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地試點新型城鎮化 城鄉資源要實現雙向流動
- 發佈時間:2014-09-18 08:38:00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王斌
日前召開的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工作座談會指出,新型城鎮化是關係現代化全局的大戰略,是最大的結構調整。當前,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正在全國62個地方開展試點。專家表示,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存在諸多難點,用中國城市10%的比重去探索可行性之路,就是要以“先行先試”的尖點去破體制機制的難點。建議城鄉資源要雙向流動,促進農村服務業和資訊化,平衡城鎮和農村經濟發展。
戶籍改革讓農民分享現代文明
據統計,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左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的長遠發展。
在此背景下,“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發展之路尤為重要。對此,會議提出,新型城鎮化核心在寫好“人”字,要以著力解決好“三個1億人”問題為切入點。
“目前來看,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的最大難點在於戶籍制度。隨著《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的公佈,我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農業和非農業二元戶籍管理模式將退出歷史舞臺。”盤古智庫理事長、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要以推進這次戶籍制度改革為契機,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産權制度、價格制度、戶籍制度、就業制度、福利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使億萬農民分享現代文明,一起實現“中國夢”。
“錢從何來”是首要問題
除此之外,在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會議提出採取先行先試方法。國家在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中,確定省、市、縣、鎮不同層級、東中西不同區域共62個地方開展試點,並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重點。
易鵬表示,新型城鎮化是當前我國經濟調結構的重要一環,推進新型城鎮化存在包括土地制度如何破冰、資金如何籌集等諸多難題,此次座談會確立了62個試點,用中國城市10%的比重來探索可行之路進而再複製到全國,這就是要以“先行先試”的尖點去破體制機制的難點。
“若想真正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改革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而首要的是解決‘錢從何而來’的問題。”李佐軍指出。對於這一問題,李克強總理也給出了解決之道。即允許地方通過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拓寬融資渠道,提高城市基礎設施承載能力。要科學規劃,創新保障房投融資機制和土地使用政策,更多吸引社會資金,加強公共配套設施建設。
以“業”興“城”做強中西部城鎮
同時,本次會議提出,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在“十三五”時期重點向中西部傾斜;積極承接産業轉移,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國家級産業轉移示範區,鼓勵東部産業園區在中西部開展共建、託管等連鎖經營,以“業”興“城”,做大做強中西部中小城市和縣城,提升人口承載能力。
易鵬表示,新型城鎮化是調結構的主戰場,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有利於解決“人”的問題,可以優化居民擴大消費的環境,釋放更多內需,促進消費和投資的平衡,同時有利於推進工業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新型城鎮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過去城鎮化強調單向流動,如今,城鄉資源要雙向流動,一方面農民進城,實現農民變成市民;另一方面,要強調城鎮要素流向農村,讓資本、技術流向農村,促進農村服務業和資訊化發展,提高農村就業,使得農村經濟不斷向城鎮靠攏,平衡城鎮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日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