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鋼陷債務泥潭或臨破産 繼任者為何未能救中鋼

  • 發佈時間:2014-09-30 07:34: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中鋼集團這家大型央企又站在了十字路口。

  過去一週,中鋼集團風波不斷。該公司先被曝出近百億元貸款逾期,而後曝出的內部公開信指公司連年虧損,經營狀況堪憂;與此同時,集團總裁賈寶軍也被傳出已遭免職。

  2011年因債務問題換帥後,中鋼如今依然沒有拔出債務泥潭,再次被債務問題逼到了墻角。

  公開數據顯示,中鋼集團資産負債率已連續5年高於90%,債務危局的背後,是公司在虧損邊緣徘徊的業績。

  實際上,中鋼集團目前的債務危局,源自於過去十年間瘋狂擴張。資産迅速膨脹之後,鋼鐵和礦石市場暴跌的行情,讓中鋼猝不及防,逐步陷入債務泥潭。

  業內認為,中鋼過山車般的發展軌跡,表面上是公司戰略投資失敗,內部管理混亂所致,實質上則是央企治理中問責制度缺位,管理者忽略對企業合理邊界考量,政績傾向下盲目擴張所致。

  債務泥潭

  在鋼鐵業越來越不景氣的背景下,因為被指有近百億貸款違約,中鋼集團又陷入債務逾期的泥潭。

  中鋼集團是大型央企,主營礦産開採、生産和製造,鋼材産品貿易物流以及鋼鐵設備製造。集團旗下擁有二級公司共計65家,境內49家,境外16家;是國內為鋼鐵工業提供配套資源服務的行業龍頭企業。

  9月22日晚間,有關中國中鋼集團百億貸款逾期的消息在網路風傳。其中,涉及中行、工行、交行、光大、國開、民生等9家銀行,共計780億元的逾期貸款。

  消息一齣,中鋼集團央企的身份、行業龍頭的地位,外加如此大的債務規模,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

  23日,中鋼集團對外緊急辟謠,集團新聞處相關負責人在回應新京報記者時表示,“目前公司的確有資金緊張的狀況,但只是個別資金回款未到位,百億逾期的説法不屬實。”

  在被指貸款逾期的同時,一封近期在中鋼內部員工流傳的公開信也在網路上被公之於眾。

  根據公開數據,從2010年到2012年間,因為受鋼鐵業下滑的影響,中鋼集團凈利連續三年虧損。而中誠信在今年6月份的一份評級報告則顯示,2013年,中鋼集團全年營業總收入1404.74億元,利潤總額為1.35億元,但資産負債率為93.87%。

  但是該信件指出,中鋼集團的實際經營業績已經連續4年虧損。其中,2013年通過出賣土地8億和財政補貼11億,集團財務報表才做成盈利。而今年上半年經營虧損8億-10億元,下半年情況更不樂觀。

  信件同時指出,中鋼目前有大量的長期應收賬款挂在賬上,並未做計提減值處理,其中僅鋼鐵一個板塊在1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就有30億元。此外,因為先前為民營鋼廠擔保和托盤,受到山西的海鑫、鑫達等鋼廠破産的牽連,中鋼集團被套牢的資金已接近20億元。“2009年公司財務報表上的凈資産80億元,目前已經所剩無幾。”

  新京報記者獲悉的一份中誠信對中鋼集糰子公司中鋼股份的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末,中鋼集團總資産1100億元,總負債1033億元;而中鋼股份總資産1000億元,總負債950億元,即中鋼股份在集團中的負債佔比達92%。因此,中鋼集團的負債主要體現在中鋼股份。

  而中鋼股份的財務報表顯示,截至2013年末,公司短期借款為370億元,長期借款為50億元,共計420億元。

  隨後的一週內,事件不斷發酵,中鋼集團內部信貸的真實情況也逐步浮出水面。

  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有中鋼內部人士披露,債務違約源起於今年6月,中鋼集團對國開行挂著一筆6.9億元的貸款未能及時還款變成逾期,而其餘銀行的貸款都是展期,加在一起預估有百億元的規模。

  有多位中鋼內部人士向媒體證實,19日國資委已經對中鋼內部領導班子進行調整。2011年上任,集團總裁、旗下中鋼股份董事長賈寶軍被免職,集團原黨委書記兼副總裁徐思偉接任總裁,原集團黨委常委劉安棟接任集團黨委書記和旗下中鋼股份總經理。

