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習近平兩亞之行 充分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構想

  • 發佈時間:2014-09-18 09:16:17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信蓮  責任編輯:田燕

  

習近平兩亞之行 充分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構想

  9月16日,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在首都科倫坡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盛大歡迎儀式。

  綜合報道,去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借外訪的機會,分別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構想是中國面對新一輪對外開放,特別是加快向東南亞、中亞、南亞開放而提出的,是中國將自身發展戰略與區域合作相對接的重大戰略構想。構想一經提出,即得到“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積極響應。

  塔吉克、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均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或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節點。本次出訪是自去年“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宏大構想提出後,中國領導人第一次如此集中地踏訪與“絲綢之路概念”緊密相關的國家。這幾個國家都將在“一路一帶”的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香港《文匯報》社評認為,這顯示中國積極和“一帶一路”的國家群策群力,從大局和長遠利益出發,求同存異,把握機遇,打造命運和利益的共同體的努力。

  引領亞洲經濟可持續增長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是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等中亞國家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並成為中亞各國重要投資來源地。南亞方面,中國已連續4年成為馬爾地夫最大的旅遊客源國,兩國在經貿、旅遊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很大。中國已成為斯里蘭卡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中斯自貿區談判亦正在進行。

  專家認為,中國領導人此次中亞南亞之旅,將助力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併為沿途國家注入發展新活力,這些國家也將在“一路一帶”的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習近平中亞南亞之行始於塔吉克。中塔兩國元首會談時表示,雙方要以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加強油氣、電力、經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提高互聯互通水準,建設好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未來5年將雙邊貿易額提升至30億美元。

  斯里蘭卡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院院長阿桑加·阿貝亞古納塞克拉説,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為斯中兩國關係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斯里蘭卡有能力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中心作用”。

  9月17日,在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印度教徒報》和《覺醒日報》同時發表題為《攜手共創繁榮振興的亞洲世紀》的署名文章。

  文中提到:作為亞洲經濟兩大引擎,我們應該做引領增長的合作夥伴。我相信,“中國能量”和“印度智慧”將釋放出巨大潛能。我們要共同推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探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引領亞洲經濟可持續增長。

  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在接受中國媒體記者聯合採訪時表示:習近平主席此訪將進一步挖掘兩國在“一帶一路”上的文化共同點,促進交流,傳承兩國人民歷史紐帶、壯大兩國人民文化紐帶、拉近兩國人民感情紐帶,讓中印友好世代相傳。

  給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新的歷史機遇

  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給像中設這樣的中國企業開拓經營海外市場提供了更大動力和機會。

  由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設)參建的胡魯馬累新城住房項目是馬爾地夫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惠民工程,也是中資企業在馬爾地夫的首個商貿合作項目,一期建成後為將近7000名馬爾地夫人提供了住所,預計二期工程將為1萬馬爾地夫人實現住房夢,胡魯馬累新城在當地也因此博得“中國城”的美譽。 此外,中設還承建了斯里蘭卡首個燃煤電廠——普特拉姆燃煤電廠三號機組。

  中設董事長孫柏對中國領導人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願景滿懷信心。他説,中設這些年總結在海外做市場的經驗,確定了深耕、細作、可持續發展的新戰略發展規劃。“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對有意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説,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他認為,中資企業在海外成功興業,有利於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構想。

  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副司級參贊高振廷在第八屆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上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走向深入,未來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投資還將有快速大幅的增加,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他指出,“一帶一路”主要包含貨幣暢通、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企業在當地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要求企業更好履行職責,與當地政府民眾加強合作,所以落實好“五通”需要企業和政府一道努力。

  在國家提出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新構想的大背景下,作為國家政策性保險機構的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也將支援重點轉向我國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開展的經貿活動上。今年一季度,中國信保對涉及“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南亞、西亞、東南亞和中東歐等國家和地區承保規模達到263億美元,佔同期公司總承保規模的近四分之一。

  資料:“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國內、國際背景

  9月16日到19日,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省南寧市舉行。此次博覽會以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曾就此主題專訪了中國東盟問題專家、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魏民。魏民表示: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和印尼時,先後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這被合稱為“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的提出,其國內背景是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需要。這作為我國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周邊外交的大手筆,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一帶一路”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包括次區域合作的大湄公河合作,還有經濟走廊、經濟開發區、互聯互通、人文交流、跨國運輸線、互聯互通、金融合作等。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經濟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二,貨物貿易量在2013年首次成為世界第一。但是我國的發展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尤其是東部和中西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中西部地區佔我國土面積的80%,人口接近60%,但進出口卻只佔全國的14%,吸引外資佔全國的17%,對外投資佔22%,GDP也只有1/3左右。如果中西部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則需要加快東部産能向中西部的轉移,發揮中西部地區與鄰國交流合作的潛力。那麼,“一帶一路”將會是很好的橋梁。

  其次,“一帶一路”的提出也是推進亞洲區域合作的需要。亞洲目前已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已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中堅力量,但也面臨不少新老問題,比如亞洲的區域一體化水準與歐洲、北美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亞洲各自區域間發展不平衡,聯繫不緊密,交通基礎設施或者不聯不通,或者聯而不通,或者通而不暢,這樣的問題都相對比較突出,對深化區域合作構成了不少的障礙。又比如,全球貿易投資和能源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亞洲國家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要適應經濟變化和保持經濟強勁和可持續的增長,避免踏入“中等收入陷阱”壓力前所未有。“一帶一路”的建設將有助於推進亞洲內部的區域合作,也有利於加強歐亞大陸之間的合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