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實現通關一體化 全流域“12關如1關”
- 發佈時間:2014-12-02 07:15:36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姚慧婷
製圖:宋 嵩
12月1日,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實現流域全覆蓋,南昌、武漢、長沙、成都、重慶、貴陽、昆明等7個海關加入改革。當天,流域12個關區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也納入區域通關一體化,長江全流域真正實現了“12關如1關”。這標誌著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廣東地區三大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全面實施。
實施此項改革後,企業可自主選擇向經營單位註冊地、貨物實際進出境地海關或其直屬海關集中報關點辦理申報、納稅和查驗放行手續,實現“多關如一關”。同時,改革後取消報關企業跨關區從事報關服務的限制,允許報關企業在“一地註冊、多地報關”。
“龍頭”“龍身”“龍尾”加強支撐
報關員小向:一票貨運輸成本節省6000—8000元
1日清晨,成都海關成功通過一體化通關模式放行了首票貨物。該票貨物為東方汽輪機廠進口的價值22.3萬歐元的法國産齒輪箱。貨物通過海運運抵上海洋山港區,採用一體化通關模式在成都鐵路口岸申報成功,在成都申報、交單、放行耗時10分鐘,洋山港收到電子數據後,貨代直接在洋山港卡口辦理實貨放行手續又花了10分鐘,整個通關流程20分鐘完成。東方汽輪機廠的報關員小向説,比起傳統轉關監管模式申報,僅運輸成本一項就能節省6000—8000元。
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第一階段改革9月22日在長三角地區的上海、南京、寧波、杭州、合肥5個海關啟動。9月22日至11月21日,改革實施兩個月來,長三角5關共接受一體化申報報關單562萬票,經區域審單中心專業審結報關單17萬票,異地審結7萬票。
長江經濟帶涉及9省2市12個直屬海關,區域內進出口貨值佔全國總量的41%,報關單量佔全國的47%。12月1日,通關一體化改革的擴容,意味著全國近一半的進出口業務都能享受“可預見、低成本、高效便利”的通關環境。
“此次通關一體化改革擴容到長江全流域有利於我們這樣的企業調整人力資源,重新佈局”,和碩集團昌碩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物流負責人潘聰明十分看好一體化改革的推進。他介紹,和碩集團目前在長江流域的上海、江蘇、重慶設有4家生産基地,實現通關一體化後,公司只需在上海組建大物流部即可服務集團的全部通關和物流業務,人力資源成本可下降近一半,物流成本可減少三成。
上海海關王傑副關長表示,海關推進通關一體化,有利於促進長江經濟帶生産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加強長三角“龍頭”與中部“龍身”、西部“龍尾”的相互支撐,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促進長江經濟帶地區經濟協同發展。
進出口企業通關效率加速提升
外貿企業總經理:貨物通關時間由1天降至7分鐘
長江經濟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多且業務量大,12月1日加入改革的重慶海關關區90%以上的業務涉及特殊區域,成都海關70%以上的報關單來自特殊區域,長三角地區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也聚集著大量先進製造企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一線進境業務納入一體化改革後,不但省去了從口岸海關到屬地海關的轉關手續,而且除海關布控查驗的貨物需使用監管車輛運輸外,其他情況企業完全可以自行安排車輛運輸,自行掌握運輸節奏,這將進一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高通關效率。對此,區內企業充滿期待。
區域通關一體化實施後,電子放行的廣泛實施和無紙化通關相結合,讓長三角進出口企業通關效率實現了加速提升。卡特彼勒路面機械(徐州)有限公司是江蘇徐州市一家大型外貿進出口企業,今年1到9月份進出口總額達1.3億美元,實施長三角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後,企業在徐州海關接單,上海口岸放行,貨物通關時間由1天直降至7分鐘,大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公司總經理崔雷鳴説:“通關一體化推廣至整個長江經濟帶後,相信會給我們企業帶來更多的利好。”
實施長三角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後,企業無論在哪個海關辦理手續,都享受了同樣的待遇和標準,實現了“多地通關,如同一關”,省去了往返奔波之苦。徐工集團負責人介紹:“特別是辦理跨關區貨物通關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都顯著降低了。”
長江經濟帶通關一體化改革由原來的5關變為12關,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張廣志日前表示:“區域通關最難的就在於關與關之間協調配合,因此要把情況想得更複雜些,要把困難想得更多些,把應對的預案考慮得更加細化一些。”
為確保改革順利推進,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聯合應急協調中心在蘇州成立。南京海關已派出監管、審單專家入駐,屆時各關12360接到區域通關一體化相關業務諮詢後,將統一轉接至應急中心。
記者在成都海關還了解到,目前海關為企業在一體化通關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實施首問負責制,問題受理海關負責協調解決企業相關問題;同時,定期整理、匯總、篩選企業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業務諮詢問題,確定標準統一規範,形成彙編對外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