  對於換帥一事,中鋼方面一直未對外確認。新京報記者就上述問題多次撥打中鋼集團董秘李可傑電話,但截至發稿對方一直未回應。

  “貪吃蛇”:鋼鐵生産型服務商

  中鋼的擴張之路,一是在國內與民營鋼廠合營,另外是在國外大肆購買礦山。

  早期的中鋼集團,一直從事礦石進出口以及鋼鐵設備製造等業務。2003年12月,黃天文上任集團總經理兼黨委書記,中鋼發展出現了轉捩點。

  “當時有一個背景,是時任國資委領導曾提出把央企做大做強,要把160多家央企重組為80到100家,行業前三名以外的企業都有可能被重組。”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長許保利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不被重組兼併,很多央企都開始加速擴張,中鋼也不例外。

  為了擴大集團規模,上任之後的黃天文開始推動中鋼集團的轉型,意在將集團從單純的鋼鐵貿易服務商向鋼鐵實業中的生産供應和銷售環節延伸,成為“鋼鐵生産型服務商”。

  2005年之後,按照黃天文的設想,經過一系列的重組和並購,中鋼集團構建起了“礦業、碳素、耐火、鐵合金、裝備製造”五大産業運作格局。

  “那會兒正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起始階段,國內鋼鐵和礦石價格猛漲,上有國家政策支援、企業本身有發展需求,外加銀行對央企信貸青睞有加,中鋼就此進入高速擴張的通道。”西本新幹線鋼鐵研究員邱躍成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從2004年到2010年間,中鋼集團的資産規模從201億元迅速膨脹至1800億元之上,6年時間翻了9倍。

  他介紹,為了轉向生産型鋼鐵服務商,當時中鋼開始和山西、河北多地的民營小型鋼廠展開闔作。具體來説,就是和鋼廠簽訂協議,讓其購買集團的礦石原料,同時利用自己的貿易渠道為鋼廠銷售鋼材,而鋼廠則成為集團的“加盟商”。

  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擴大與其合作鋼廠的銷售規模,中鋼通過直接為企業墊付運營資金,或為企業融資進行擔保的方式為中小鋼廠進行資金托盤。

  2005年之後,中鋼先後在西安、洛陽、衡陽、吉林等地投資控股和設立子公司。一時間,中鋼在各地的鋼貿銷售網點迅速鋪開,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也多如牛毛,錯綜複雜。在産業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中鋼和民企間的資金輪盤也逐步放大。

  此外中鋼還在礦業領域屢屢出手,2008年9月,中鋼以13億元的價格完成對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的收購;同時,中鋼還在非洲投資和增設10家子公司,以投資鐵礦石和鎳礦的生産。“中鋼希望通過購買礦山資源,以控制未來國內礦業市場的佔有率。”邱躍成説。

  但好景不長,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隨後,鋼鐵和礦石市場幾乎同時急轉直下,公司遭遇滑鐵盧。

  由於此前給民營鋼企做了大量資金托盤業務,在鋼鐵市場遇冷,鋼價持續暴跌的情況下,鋼企經營狀況惡化,中鋼大筆托盤資金回籠困難,開始出現壞賬。

  2007年,中鋼與山西中宇鋼廠開始鉅額的資金往來,2008年對方欠款一度達20億元;至2010年下半年,山西中宇對中鋼欠款已達近40億元,成為中鋼財務黑洞的開始。由於前期為民營鋼企墊付的貸款資金還款不力,後續的資金還在不斷跟進,中鋼集團被佔款現象嚴重,資金黑洞如滾雪球一般不斷壯大。

  同時,在海外收購的礦産項目中鋼也是“霉運不斷”。原本計劃礦石年産量3000萬噸以上的中西部鐵礦石項目,在2009年當期虧損9281萬元。此後,項目被迫停工,投資價值嚴重縮水。

  因為中鋼集團本身出現虧損,導致與澳洲礦業巨頭力拓公司合資的恰那鐵礦被關閉,也造成鉅額損失。

  “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內部的風控和管理沒有跟上來,後來市場出現急速滑坡,企業效益大幅下降,前期信貸堆積的成本太高,自然導致債務壓頂的局面。”許保利説。

  行業下滑和經營不善讓中鋼集團的債務變得危如累卵。從2008年到2011年,集團的資産負債率分別為89.99%、90.65%、91.14%、95%;同時,2010年,公司凈利虧損14.7億元。

