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全球經濟遇通縮壓力 中國降息“進可攻退可守”

  • 發佈時間:2014-11-24 10:5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各項數據顯示,通縮的陰影正在全球擴散,“經濟衰退”並未隨著各國不遺餘力的刺激措施消減,在前幾輪全球降息浪潮中按兵不動的中國央行,終於在2014年11月21日加入降息大軍。

  結合我國有關部門今年以來大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政策來看,此次降息帶來的實際效果或將不僅局限在國內經濟層面,甚至有觀點認為,這是中國對來自周邊經濟體通縮壓力的一次積極反擊。

  我國央行有關負責人11月22日則表示,“當前國際環境錯綜複雜,儘管我國經濟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我國經濟體量大,市場空間廣闊,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迴旋餘地很大,抗風險能力也比較強。”

  全球經濟面臨通縮壓力

  數據顯示出的全球通縮壓力更為直觀,美國和歐元區9月CPI同比增幅分別為1.7%和0.3%,不僅絕對值低於2%警戒線,而且還分別較年內高點下降0.4和0.5個百分點;日本在消費稅提升後,雖然其國內的通脹率呈現出階段性躍升,但內生通縮壓力並未根本緩解;印度和中國9月CPI同比增幅也分別較去年末下降了2.38和0.51個百分點。

  英國金融時報網近期刊發題為《世界需要合作抵禦全球通縮》的文章分析稱,歸根結底,在上一輪金融危機後,全球主要經濟體並沒有尋找到更新與更有力的增長點,經濟復蘇始終低於預期。當總需求長期低於經濟所能提供的産品和服務,從而形成負的産出缺口時,具有破壞力的通縮産生了。這促使企業削減産品價格和員工工資,從而進一步削弱總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各國央行的角色較為尷尬。

  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AlbertEdwards近日發佈報告稱,日元大幅貶值將迫使整個亞洲地區採取同樣程度的貶值,並向西蔓延,産生一波通縮大潮。“通縮的大浪潮”最先衝擊的將是中國。

  “此次降息主要還是由於國內經濟形勢基本面的惡化,從國際環境來看降息的必要性並不強。”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周景彤對記者表示,美國經濟正在復蘇向好並退出QE,利率走高,此時我國降息可能會導致國際資本更傾向流出。

  基於這一點,中國央行的降息時機選擇在美國加息之前或也有一定思量,“到美國加息時,由於中國已經降息到位,對比不那麼強烈,中國利率水準處於低位,如果發生大量資本外流,中國甚至可以考慮加息來留住資本。”喜投網董事長黃生認為,此時降息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

  具體到國內政策空間層面,中國當下PPI走低使企業盈利承壓,這需要通過降低實際利率來緩解企業財務費用負擔;而CPI較低則使地産業、鋼鐵業等資産價格處於下行週期,居民通脹預期穩定也再次增加了寬鬆貨幣政策空間。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實際利率由於物價漲幅趨緩而面臨上行壓力,因此適當降低名義利率有利於保持貨幣條件的穩定 (實際利率是貨幣條件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民幣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近日,隨著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中國宣佈設立絲綢之路基金,並醞釀出臺“一帶一路”規劃綱要,“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務實合作階段。中國投資經濟的全球佈局離不開金融的支援,中國的産業要順利轉移到國外,也需要人民幣在更廣闊的縱深領域使用。除了牽頭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與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和地區大大增多。據了解,2009年至2014年10月31日,央行先後與26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額度將近2.9萬億元人民幣。

  “一些央行或貨幣當局已經或者準備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七大儲備貨幣。”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透露。

  此外,由我國央行推動成立的區域性人民幣清算中心從亞洲逐漸走向歐洲的部分地區。“滬港通”的開通更為海外人民幣打通了一個回流的通道,人民幣既能“走出去”,也能“回得來”,大大增加了海外機構持有和使用人民幣的信心與積極性。

  這一系列舉措均大大提升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也增強了人民幣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在近一輪美元的升值中,人民幣的堅挺為國內經濟金融改革營造相對穩定的環境。此次降息後,“人民幣與美元利差開始收窄,掉期點未來料衝高回落,但央行不會允許人民幣出現大幅貶值,人民幣匯率仍有望持穩甚至升值。”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