心2015年經濟增長能否確保在7%以上。

   應 對 “新常態”下保“7”更主動

  基於上述認識,近期多家機構建議將明年經濟增長目標從今年的7.5%下調至7%。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認為,2015年即使是要實現7%的GDP增速,也需要努力才可實現。“今年設定7.5%的目標,完成難度大,明年再設這個目標,也難完成。”

  “如果明年目標定在7%,實際增長7.2%左右,就為調控留出了餘地,不必像這兩年一樣,政府一開完‘兩會’就出手穩增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被動局面已經不是僅靠短期微刺激就能擺脫的,應把應急式的項目應對改革為構建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新棋局。現在應借“十三五”規劃的編制,進行中國經濟發展新的頂層設計,其中重要抓手應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下,把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發展結合起來。世界銀行報告也建議,在不確定的全球經濟環境下,中國須保持較大的政策緩衝空間,以備在出現意外的國內或外部經濟衝擊時保持宏觀經濟穩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曙光表示,中國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長7.3%,呈進一步回落態勢,表明中國經濟趨緩之勢已成,中國經濟運作的確進入了中速增長的“新常態”,需提升對經濟增速下行的容忍度。由於傳統高增長模式的基本特徵和主要途徑是:政府的強力干預和主導角色、國有企業的壟斷和不平等競爭、金融抑制和價格雙軌制、以及出口導向的低成本加工製造。因此,轉入“新常態”就要轉變宏觀調控方式,告別政府主導和強力干預,更多地依靠市場力量,更多地依靠改革措施;就要打破國有企業壟斷,全面向所有資本開放,真正實現平等競爭;就要消除金融抑制,推進金融自由化,放開要素市場和要素價格;就要改革教育科研體制、智慧財産權保護和社會管理體制,切實鼓勵創新。

  財政部財科所前所長賈康認為,“新常態”下宏觀政策的新思路應該是把“需求管理”與“供給管理”有效結合起來、更多注重“在供給端發力”的成功經驗,進一步跟蹤國民經濟運作動態並前瞻性地考慮政策儲備與項目儲備,在全面改革深化推進過程中,使我國宏觀調控更好地體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取向和促改革、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功能與效應。(方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