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央行副行長提示金融風險 地方償債高峰期到來

  • 發佈時間:2014-10-31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我們的金融體系總體上是穩健的,金融風險總體上是可控的。但是我們也看到,部分領域和地區潛在的金融風險不容忽視。”央行副行長易綱在10月30日舉行的 “2014年金融街論壇”上如是説道。他表示,“最近我們的不良資産率也在上升,有些風險還在積累,有些平臺進入了還債高峰,再加上我們的金融長期以來為實體經濟服務,同時也積累了一些不容忽視的風險。”

  將重點從五方面展開改革

  從去年底的1%到一季度末的1.04%,再到二季度末的1.08%,僅從數據變動的角度來看,儘管銀行不良貸款率這樣的變化似乎並不太大,然而對基數龐大的不良貸款餘額而言,這樣的增速不得不令銀行與監管機構緊張並警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來自銀監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銀行業處置回收不良貸款922億元,核銷不良貸款1001億元。但儘管如此,上半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仍然增加了1024億元,這意味著上半年銀行業確認的不良貸款總規模超過2900億元。截至6月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已達6944億元,已連續11個季度上升。

  對此,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今年7月發佈的署名文章中分析指出,國內經濟下行、房地産價格回落、投資回報率下降等因素迅速波及銀行體系,銀行貸款隨之過度緊縮甚至凍結,形成中國式“押品(房地産)-損失”螺旋,加劇了金融和經濟波動,是造成不良貸款上升的主要風險因素。

  對於如何防範金融風險,易綱在昨天的論壇上表示,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嚴格按照G20和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巴塞爾協會,還有其他一些國際組織提出的穩健標準進行改革,不斷增強我國金融的穩健性。改革的重點將在以下五個方面展開:進一步加快推進金融業對內對外的開放;繼續推進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加快金融機構改革,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實際上有一些個別、個案的違約和風險,這是正常的,金融是個大系統,它肯定是有風險的。”易綱説,控制風險並不是説要完全消滅任何風險。

  地方償債高峰引擔憂

  記者注意到,今年金融風險有所上升的一個原因是地方融資平臺進入償債高峰期。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11萬億元,而今年需要償還的債務佔債務總餘額的21.89%。這意味著,今年地方政府需償還債務或高達2.4萬億元。

  據審計署發佈的部分地方債務跟蹤情況,去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9個省份為償還到期債務舉借省本級新債579.31億元,但仍有8.21億元債務逾期未還。

  華北某省一位財政系統官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穩定的財政收入和債務展期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只管借債,根本沒有考慮到還款壓力。一旦碰到資金短缺,地方政府就會玩“信用擔保”和“借新還舊”的把戲。

  上述財政系統官員表示,今年前9個月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僅增長8.1%,並且伴隨房地産市場低迷,賣地收入也受到衝擊,這使得地方政府在債務償還時的騰挪空間大大變小。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尹中卿近日撰文指出,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地方財政增速回落以及房地産市場調整等因素影響,一旦累積的債務風險超過地方財政承受能力,信用鏈條就有可能斷裂,爆發區域性財政風險。

  不過,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暫時未對經濟有太大影響,主要是由於內地居民的儲蓄率高,中央政府債務水準也較低,有足夠空間解決地方債務,整體違約風險仍可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