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3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多省份下調GDP增速目標 專家:不影響穩增長

  • 發佈時間:2015-01-27 05: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林火燦  責任編輯:王斌

  各地兩會密集召開,多省份經濟增速未達預期目標。在此背景之下,下調GDP增速不僅是理性、明智之舉,更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題中之意。增速放緩,會否影響穩增長品質,後續考核機制又該如何跟進,成為輿論關注的重點——

  最近,各地陸續召開兩會。在新常態下,各地的GDP增速目標如何確定,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記者經過梳理髮現,與2014年增速目標相比,已經召開兩會的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地下調了GDP增速目標,上海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甚至對GDP不設具體增長目標。

  有關專家表示,各地下調GDP增速目標,是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具體表現。GDP增速目標的下調,與穩增長並不衝突,反而有利於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經濟增速目標普遍下調

  截至1月26日,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地已經陸續召開了兩會。從各地公佈的成績單看,2014年,除西藏GDP預計增長12%,與2014年年初確定的增速計劃目標持平外,其餘省份預計均無法完成增速計劃目標。其中,重慶市GDP增長10.9%,比預期增速慢 0.1個百分點;寧夏同比增長8%,比預期增速慢了2個百分點。

  在確定2015年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時,多個省份主動下調了GDP增長目標。其中,北京市預計增長7%,比2014年實際增速下調0.3個百分點,比2014年預期增速下調0.5個百分點;天津預計增長9%,比2014年實際增速下調1個百分點,比預期增速下調2個百分點。河北、重慶、陜西等地的增速目標也比2014年實際增速和預期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經濟增速仍處於換擋期,各地下調GDP增速目標,是尊重經濟發展規律和順應宏觀經濟大勢的表現。從2014年的成績單看,隨著我國經濟向新常態過渡,各地經濟增速都有所放緩。多個省份未能完成2014年增速目標,在此情況下,各地也有必要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對增速目標進行調整,以使發展目標更符合實際。

  賽迪方略地區經濟研究中心總經理黃磊分析,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在短期內都很難有搶眼表現;而從國內形勢看,各省份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繼續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速,政府就很難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動結構優化、科技創新、改善民生等領域。從這個意義上説,下調GDP增速目標,將為結構調整創造更好的條件。

  速度放緩不影響穩增長

  有人擔心,各地紛紛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可能導致各省份經濟增長步伐放緩,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使宏觀經濟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甚至影響到穩增長目標的實現。

  “穩增長,並不意味著經濟增速一定要保持在某一個具體的數值,而是要使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李佐軍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穩增長就是要穩住就業,穩住物價,防控風險,在就業、物價、風險等指標之間找到一種平衡,為進一步深化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效益和品質,實現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李佐軍表示,當前宏觀經濟的下行壓力,主要來自全球經濟形勢變化、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深化改革的影響,不能因為地方預期增速目標稍有調整,就擔心穩增長,而應抓住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的機遇,加快轉方式調結構。

  “各地下調GDP增速目標,與穩增長並不衝突。”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指出,不“唯GDP”和“穩增長”的平衡點在於投資項目和扶持行業的選擇上。地方政府可以民生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等為投資重點,使投資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夯實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陜西、寧夏等中西部省份也下調了經濟增長目標。有人擔心,目前中西部地區正處於快速發展和趕超東部的戰略機遇期,放慢經濟增長速度,可能使中西部省份與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

  李佐軍表示,中西部省份的GDP增速目標雖然有所放緩,但實際增速仍高於東部省份;而且,中西部地區有較好的資源優勢,工業化城鎮化還有較大的空間,與東部地區的差距不會由於增速目標的小幅調整而越拉越大。

  “實現東、中、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並不意味著中西部地區一定要趕超東部。”李佐軍指出,中西部有些地區受制于區位條件,不可能完全趕超東部。因此,中西部地區更應該發揮好自身的優勢,努力形成符合自身實際的特色競爭力。

  白朋鳴表示,當前,國家仍將通過資金、人員等政策推動中西部地區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同時,在國家“一帶一路”等戰略構想的推動下,中西部地區仍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考核指標要立足調結構

  在上海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未提2015年GDP增長的具體目標,而是在科技創新投入、城鎮登記失業率、環保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數字目標。這是我國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不設具體增長目標。

  “這一做法是重大進步。”李佐軍説,多年來,我國一直以GDP論英雄,導致許多地方把“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簡單地理解成為“經濟發展速度目標”,帶來了許多問題。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認識,不能只局限于冰冷的GDP規模和速度,而應更多地關注生態環境、民生訴求等指標。

  李佐軍認為,當前,中央明確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質和量的關係,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這就要求今後在考核制度上也應作相應的調整,使各地真正“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李佐軍建議,在新的考核體系中,要把結構優化和轉方式的指標放在更顯著位置上,提高這些指標在考核體系中的權重;同時,改革考核方式,用好先進的技術手段,改變過去只由上級考核下級的做法,通過開展民主評議等方式,實現全方位考核。

  “考核體系中各指標比重的變化,對領導幹部發展觀的影響已經顯現。”白朋鳴指出,中央提出不再單純以GDP論英雄,地方政府就紛紛下調了發展經濟增速目標。我國應加快探索建立凸顯民生、環保、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等指標體系,促進地方政府改變發展方式和策略。

  “考核指標的落實也十分重要。”黃磊則強調,不以GDP論英雄,並不意味著不要GDP,也不意味著對幹部沒有考核。因此,在確定新的考核體系後,還應進一步強化考核指標的落實。否則,考核體系改革所發揮的作用將大打折扣。(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