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海關通關一體化啟動 滬杭甬等五地先行
- 發佈時間:2014-09-16 07:4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通關”先行一步。
9月12日,海關總署下發《關於開展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的公告》,明確自9月22日起,首先在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海關啟用區域通關一體化通關方式。
而按此前計劃,10月1日起,長三角地區的滬寧杭甬合5地海關將率先啟動通關一體化,這意味著,實際執行進度已快於計劃。
“在上述5地海關先行啟動試點,待條件成熟後再將長江經濟帶中上游其餘7個海關納入,實現通關一體化全面覆蓋。”杭州海關相關人向記者表示,前期準備工作正在緊密展開。
五地海關一體化通關先行
據海關總署官方網站顯示,本次一體化改革將在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南昌、武漢、長沙、重慶、成都、貴陽、昆明等地海關建立區域通關中心,構建統一的申報平臺、風險防控平臺、專業審單平臺和現場接單平臺,形成涵蓋長江經濟帶海關通關全流程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和運作模式,實現長江經濟帶通關作業一體化。
自9月22日起,杭州、寧波、合肥、上海、南京海關(以下簡稱長三角地區海關)將首先啟用區域通關一體化通關方式。之後,根據施行結果進行評估總結,再適時在南昌、武漢、長沙、重慶、成都、貴陽、昆明海關啟用該通關方式。
與傳統轉關模式相比,一體化通關方式施行後,浙江、上海等地企業可自主選擇向經營單位註冊地、貨物實際進出境地海關或其直屬海關集中報關點辦理申報、納稅和查驗放行手續。自主選擇口岸清關、轉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屬地申報、屬地放行”、區域通關一體化等任何一種通關方式。
此外,還將取消長三角地區報關企業跨關區從事報關服務的限制,允許報關企業在長三角地區“一地註冊、五地報關”。報關企業在長三角地區內任一海關備案的分支機構,均可以在長三角地區各海關從事報關服務。企業還可以根據物流實際需求,自主選擇在口岸或屬地海關監管場所實施查驗。
同時,長三角地區海關間還將互認商品預歸類、價格預審核、原産地預確定和許可證件、歸類、價格等專業認定結果等行政許可決定。待系統完善後,在銀行總擔保及匯總徵稅項目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的一份稅款保函在長三角地區海關互認通用。長三角地區海關可憑電子放行信息辦理貨物出場(庫、區)手續,實現卡口自動核放。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産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馬良華對記者認為,實現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後,就可以打破這些區域界線,建立更為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這對外貿企業來説,可以省去中間多項環節,降低包括通關、物流等成本,效率將大幅提升。
借鑒京津冀區域經驗
在此之前,2014年7月1日,京津冀區域通關一體化已正式上線運作。
根據海關總署的部署,長江經濟帶11省市12個海關的區域通關一體化,將會借鑒京津冀區域通關一體化的成功經驗,並分兩步走:第一步,先把長三角的五個海關(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打通;第二步,將把重慶、武漢等中西部7個海關打通,逐步實現內陸與沿邊沿海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
7月10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京津冀通關一體化正式推行以來,已經有超過10萬票進出口的報關單,按照通關一體化的方式進行運作,進展十分順利。據估算,在一體化模式的作用下,雖然在不同的地區,但是相當於感覺在同一個海關通關,大體上可以為企業節省通關成本20%~30%,降低物流成本20%~30%。
記者獲悉,在建設長江經濟帶黃金水道的重大決策中,在“京津冀”區域通關的基礎上,海關總署預定從10月份先期在長三角地區滬寧杭甬合5地海關啟動通關一體化改革。而本次《關於開展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的公告》的出臺,意味著實際執行進度快於計劃。
南京海關監管通關處處長沈建明向媒體表示,這次改革主要是整合海關監管資源,強調專業分工,打破關區界限,在長江經濟帶營造“可預見、低成本、高效便利”的通關環境。
據8月30日 《援引南京海關副關長沈曉紅觀點,改革創新了“一體化通關”方式。當企業所在地與貨物進出境口岸不一致時,目前通行的做法是採取轉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和“屬地申報、屬地放行”等方式。而改革後無需經過這些流程就能直接實現跨關區的屬地清關。另外,改革後,區域內海關將提供標準化的監管和服務,進一步規範自由裁量權,使同一企業在不同海關受到同等待遇,“12關如1關”。
杭州海關上述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一體化通關”主要目的就是使得外貿便利化。
馬良華亦認為,上海、杭州、南京、寧波、合肥5地通關一體化,既是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