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科院新科技體制改革拉開序幕 改革主題再添新軍

  • 發佈時間:2014-11-14 08:53: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改革是貫穿未來數年的重要投資主線,而科技體制改革蘊含豐富的政策紅利,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提出,按照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等四種類型,對現有科研機構進行分類改革,為了穩步推進分類改革試點工作,中科院研究制定了《四類機構的標準、啟動程式與共性政策》,並於昨日在其官方網站上發佈。分析人士指出,中科院分類改革路線逐漸清晰,相關科技體制改革主題投資機會有望再次浮出水面,具備中科院背景的相關上市公司可適當關注。

   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拉開序幕

  11月13日,中科院在官方網站上發佈了《科研機構分類改革的標準、啟動程式與共性政策》,文件要求,“十三五”期間建立四類機構,並逐步完善體制機制。到2030年,形成相對成熟定型、動態調整優化的中國特色現代科研院所治理體系。

  業內人士表示,根據相關文件,四類機構分類改革的目標內容主要包括:首先,根據“四個率先”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求,在院所兩級法人管理體制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科研活動的特點和規律,改革科研組織模式和管理體制,構建四類新型機構,作為院機關分類進行業務佈局、業務管理、資源配置和考核評價的主體,形成新型院所治理體系。其次,通過分類改革,確立四類機構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各自不可替代的定位,破除跨所的法人壁障,克服分散封閉、交叉重復等碎片化和孤島現象,將中科院綜合優勢建制化,促進重大産出,為實現“四個率先”提供體制機制保障。第三,四類機構是加強院統籌佈局的新型組織模式,在整合研究所優勢的基礎上組建,應成為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凝聚培養人才的高地、整合院所兩級“重大突破”和“重點培育方向”核心優勢的匯聚地,承擔重大科技任務的主要載體,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突破與系統整合的發源地。最後,鼓勵以學科建設和基礎研究為主的研究所,與院屬大學深度融合,形成科研與教育緊密結合的創新模式。

  總體上看,通過改革逐步建立院所新型治理體系,其中,院層面重點對四類機構進行業務管理,強化調控能力,抓重大、抓整合、抓綜合。四類機構按研究性質分類,院資源給予重點支援,實行重大産出導向、重大任務牽引、協同創新管理。通過四類機構建設對現有研究所相關方面的力量進行統一組織、綜合交叉、優勢整合,發揮對研究所科研工作聚焦、提升和促進的作用。研究所分類改革中,形成新型法人研究機構的四類機構,按照新的管理體制機制運作;未形成法人研究機構的四類機構,相關研究所作為基本研究單元支援其建設,負責有關人事和行政管理。

  改革主題再添新軍

  進入2014年後,A股市場中的改革投資主題風生水起,國企改革、電力體制改革等均帶來了廣泛的賺錢效應。分析人士指出,在市場改革主題熱度較高的背景下,科技體制改革有望再次成為主題投資熱點。

  科技體制改革存在較為強烈的迫切性。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科技體制改革滯後,長期以來,我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準,科研、生産“兩張皮”一直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題。

  據相關媒體報道,圍繞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目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十幾個部門,正在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政策文件。10月上旬,財政部、科技部等方面印發的《關於開展深化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的通知》就是前奏。接下來,還將發佈多個文件,並推動儘快完成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修訂。

  業內專家表示,從制定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到修訂法律,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最先考慮的是,一切從有利於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出發,在這一改革大前提下,取消了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等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事項的所有審批和備案要求。《關於開展深化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的通知》改革了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審批管理制度,取消了財政部門和單位主管部門所有的審批和備案要求,將科技成果轉化的權利完全授予了科研單位,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從項目的具體管理和資金的具體分配中解脫出來後,將重點搞宏觀統籌,管規劃、管政策、管佈局、管監督。

  實際上,資本市場對科技體制改革中的機會已經開始逐步關注。比如,《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今年8月19日全面啟動實施後,中信證券研究報告就曾經指出,預計中科院系統內的上市公司有望受益於科技體制改革和科研組織模式創新,建議對相關個股加以關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