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全國多家知名景區漲價“乘節打劫”成潛規則

  • 發佈時間:2014-09-24 07:21: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趙昂  責任編輯:王斌

  國慶黃金周將至,全國各地多家知名景區選擇以門票漲價的方式歡迎將到來的八方客人。其中,麗江玉龍雪山門票由105元漲到130元,廣東丹霞山門票由160元漲到200元。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去年發佈的報告顯示,全國5A級景區平均票價為109元。按匯率換算的話,國內景區票價已經遠遠高於同類型的發達國家景區。並且,如此高的門票價格,僅僅是遊客事實門票開支的一部分。

  在不少知名景區,如果想在景區享受到較為舒適的服務,不論是請人講解還是搭乘景區內交通工具,都需要另外交費。甚至還有的景區在景區內繼續劃分小景區,如需全程遊覽,則還需另掏腰包。

  而已經被節假日不打折的機票、高額的住宿費、質劣價昂的景點餐廳,以及真假難辨的紀念品“折騰”麻木的遊客們,面對“才”三位數的門票和導遊的經典語句“來都來了”,想不掏錢都難。

  逢“假”必漲,“乘節打劫”,已經成了各地景區經營的“潛規則”。

  如果説景區是由企業或個人商業性投資建設的,門票收多收少,理應由市場手段調節。但是,我國大部分知名景區,為非商業性投資所建景觀,例如公園、博物館、文物古跡、自然風景區等。按照規定,這一類景區門票實行“統一政策、分級管理”,即兼顧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補償服務價值,由政府同意制定指導價。換言之,各地景區的定價權,主要在地方主管機構手中。

  照理來説,既然定價權不在景區本身,為何門票價格還能一路上漲?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文件顯示,旅遊景點門票價格調整,頻次不得低於三年,調整幅度不得超過15%。但到了地方,這一初衷為減緩景區漲價的措施,被執行成了:到了三年就可以調整票價,調就要調15%,調只能往上調,不會往下調。

  旅遊景區為何熱衷於漲票價呢?

  據統計,我國目前的100多個5A級景區,承擔了全國旅遊景點一半的客流量,獲得了全國旅遊景點七成左右的營業收入。而仔細觀察這些5A級景區的門票價格,會發現一個特點:位於經濟發達城市的景區,往往門票價格較低,且多年未漲,例如故宮博物院淡季門票僅有40元,特定時段還有30元的低價票,上海科技館門票也僅有60元。但是,還有相當數量的景區,尤其是自然風光景區,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些景區門票往往動輒一二百元。

  在這些地方的主管部門和旅遊業從業者看來,旅遊業既然是當地的支柱産業,如果遊客們逛來逛去都是免費的,自己豈不是虧了?正因如此,許多地方採取了“門票分賬”模式,景區的所有方、運營方和當地政府,均在高額的門票中分一杯羹。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原本寧靜偏僻的地方,並無過多財政收入來源,突然涌入的遊客,使得當地社會管理支出驟然增加,不從門票收入中分賬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正因如此,許多地方旅遊業形成了“門票一家獨大”的收入模式。但問題是,門票過高最終加重了遊客的旅遊支付負擔,迫使遊客不得不減少停留時間和在其他方面的消費支出,不僅會讓當地旅遊收入模式和獲益鏈條單一化,也會損害當地普通旅遊業從業者的利益,最終使當地旅遊業發展“畸形化”。

  一個地方的旅遊業本應該是包括餐飲、住宿、交通、購物、娛樂、文化等諸多産業共同構成的産業集群,景區門票上漲將會讓其他行業出現萎縮,而這些萎縮行業,不少恰恰是由民營的中小企業經營的。高昂的門票對於地方旅遊業來説,其實是在“殺雞取卵”。

  杭州西湖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不收費的5A級景區,在不收費的這十幾年裏,西湖收入不減反增。“免費西湖”的品牌,降低了旅遊成本,令更多人願意來杭州。遊客增加和逗留時間延長,使杭州市餐飲、旅館、零售、交通等服務行業都獲得發展。事實上,遊客在餐飲住宿購物等方面的支出,最終也會以間接的方式增加地方稅源,彌補社會治理成本。

  如果部分景區依然打算用高門票迎客,那麼越來越多的遊客們會用腳投票。去年,全國有1億人次出境遊,總消費高達1287億美元。對於旅行者而言,他們想看的不僅僅是自然和人文景色本身,還希望得到更好的旅遊體驗和服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