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年度表情2014:喜·樂·憂·盼
- 發佈時間:2015-01-21 15:15:1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2014“中國經濟年報”20日新鮮出爐:全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7.4%。雖然這一增速為1990年以來新低,但如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所説,已實現年度預期增長目標,而且無礙中國經濟總量第一次超越10萬億美元大關。
國家統計局20日在京發佈“深改元年”經濟年報,深受海內外市場關注。透過一系列“高冷”的經濟數據,新華社記者嘗試以四個字捕捉2014年中國經濟的表情:進中提質之“喜”、創業創新之“樂”、困難壓力之“憂”和穩中求進之“盼”。
表情一:進中提質之“喜”
喜,即是高興。馬建堂説,2014年,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平穩運作,呈現出增長平穩、結構優化、品質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或許,就可以稱其為穩中有進、進中提質之“喜”。
數據顯示,全年GDP同比增長7.4%,其中第四季度增長7.3%。馬建堂表示,2014年中國克服諸多壓力和挑戰,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實現7.4%的增速,實現了去年定下的“7.5%左右”的增長目標。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説,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儘管增長速度有所減緩,但仍然傳出一些令人欣喜的“好消息”:經濟增速下調同時,産業結構初見成效,逐漸從對投資、房地産的過度依賴中走出來,新興産業和新興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
屈宏斌指出,第三産業在吸引就業方面存在一定的優勢,這種産業結構的調整帶來就業的穩定,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産業、消費需求逐步發揮主導作用。2014年中國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48.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産業5.6個百分點。需求結構繼續改善,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1.2%,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
初步核算,去年中國GDP為63.6萬億元,若按去年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計算,約為10.4萬億美元,超越10萬億美元大關。中國繼美國之後成為第二個“10萬億美元俱樂部”成員,穩居世界第二,約是日本的兩倍。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説,GDP突破10萬億美元早在市場預期當中,更值得關注的是每人平均GDP,約為7400美元,全球排名80位左右。
林採宜説,這意味著中國還處在中等收入國家水準,還需保持較高增速才能邁過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那就更需要通過轉型創新和全面深化改革來激發市場活力,實現持續增長。
表情二:創業創新之“樂”
樂,意為快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就業不降反增,更掀起一波創業創新的浪潮。新常態下,中國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消費驅動。此謂創業創新之“樂”。
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城鎮就業人員3.93億人,同比增加1070萬人。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於城鎮居民2.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縮小0.06。
國務院參事夏斌認為,去年中國在簡政放權、發展新興行業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産業結構、需求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正發生著“潤物細無聲”的變化。
簡政放權加上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推動新一輪創業浪潮的到來。在中關村、張江、東湖等眾多科技園區,出現了聚合創業現象,而創業又帶動了創新。創業者越來越年輕,創業空間越來越廣闊,風投也越來越活躍。新一輪創業浪潮,正在成為穩定經濟增長、支撐新常態的重要引擎。
馬建堂在發佈會上表示,改革開放激發創業創新的不竭熱情,是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不竭動力。2014年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主要內容的新産品、新行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勢頭明顯。
同時,“工業4.0”浪潮引領製造業深度變革。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正在加快,高鐵、核電等先進技術在國際市場備受青睞。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對外投資達1029億美元,即將成為對外凈投資國。
2014年下半年,滬深股市也走出了一波多年未見的上漲大行情。上證指數全年上漲近53%,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一枝獨秀”。
林採宜認為,股權投資的吸引力正在提升。“除了對市場化改革的樂觀預期之外,企業盈利能力的觸底回升也是支撐股市走牛的重要因素。”她説。
表情三:困難壓力之“憂”
憂,即擔憂、隱憂。2014年,中國經濟遭遇諸多挑戰和困難,包括樓市低迷、地方債務高企、工業産能過剩等,可謂經濟發展的困難壓力之“憂”。
馬建堂坦言,2014年“很不容易”,碰到了很多挑戰,遇到不少困難。要清醒認識到,國內外環境仍然相當錯綜複雜,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屈宏斌認為,CPI、PPI等價格指標持續下行,實際上反映了內需的低迷,通縮風險將再次考驗中國經濟承受力。“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特別是原油價格大幅下挫,其對下游各個産業的傳導效應或許才剛剛開始,這將進一步加劇通縮的可能。”他提醒説。
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PPI)下降2.2%。去年底,CPI持續下行進入“1”時代,PPI則連續34個月下跌。
房地産市場同樣處於低谷。數據顯示,2014年12月,除廈門和鄭州外,70個大中城市當中有68個城市的新建住宅價格均同比下降。全年房地産投資同比增長10.5%,增幅明顯回落。去年全年,房地産投資同比增長10.5%,較前一年大幅回落9.3個百分點。
屈宏斌説,在取消“限購”和房貸放鬆等措施刺激下,房地産市場已經趨於穩定,但在2015年中期之前還難見起色。
林採宜認為,在調整經濟結構、淘汰過剩産能過程中,傳統製造業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可能加劇,這將導致信用違約風險的進一步發酵,商業銀行的壞賬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日把中國2015年的經濟增速預測下調0.3個百分點,至6.8%。
李克強總理19日在國務院全體會議上表示,2014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複雜嚴峻,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多重困難和挑戰相互交織。2015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多,政府工作艱巨繁重。
表情四:穩中求進之“盼”
盼,意為期待、盼望。中國經濟擁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2015年仍然有望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此謂穩中求進之“盼”。
馬建堂説,工業化、資訊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新“四化”相互推進,是中國經濟2015年平穩發展的堅實基礎。網際網路改變了人類的生産生活方式,改變了中國商業模式和金融模式,蘊藏著巨大潛力,將對經濟産生巨大推動力。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馬建堂表示,改革是當頭炮,只要打破創業創新的枷鎖和羈絆,13億中國人、9億多勞動力所孕育的創業創新熱情就會迸發出來,這是中國經濟的希望所在。
屈宏斌預計,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國企改革等各項改革措施在新的一年將加速推進。
他表示,希望看到財政預算改革進一步推動地方政府財權事權相匹配,同時控制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增加中央轉移支付的比重。另一方面,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離岸人民幣中心建設的提速等,同樣值得期待。
林採宜認為,中國經濟要保持增長動力,還應打破過去由資本和廉價勞動力共同驅動的“1.0模式”,通過不斷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推動技術創新,步入創新驅動的“中國經濟2.0”時代。
“中國企業要獲得全球競爭力,還需要進一步的制度建設,特別是強化智慧財産權的保護。”林採宜説。這位專家説,中國還應繼續深化投融資機制改革,通過多層次的股權融資市場激發草根創業的熱情,為新興産業的發展提供肥沃的金融土壤。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由此審視,中國經濟發展環境雖依然比較複雜嚴峻,但如馬建堂所言,2015年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或者説中高速發展,仍有很多有利條件,“我們還是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
面對這份2014年度經濟“體檢表”,或許可以説,中國經濟已經帶著“保持冷靜,繼續前行”的表情,投入2015年的新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