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前三季城鎮新增就業提前完成 城鄉收入差距縮小

  • 發佈時間:2014-10-22 08:21: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目標提前完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民生福祉繼續提升

  10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從中可以看出,伴隨宏觀經濟的穩中提質,民生福祉不斷提升,體現了經濟發展成果與民共用的改革初衷。

  就業,形勢相當不錯。GDP增速放緩至第三季度的7.3%,新增就業1000萬人的目標還能提前實現,為下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較大的迴旋餘地。

  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提升了經濟增長品質,有利於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社會實現全面均衡協調發展。

  樓市,總體比較穩定。房地産分化調整態勢仍在持續,但調整幅度相對比較溫和。放鬆限購、限貸政策是政策在向市場調節回歸。

  ——編者

  【就業】

  勞動力供給減少利好就業

  經濟總量增大創造崗位多

  就業形勢今年相當不錯,1—9月份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

  今年以來,勞動力資源數量受人口結構變動的影響繼續有所減少,這意味著從供求的角度來講,勞動力資源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和轉折帶來兩個直接的後果:一是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所以最近幾年農民工的工資持續上漲,即使在今年經濟增速有所下滑的情況下,外出農民工的月均收入同比增長10%;二是就業的壓力有所緩解。近幾年就業形勢為什麼比預期要好?為什麼會在經濟增速下滑的同時就業還保持穩中有增的態勢?除去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尤其是服務業的增長對勞動力的需求增長以外,從供給的角度看,和勞動力資源數量變化也是有關係的。

  這種變化是一種趨勢性變化,是中國經濟到了新的發展階段表現出來的一種新常態。因為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會直接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型。從這個角度來看,儘管經濟持續下滑對就業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考慮到供求結構、産業結構這些深刻的變化,整個經濟運作對就業的承載能力是在加強的,對承受失業壓力的彈性是在增加的。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

  GDP增速放緩至7.3%,新增就業1000萬人的目標還能提前實現,這主要有3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經濟總量大了,GDP增長一個百分點比以往對於經濟的拉動增長多了,對於就業的拉動也會增加。二是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前三季度,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産業2.5個百分點。三産往往是理髮、餐飲、銷售等服務性行業,相比于製造業能夠帶動更多就業,比如通過開網店可以實現近千萬人的就業,還不包括與之相關的快遞行業。三是目前國家出臺一系列有利於就業的政策,比如註冊登記制度降低門檻,手續更加便利,有利於創業,有利於中小微企業的發展。能就業就有收入,老百姓就有錢花,對於宏觀經濟最大的利好就是能夠消費,拉動內需。

  目前,結構性矛盾已經成為就業的主要矛盾,一是淘汰落後産能帶來的暫時性失業,二是大學生就業問題。後者主要是目前高校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的錯配,大學生就業地點相對集中的緣故。但兩三年後,保姆的工資可能還是幾千塊一個月,大學生的工資則可能翻番了,並且國家近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好政策,相信大學生可以厚積薄發。

  【收入】

  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

  初次分配格局更趨合理

  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498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2%。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

  數據顯示,收入分配結構有所改善。首先,前三季度,城鄉居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GDP增速高0.8個百分點。另外,居民收入的名義增長速度比財政收入增長速度(8.1%)高,也高於企業利潤的增長速度,這意味著居民收入在國民經濟的初次分配中所佔比重在提高。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吳衛星:

  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保持較高增長速度,而且明顯快於城鎮居民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正説明瞭城鄉收入差距在不斷縮小,將推動經濟社會實現全面均衡協調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的市場化進程,以及不斷深入的城鎮化改革,加速了農村勞動力的自由流動,這是城鄉收入差距減少的重要原因。農業、農村和農民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産品、市場和要素三個方面。農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加,意味著其在分享改革發展紅利方面有了實質性進展。從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收入分配不平衡通常會經歷先擴大而後逐漸縮小的過程。但如果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依然不能解決收入分配不均等問題,將嚴重威脅經濟增長的品質,甚至會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減少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是中國經濟成功轉型的一個必然前提。對我國而言,未來仍需要在城鎮化、戶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轉制度改革等方面實現進一步突破,使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的趨勢具有可持續性。

  另外,初次分配格局是否合理,會對宏觀經濟增長、區域協調統籌和投資消費比例等方面産生重要影響。效率和公平是初次分配的基本原則,因此,當前我國初次分配的主要目標應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佔比,相對降低國家和企業的比例。居民收入的名義增速比財政收入增速高,也快於企業利潤的增速,有力地傳達出這一合理調整的信號。

  從整體上看,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能夠高於GDP增速,主要還是得益於工資的持續增長。這種趨勢與我國經濟更多依靠內需來拉動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有利於消費增長,能夠幫助我國實現經濟健康成長。但要看到,在近兩三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回落的背景下,工資持續上升意味著人工成本上升,對於中國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來説是巨大考驗。這需要進一步採取政策措施匡扶實體經濟,減緩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面臨的生産壓力。

  【樓市】

  三四線城市調整幅度較大

  庫存持續積壓仍是主特徵

  1—9月,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8.6%;9月份,房地産銷售量回升,價格降幅收窄。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

  1—9月份,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8.6%,降幅比1—8月份擴大0.3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8.9%。截至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7148萬平方米,比8月末增加988萬平方米。

  開發投資增速繼續回落。1—9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68751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7%,增速比1—8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

  新開工面積降幅收窄。前9月,房地産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67323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5%,增速與1—8月份持平。房屋新開工面積13141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3%。

  商品房銷售量價齊跌。1—9月份,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713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6%。商品房銷售額49227億元,下降8.9%。

  今年房地産分化調整的態勢仍然在持續,但是房地産市場運作總體還是比較穩定的,調整的幅度相對比較溫和。從全國總體上看,三、四線城市調整的幅度要大一點。從不完全的觀察來看,9月份房地産市場出現積極變化,主要是銷售量有所回升,價格降幅有所收窄。

  庫存持續積壓仍是樓市的主要特徵。近期,一些地方包括有關部門放鬆限購、限貸政策,這是政策在向市場調節回歸。以前房地産市場的調控更多的是用一些行政手段,現在放開限購、限貸,實際是減少行政的干預,更多地讓市場發揮調節的作用,這是符合改革的方向的。

  房地産行業與其他産業一樣,需要通過市場來調結構、轉方式。在市場更多發揮調節作用的情況下,房地産的市場結構會更趨優化,會更有利於房地産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也有利於國民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

  單獨看9月的商品房銷售數據,市場還是有所企穩,但因為去年同期基數太高,所以同比數據跌幅依然處於高位。對於房企而言,因為市場還處於企穩過程中,庫存繼續積壓,預期後市價格平穩,甚至部分企業仍會因為資金壓力繼續執行降價換量的策略。

  限購政策持續了3年,已導致市場剛需透支。此次央行新政的主要受益對像是改善型需求,這也將成為下一階段市場的重要支撐力。預計隨著後市各地信貸政策細則的陸續出臺,改善型需求將逐步入市,帶動10月成交回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