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風電“跑馬圈地”吃苦果 産業面臨大面積虧損

  • 發佈時間:2014-11-24 11: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風電“跑馬圈地”導致風電産業面臨大面積虧損的風險。

  近日,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恩儀在“2014新浪財經能源論壇”開幕式致辭中提到,今年三季度以來,我國風電虧損面高達50%以上。

  這一數據,似乎和我們提倡的節能環保的能源模式相悖,究竟是何種原因致使我國風電大面積虧損?這種虧損和我國目前風電的現狀是否聯繫緊密?

  項目集中開工 風電難外送

  在我國風電發展的前些年頭,在國家補貼的支援下,風電項目的盈利狀況尚好,隨著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的井噴式發展,短期內新增裝機容量成為世界第一,企業過度預測了市場的發展速度,盲目擴張,一時間大量大小風電項目紛紛“圈地開工”,很多項目開工時並沒有考慮風電的並網困難、發電的不穩定性、各地電網的承載運輸能力等多種客觀因素,造成大量風電的浪費,與2012年的20TWh相比,2013年全國“棄風”損失達16.2TWh,形勢有所好轉但依然嚴峻,僅棄風的損失每年就超過100億。

  中商産業研究院行業分析師馬思明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我國風電項目的盲目投資所致,沒有考慮到風電運營客觀存在的影響因素。當然,之所以出現大面積的虧損除了風電企業盲目擴張開工外,外部的宏觀環境也是重要的原因。在近兩年,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經濟增速放緩的雙重影響下,全國電力消費增速大幅下降,2014年1-8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僅增長4%,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更是出現了同比下滑1.5%。在全國電力消費不景氣的情況下,風電的消費空間也被壓縮。

  中研普華研究員劉友月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説,我國風資源集中、規模大,遠離負荷中心,資源地市場規模小、難以就地消納。而國外風資源相對分散,80%以上的風電接到10千伏以下配電系統,能夠就地消納。可以説,這是一個很難克服的客觀因素。其次,風電本身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等特點,風電並網需要配套建設調峰電源,而我國風電集中的“三北”(西北、華北、東北)地區,電源結構單一,沒有調峰能力。此外,跨區輸電能力不足也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

  事實上,業內人士提到這些原因和我國風電目前的發展現狀不無關係。據記者了解到,雖然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絕對值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在全國電源結構中的佔比仍然較低。2013年我國風電上網電量僅佔總電量的2.5%,目前整個歐盟已超過8%,特別是丹麥、西班牙等國這一比例更是超過20%。

  據記者了解,由於風力發電存在“靠天吃飯”的不確定性,導致目前的電網很難有效調度風電。國家是有(風電)發多少就收多少的政策,但要考慮風電和電網間的平衡。相對於火電,風電的調控性比較差,火電可以讓你發你就發,讓你發多少就發多少,電網可以有效調節,而風電的隨機性和間歇性對電網安全存在很大影響。

  政策還須扶一把

  “要改變目前我國風電的發展現狀對於政府來説要加大政策扶持,目前國內很多風電企業經營困難,國家還是要扶持一把的。”劉友月坦言。

  當前,我國風電上網電價在世界範圍屬於偏低水準,據統計,2013年各主要國家風電上網價格(不含稅)按人民幣折算:日本是1.4元/千瓦時;義大利、英國、加拿大、美國東部位於0.8~1元/千瓦時之間,德國、法國、丹麥位於0.6~0.8元/千瓦時,南非是0.5~0.7元/千瓦時,而我國四個類別風能資源區平均上網電價(不含稅)約為0.5元/千瓦時,整體偏低。

  要實現風電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完成國家風電規劃目標和節能減排任務,需要繼續加大對風電産業的政策支援力度,保證風電正常合理的盈利水準,增強産業投資開發信心。

  馬思明也表示了鼓勵風電投資積極性的建議。他向記者介紹,近年日益受到重視的風電並網與消納問題,國家能源局發佈的《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提出,要採用安全、高效、經濟先進輸電技術,推進12 條電力外輸通道,進一步擴大北電南送、西電東送規模。

  其中,電價問題也是近年來爭論不休的主題之一,在限電問題仍較嚴重、CDM收益大幅縮水、設備和零部件製造企業過度犧牲盈利換取市場份額等問題尚未解決時貿然下調風電電價,勢必造成風電投資意願減弱,並直接影響風電市場容量的穩步增長,有關部門應保持穩定的上網電價水準,鼓勵風電投資積極性。

  同時,有業內人士稱,國家需重視風電消納問題,多重舉措緩解限電。

  國家需加強風電開發規劃與電網規劃的協調,銜接好風電項目開發與配套電網建設,明確電網企業的責任,充分調動電網的積極性,確保風電項目與配套電網同步投産,打通局部地區送出瓶頸,保障風電項目的順利並網運作。

  另外,在風電集中開發地區通過優化各類發電機組的協調運作、發揮跨區電網錯峰調峰作用等方式,提高電力系統的整體調節能力,滿足大規模風電並網運作的需要。

  “無論如何,國家的支援只是風電發展的一個方面,要想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自身的修煉是關鍵。從企業來説要抓緊技術研發:必須努力掌握核心、關鍵技術,能否在技術上有所突破,是我國風電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企業能否存活、發展的關鍵。”劉友月表示。

  實現風機技術的不斷突破,加大海上、低風速等領域風電技術攻關力度,在風機的葉片、軸承、控制系統等方面加快技術創新,將風電産業發展成為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産業。作為環保能源模式的風電行業,以後究竟該如何發展?

  風電並網需要系統性科研攻關

  劉友月分析,目前,我國風電産業發展現狀不太樂觀。首先,核心技術缺失,我國的風電機的製造技術雖然大部分已經能夠在國內生産,但仍舊需要引進國外的技術,無端的提高了大量的成本。 其次,政策不夠完善:一個高科技新行業的發展,肯定是多磨多難的,沒有政策的支援,興起是不現實的。雖然我國已經提出要調整能源結構,對新能源的鼓勵措施也正在不斷加強,但就目前的政策,對很多企業可以説是“不堪重負”。 最後,“上網”難:目前,並非風電企業不想並網,而是風電並網目前還存在一些技術性難度。

  劉友月表示,今後我國大力發展大型風電機組的重點是,努力掌握大型風力發電機組核心關鍵技術,包括總體設計、總裝技術及關鍵部件的設計製造技術等,整機技術路線將以目前歐洲國家流行的變槳變速的雙饋異步發電型、低速永磁同步發電型為主。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生産最多的還是有齒輪箱風力發電機組,屬於歐洲2000年左右研發的風機。少數企業雖然初步掌握了直驅永磁技術,但在整個産業鏈中還沒有普及。

  從長遠利益來看,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組轉換效率高、維護量低、變速範圍大,取消了沉重的增速齒輪箱,發電機軸直接連接到風機軸上,轉子的轉速隨風速而改變,其交流電的頻率也隨之變化,經置於地面的大功率電力電子變換器,將頻率不定的交流電整直流電,再逆變成與電網同頻率的交流電輸出,是未來風電技術的發展方向。劉友月進一步強調。

  而馬思明表示,我國近兩年霧霾等污染天氣頻繁爆發,持續時間和範圍都不斷刷新紀錄,以及我國煤炭在能源消費中佔比巨大的現狀壓力下,風電等清潔能源的發展潛力依舊巨大,需求的急迫性也很強。

  當然,馬思明也提出了自己的擔心:在並網和跨地區運輸等問題上,國內必須加強在這些關鍵技術上的攻關,只有風電真正地做到可靠、可控,風電産業的效益才能真正獲得突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