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第二批自貿區“入場券”待發 津粵閩誰能拔得頭籌

  • 發佈時間:2014-10-31 10:02:2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隨著培育自貿區改革“良種”的經驗逐漸成熟,自貿區擴容步入提速通道。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了《關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進展和可複製改革試點經驗的推廣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這是我們培育出的種子,要把這些種子在更大範圍內播種擴散,儘快開花結果。

  早在,上海自貿區成立後,各地就紛紛爭報自貿區方案。經過一年時間的沉澱,第二批自貿區的批復進展名單近期或將出爐。據媒體報道,目前呼聲最高的除天津外,還有廣東、福建。分析指出,各個地區自身優勢和特色,成為他們能否拿到第二批自貿區“入場券”的關鍵。

  天津:自由貿易港突圍

  有研究機構稱,上海已經能夠輻射長三角地區,按照從沿海向內地滲透,開放倒逼改革的邏輯,接下來的自貿區更有可能在環渤海和珠三角産生。

  今年年初,天津就已上報了新版自貿區方案。天津自貿區按功能分三大塊,東疆保稅港區、天津港保稅區和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據悉,該方案在目前已經獲得相關部委原則通過,可能成為繼上海之後的第二個自貿區。

  據了解,天津自貿區在發展方向上,將借鑒或複製上海自貿區經驗,比如天津自貿區也將設有負面清單。此外,還將突出金融創新,並力爭在融資租賃、口岸管理、行政審批、行政效率等制度創新方面有所突破。

   天津自貿區一大特點是面積大,其面積數倍于上海自貿區。最初消息是面積大約為270平方公里,新近的消息是64.5平方公里。而上海自貿區僅為28.78平方公里。

  據《經濟參考報》援引權威人士的説法,天津自貿區的投資負面清單可能會更短,開放力度將更大,凸顯自由貿易港功能。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天津很可能成為北方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帶動民營經濟發展方面起到巨大作用,同時圍繞國際物流轉机業務開展,天津有望重現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風采。

  廣東:粵港澳自貿區猜想

  一個成功的自貿區,應該是國際貿易的轉机站和國際資金的集散地,需要有足夠大的經濟體量做後盾,需要經受國際經濟波動衝擊的能力,也需要金融基礎和人才儲備。

   廣深是珠三角的核心,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最重要的外貿基地和世界工廠,熟諳世界貿易規則。

  2013年9月,廣東省牽頭廣東自貿區申報事宜。今年4月,廣東省政府證實正在積極打包申報自由貿易園區。在地理範圍上,粵港澳自貿區包括四個地方: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海新區、珠海橫琴新區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總共931.385平方公里,到2020年可開發面積為295.385平方公里。

  與上海自貿區相比,粵港澳自貿區很可能更為開放。緊鄰港澳,可以很好的與港澳貿易形成配合。在法律法規、貿易規則方面,廣東自貿區也與港澳的聯繫更加緊密,規則一體化推進更可期待。

   同時,深圳前海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金融試點,會對未來推行進一步的金融改革有所幫助。此外,對港澳投資者在服務業領域的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研究制定與國民待遇不符的負面清單。

  據媒體報道,方案中粵港澳自貿區的功能定位為:積極擴大服務業對港澳開放,發展新型國際貿易方式,探索建設現代金融服務創新區,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打造CEPA升級版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升級版。

  福建:對台貿易的新引擎

  相比天津和廣東,福建自貿區的申報過程顯得有些曲折。從去年12月12日起,廈門、福州等地紛紛上報自貿區方案,但由於原則上一個省最多只能獲批一個自貿區,由省一級政府統一申報,今年5月,福建省商務廳再次上報的新的方案。新方案中,不僅包括了廈門、平潭全島和福州的江陰港區,還加入了泉州的一部分。

  對比這兩套方案不難發現,突出對臺自由貿易都是福建自貿區最大的特色所在。作為兩岸交流的最前沿,廈門一直都是申報的重點,而泉州作為福建經濟總量第一大市,也是台灣最主要的祖籍地,更是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起點。

  相對於台灣,福建擁有更加豐富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勞動密集型和部分科技密集型産業的轉移會為臺商帶來更大的競爭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福建自貿區建設實施方案提到,要在廈門個案突破開展兩岸雙向貸款業務。在金融領域,兩岸跨境人民幣業務是廈門金融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和未來方向。

  在目前申報自貿區的地區中,除了上述的三個“種子選手”外,四川、重慶、山東也被外界關注。但事實上,考慮到各個城市的戰略地位、地理位置、發展基礎等條件,能夠成為下一個自貿區的候選者並不多。

  自貿區不同於以往的特區。就上海自貿區而言,改革要大於政策,其框架中並沒有讓人垂涎的稅收優惠政策。而且,自貿區實驗“知易行難”,也是眾所皆知。

  在觀察人士看來,不少省市啟動申報自貿區,儘管成功的可能性不太大,但也確實起到了推動改革和資源聚集的作用。為提升申報成功的砝碼,這些省份加速了學習、複製和推廣上海自貿區的實驗成果;另外,積極吸引資金,加快申報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也能起到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的效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