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原發改委副主任否認中企70%海外投資項目虧損

  • 發佈時間:2014-11-04 08:34:53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鄒堅貞  責任編輯:曹慧敏

  

  

  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跨越千億美元大關,和美國、日本共同進入了對外直接投資的“千億美元俱樂部”。

  在中國企業近年來日益高漲的“出海”投資熱情下,9月初,商務部公告稱,今年10月6日起,據新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除一些涉及敏感國家或地區、敏感行業的項目外,未來中企境外投資都將採取備案制,商務部不再對其進行核準。

  同時,社會各界也對中國企業的“出海熱”進行了冷思考,有人直言“中國企業走出去前景廣闊,然而同時也陷阱密布”。

  10月23日,央視財經《對話》欄目邀請了多位政商界權威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企走向世界的機遇與挑戰。

  對於有媒體報道“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虧損近千億,70%的投資項目仍處於虧損狀態”的説法,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現中國産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會長張國寶表示“無法認同”。他説在他看到的所有資料當中,都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數字。而曾任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現為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的姚景源也對報道的數據提出了質疑,“在我的調研當中,看到了更多的走出去企業的成就,對於這些數字,我不認同。”

  但同時張國寶也指出,不可否認,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肯定也有很多教訓和失敗的例子。

  日前,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佈的《中國企業國際化報告》指出,中國企業國際化是對外輸出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是擴大中國軟實力的必然要求,並呼籲各界支援並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該報告在分析了2005年至2014年期間發生的120起“出海”失敗的案例基礎上,指出了中企海外投資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國際化戰略不清晰、風險防範意識不強、融資渠道狹窄、缺乏應對東道國政治社會關係能力、跨文化整合能力較弱等等。

  在對話過程中,曹德旺劉永好等多位知名企業家也紛紛吐露中企“出海”的艱辛,並呼籲有關部門能儘快採取措施,更好地幫助企業“揚帆海外”。

  中企“出海”,

  面臨四大困難:缺法律保障、技術標準不統一、體制和文化差異

  張國寶:企業“出海”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很多問題不光中國企業才會遇到,國外的跨國企業也會遇到。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管理背景不同,中國企業走出去,必然面臨著如何適應當地的法律環境、勞資環境、工會等問題。首鋼曾經在秘魯投資鐵礦,一度陷入經營困境,就是因為與當地人的文化多有衝突。

  另外,據我了解,我們的企業在外遭遇的競爭有時並不是來自國外企業,而是來自我們自己企業的相互惡性競爭。這些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很希望有一個協調機制。過去政府也協調過很多,但是收效並不大。目前看來,這依舊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對我國企業走出去是一個障礙。

  安洋: 作為國企,我總結一下我們在海外投資困難的地方。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國家海外投資的頂層設計。從1979年開始,中國的改革開放就陸續有了外商投資法、三資企業法以及一系列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但到目前為止,我國依然沒有海外投資的促進和優惠法律或政策,只有政府的優惠貸款。另外,在海外投資的保護方面也是非常薄弱的,甚至是非常混亂的。有很多政府機構都在管,但權責劃分不明確,出了問題,往往無人擔責。

  第二個問題是技術標準。我們現在的技術標準還和美國、歐盟不同步,以我們電力行業的技術標準為例,居然沒有官方的英文版本。當我們的合作方或者所在國政府要求我們提供標準的時候,我們只能跟人家解釋,這是我們自己翻譯的,沒有中國政府官方版本的標準。這也是我們在海外投資的一個障礙。

  第三個問題是法律體系和政治制度,在海外投資的過程中不完全接軌。例如我們有黨委書記,在隨行出國投資的過程中,我們都需要給其安排一些別的職務,比如副總經理,因為黨委書記的職務在國外無法對接。

  最後是文化習慣。倘若一位外國老闆聽説你回國參加工會的會議,他會感到十分恐慌,因為在海外,被要求參加工會會議通常意味著勞資關係出現問題。這些文化習慣的接軌也是一個大的障礙。

  融資難、擔保難掣肘中企海外投資資金鏈

  張國寶:資金問題確實關係到企業海外投資的成敗。我最近從巴西調研回來後也認為我們企業走出去仍然面臨融資難、擔保難。

  我現在供職的中國産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中,有些會員單位也向我們反映過。

  例如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建和泛海能源在印尼的電廠投資,我了解到,之前其已與某中資銀行談妥,投資方案談成了就貸款。但方案真正敲定後,銀行那邊卻説做不了主,報到北京,北京表示還得找人評估。最後是馬來西亞的銀行發放了貸款,人家認為這個項目挺好,印度尼西亞又缺電,又有購電協議做保證,項目本身做擔保,最終解決了資金問題。

  另外一個是擔保,現在國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成立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下稱“中信保”)。但中信保擔保需要排隊,因為它多少有一點財政的貼息,財政是它的出資單位,所以要財政部審查,因此有額度限制。

  今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阿根廷的時候,有中企跟阿根廷的石油公司簽了約,向其出口兩億美元的裝備。當時國內的銀行與中信保分別答應了貸款和擔保,但到現在也沒落實。中信保的理由便是擔保額度已經用完。

  劉永好:資金確實是海外投資和發展最重要的問題。以前我們都是經過中國政府批准,銀行經過嚴格的審核給予我們集團一些貸款。但是拿出去用還是有很大的困難,問題就在於我們的換匯成本非常高,拿出去以後,人民幣換成美元,美元到當地換成當地的貨幣,然後又換回美元匯回來,折合一下,匯率損失至少在0.5%左右,損失還是相當大的。

  第二個困難是貸款的審批程式往往很長,我們國家要審批,投資項目所在國要審批,匯回來又要審批。經常的情況是,這邊等米下鍋,那邊沒錢了,壓力非常大。

  外匯儲備買美債,也可買中企債?

  姚景源:現在中國的外匯儲備是4萬億美元,世界第一。在我看來,我們的外匯儲備可以更多地支援企業走出去,包括非公有制經濟的企業。我們現在有條件,我們能購買美國國債,那麼將來有可能的話,為什麼不能買自己的企業債券呢?

  曹德旺:我認為國家不應該動用外匯儲備,外匯儲備的全稱叫國家安全儲備,這筆資金的一個定義是經常性項目收支往來的盈餘,就是出口收匯減去進口付匯的差額。外匯來源很多,包括國家發債、企業發企業債、外國人到中國來投資、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等,這些收入是資本項下的收入。

  為什麼那麼多外匯要拿去買美國的國債,而不買工商銀行的債券?因為從理論上,從法規上,他承認這筆錢大部分是資本項下的,因此要預備資本退出時用來支付。如果拿去投資,投資都有風險,一旦投資虧損是很危險的。據我所知,雖然外國政府非常重視企業發展,但他們絕不會動用外匯儲備來支援企業的發展。

  因此,我建議中國一定要冷靜,不能動用國家的外匯儲備,説白了那不是我們的錢,而且風險非常大。

  張國寶:我認為恰當運用外匯儲備是可操作的。我經常在想,我們既然能買美國的債券,國內的一些企業,國企也好民企也好,有好的聲譽,有好的項目,能不能讓他來發債?美國的債券你可以買,為什麼我們自己企業的優質債券不可以買? 但我們談的使用外匯儲備也不是無償使用,同時安全也是很重要的。

  總之來講,多數人都認為,現在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太多了,所以如何用好它是一個課題。怎麼用呢?實際上已經在用,比如説成立中投公司。但我認為,即便成立了中投公司,跟4萬億美元相比,體量非常小的,利用好外匯儲備單靠這個主權投資基金還遠遠不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