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第二批自貿區批復在即 天津廣東呼聲最高

  • 發佈時間:2014-12-09 06:05: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近期,關於第二批自貿區名單經媒體曝光後不脛而走,天津、福建與廣東入選可能性成為一大懸念。作為主管部門的商務部對此三緘其口。據接近決策層的知情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透露,商務部是自貿區牽頭部門,具體由國際司操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多個部門達成共識後上報國務院審批。

  隨著高層近期表態,上海自貿區取得的經驗,要儘快在其他地區推廣,或許第二批自貿區名單公佈已近在眼前。第二批自貿區該如何推廣複製上海自貿區的經驗成為關注的焦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隆國強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自貿區主要是改革開放的探索,先行先試,起到的是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的作用,要防止自貿區做成開發區似的政策洼地。

  上海自貿區經驗將被推廣

  據日前參加了商務部組織的一次內部座談會的一位專家透露,天津和廣東自貿區都將是國家級試驗區,甚至透露出與會專家提出“儘快批准天津和廣東為第二批自貿試驗區”的建議。第二批自貿區到底花落誰家?

  12月2日,《中國經濟週刊》向商務部相關人士求證,答覆是:“第二批還在研究中,現在還沒有正式的説法。”

  接近決策層的知情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透露,自貿區的相關工作是由商務部牽頭,具體由國際司操作;除此之外,還涉及發改委、海關總署、財政部、建設部、央行等七八個部門,各個部門達成共識後,將名單上報國務院審批。

  此前,對於今年是否還會有其他自貿區落地的猜想紛紛擾擾。這並非沒有緣由,在去年上海自貿區獲批之後,全國各地申報建設自貿區的熱情高漲,尤其今年各地方省份的“兩會”,有20多個省(區、市)都在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公開表示,將對接、準備或申報自貿區列為2014年的工作重點。

  為防止地方政府一哄而上,國務院在2014年6月曾一度暫停所有的自貿區申報工作。然而,在上海自貿區一週歲之際,上海委託的第三方獨立機構對自貿區建設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上海可能推出超過36條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近期高層明確自貿區要儘快擴散,讓申報自貿區的各個地方懸著的一顆心落了地。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27日上午主持召開深改組第六次會議時強調,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在推進現有試點基礎上,選擇若干具備條件的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港)區。

  這意味著,在經歷了一年的探索後,上海自貿區的形式以及積累的創新經驗,將會在全國更多地方推廣。

  天津上級方案有兩個:大自貿區和小自貿區

  作為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和航運中心,天津一直是第二批獲批自貿區呼聲最高的地區之一。而關於天津自貿區的最新進展,天津市一位參與方案起草的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天津自貿區方案經過多輪修改,現上報有兩個方案,一個是大自貿區方案,另一個是小自貿區方案。

  “中央領導和各個部門都表態了,天津自貿區獲批基本上有了傾向性的意見,但是範圍界定現在還有不同意見,到底是大自貿區方案還是小自貿區方案,現在意見還不十分統一。現在就是一些技術性的問題了。”上述人士説。

  大自貿區和小自貿區,其實就是面積大小的區別。據悉,天津市最早申報的自貿區只含東疆保稅港區,這塊30平方公里的區域顯然不能完全擔負起這樣的重任。新近的消息是,小自貿區方案有可能是64.5平方公里。

  公開資料顯示,東疆保稅港區面積10平方公里。天津港保稅區面積8.5平方公里。濱海新區位於天津東部沿海,面積2270平方公里。近期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面積已經由37.5平方公里擴容至46平方公里,包括響螺灣商務區、于家堡金融區、解放路(天鹼)商業區、大沽生態區和藍鯨島等。這樣,使得自貿區規劃總面積達到64.5平方公里。

  大自貿區方案,除了東疆保稅港區,天津港保稅區、于家堡金融區、響螺灣商務區和空港保稅區也被納入進來,大概有260平方公里。

  其實,自貿區面積大小問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新年前夕考察天津時就曾提出,天津可在濱海全區2270平方公里範圍內建設投資與服務貿易便利化綜合改革創新區。綜合改革創新區這一嶄新提法,被業內認為是上海自貿區的升級版。

  然而,濱海新區有2270平方公里,完全作為自貿區,顯然面積太大了。但無論是上述哪種方案,無論大自貿區還是小自貿區方案,面積都比上海自貿區28.78平方公里的面積要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教授王曉紅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天津建立自貿區,很重要的一點是通過自貿區帶動環渤海新一輪的開放。除了保留上海自貿區內可複製的方案,天津自貿區還會以發揮融資租賃業務功能為重點,增加對內輻射效應。同時,天津自貿區的投資負面清單可能會更短,開放力度將更大。

  自貿區似乎已是天津的“囊中之物”,上述天津市參與自貿區方案起草的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批復只是時間的問題。”

  專家:自貿區無任何稅收優惠

  除了天津自貿區等待國務院最後批復的消息,廣東、福建自貿區近期將獲批復的消息也接踵而至。每個地方都能找到自己申報的理由和賣點。在王曉紅看來,在福建設立自貿區主要希望跟台灣經濟全面對接,尤其是産業深度對接,而在廣東設立自貿區,主要是考慮對接港澳的問題。

  自貿區給地方政府究竟能帶來什麼?中國需要多少個自貿區?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隆國強看來,每個地方都需要一個改革開放的平臺,起到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的作用,“我的觀點是自貿區可以多一點,各有各的作用。但要防止自貿區做成政策洼地。”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證明,哪最先改革,敢於最先吃螃蟹,最容易獲得發展先機,分享制度紅利。自貿區正成為各地追求制度創新紅利的“法寶”,以至於部分地方單純地將自貿區理解為“其能為地方爭取來稅收優惠政策” 。

  對此,隆國強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自貿區是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探索,並非去找稅收優惠政策,這跟之前在全國遍地開花的開發區有著本質的區別。

  多年來,中國從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到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建立了一系列的、多樣化的特殊功能區,且多數是為了發展外向型經濟而設立的。這些特殊功能區在其發展過程中太多地使用了特殊的財稅、土地優惠措施,從而扭曲了市場機制和企業行為。

  “自貿區不是開發區,而是改革開放和制度創新的‘試驗田’。”隆國強表示,自貿區沒有任何稅收方面的優惠,先行先試本身就是最大的優惠,先行先試成功後可以將經驗在全國推廣,起到探路者的作用,為改革開放探路。“別人不能幹你能幹,這就是優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