  2011年,因與某民營鋼企資金往來形成的“財務黑洞”,國資委宣佈對黃天文免職。 對於中鋼的失敗案例,冶金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認為,表面來看,是這家公司戰略投資失敗,內部風控混亂,導致在市場急速下滑時,企業陷入債務泥潭;深層次原因還是出在體制上,央企治理本身上問責機制的缺位,導致企業管理者帶有強烈的政績傾向,“對企業的管理層來説,只要沒有貪污,擴張成功就是我的政績,擴張失敗也不會有人追責,政府和國家兜底。因此,管理層往往忽略企業擴張的風險,把公司往大了做。”

  繼任者賈寶軍為何未能挽救中鋼

  黃天文之後,其繼任者賈寶軍走向了一條相反的道路。但一系列剝離不良資産、為中鋼“瘦身”的動作並未收到成效,中鋼債務高企、盈利能力較差的局面仍未改變。

  2011年5月,在中鋼集團任職未滿一年的賈寶軍“臨危受命”,接過了集團總裁一職。他最大的任務就是幫助集團實現扭虧為盈的目標。

  和黃天文“大刀闊斧”式的擴張模式不同,上任初始賈寶軍開始不斷剝離資産,為中鋼集團“瘦身”。

  中鋼集團相繼出售四川炭素有限公司、杭州灣大橋項目股權等資産,以換取資金進行“輸血”。與此同時,佔用資金量較大、庫存高企的業務板塊也遭到大幅削減;此外,黃天文治下運作整體上市的“長江”辦公室遭撤銷,同時賈寶軍還開展事業部改革,對中層基層幹部進行重新競聘上崗。

  但賈寶軍的一系列措施並未給中鋼集團帶來轉機。

  2011年,上任初期,他曾提出中鋼集團在2012年業績確保6億利潤,爭取10億利潤,但當年鋼鐵業整體低迷,中鋼集團2012年的業績也不理想。當年集團虧損接近20億元,從2010年以來連續3年虧損。中鋼集團2012年的資産負債率也攀升到了98.1%。

  賈寶軍上任3年之後,中鋼債務危局再度爆發,民企佔用資金較多、負債高企以及企業盈利能力弱的局面並未改變。

  在中鋼內部員工的舉報信件上,更是將中鋼目前的危局責任歸結于賈寶軍頭上。信件中稱,賈寶軍本身做鋼鐵業出身,對服務業務不熟悉;同時,在人事方面,賈寶軍也被指排斥異己,導致多位“老中鋼”的出走。

  談及賈寶軍對集團的瘦身策略,一位離職的中鋼內部前高管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瘦身是不是有效果,合不合適,都值得商榷。很多資産被低價賣出,缺乏戰略投資的專業判斷,對企業其實是很大的傷害。”

  在他看來,作為中鋼財務危機多米諾骨牌中的“第一張牌”,山西中宇40元億元的債務解決方案就令人吃驚。40億元的債務,最終削減為10億元轉托出去,中鋼直接承擔30億元的虧損額。

  “其實那個廠子本身價值可能在80億元,如此低廉的價格,對集團本身相當於放血。”該人士稱,像這樣的例子還不在少數,再比如中鋼出售的杭州灣大橋股權,公司是項目的二股東,只要項目不倒,是可以長期盈利的。

  “中鋼曾是國資委旗下的標桿企業,為什麼衰敗的速度如此快,不能光歸結于市場不好。”該高管表示,這些年中鋼集團經營不善,明面上是戰略規劃、投資失敗,本質原因是管理層沒有把心思真正放在業務上。 新京報記者 劉溪若

  ■ 延展

  銀行已與中鋼達成某種共識?

  在貸款逾期被曝光之後,涉事的銀行中,工行、民生兩家銀行均予以否認。

  其中,工行回應稱,中鋼及其下屬企業在該行的融資餘額佔其全部金融機構融資餘額的比重不足1.3%,相關融資均未違約。民生銀行則稱,對中鋼集團沒有授信,只有個別分行對中鋼旗下經營良好的當地子公司有少量授信,目前這些子公司經營正常、還款付息正常。

  而傳聞所涉及的中行、交行等多家銀行並沒給出回應。對此,一位國資委內部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銀行可能是這次事件中震動最大的一方,“因為一旦中鋼破産或重組,造成的壞賬銀行很難消化。”

  他猜測,目前可能的情況是,銀行方面已與中鋼達成某種共識,將貸款延期放緩,儘量避免破産發生。

  “中鋼的事情其實給了我們兩個教訓。”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長許保利認為,其一是央企要避免盲目自信擴張,同時銀行不能認為對央企的信貸是無風險的。

  對於中鋼集團的未來,許保利表示,國資委不會為中鋼補窟窿,因為不符合財政預算,沒有合理的理由。“如果中鋼解決不了債務問題,則可能面臨破産或被並購重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