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提前完成就業目標 仍需關注結構性難題
- 發佈時間:2014-10-24 16:39:0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斌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24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説,今年1月至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82萬人,同比多增16萬人;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7%,保持在4.6%的控制目標以內。
這意味著我國已經提前完成就業目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4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而完成這一目標又是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之下,實屬不易。
“就業局勢能夠保持總體穩定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李忠分析,“最重要的是,我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能夠保持中高速的增長,總體處於合理區間。”
國家統計局21日發佈宏觀經濟運作“成績單”,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3%,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
“雖然增速比過去略有下降,但GDP總量去年、前年都是50多萬億元,在2011年、2010年都是40多萬億元,再往前是30多萬億元。”李忠説,“GDP基數大了,每增長1個百分點所能實現的增量變大,帶動就業的數量也就更多。”
同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也是就業目標能夠順利實現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帶動就業能力最強的服務業佔比在不斷提高。
“2013年服務業增加值是26.2萬億,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産業。”李忠説,“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繼續上升至46.7%,經濟結構的優化對拉動就業産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也是就業保持總體穩定的一大因素。今年以來,我國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實施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作為吸納就業主渠道的個體私營經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市場主體在快速增長。
據工商總局統計,前三季度全國新註冊企業同比增長52.44%,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達920.24萬戶。新設立的企業大多屬於小微企業和服務業,帶動了上千萬人就業,而且成長性強,是中國經濟增長新的支撐力量。
在新企業“井噴式增長”下,新增個體私營經濟已成為就業主渠道。截至9月底,全國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達2.4億人,比去年底增加2165.73萬人。
“再從就業本身來看,我們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緊緊抓住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這一重點,同相關部門一道推動各地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千方百計促進高校就業生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李忠説。
“國家最近還出臺《關於做好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對鼓勵企業吸納就業、鼓勵創業,出臺了一些比較實的政策。”李忠説,比如將現行的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給予一定社會保險補貼的政策延續到2015年。
“通知明確了科技型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達到一定比例的,可以申請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並給予財政貼息。”他説,“在促進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方面,將現行的小額擔保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從實體創業延伸到網路創業等,這些政策都有利於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推動就業和創業。”
不過有專家指出,當前世界經濟依然複雜多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減,這些都會傳導、影響到就業領域,加上就業自身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就業形勢不可盲目樂觀。
以大學生就業為例,2014年,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達到727萬,創歷史新高,而每年新進入市場的青年也只有大約1500萬。一邊是大學生就業難,一邊是普工技工招工難,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多年,亟待改變。
高等教育從精英走向大眾、在我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各産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的大背景下,辦學者、上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須適應這種“新常態”,打破“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才能破解中國就業結構性失衡這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