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看緊國家“錢袋子”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明預算改革“路線圖”

  • 發佈時間:2014-09-03 22:11:4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研究完善預算管理、促進財政收支規範透明的相關意見。業內人士指出,這再次釋放出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速的信號,也為這項改革指明瞭“路線圖”。

  預算管理改革是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也是政府自我革命的重要舉措。正如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此前解讀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時所説,“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基礎,要先行”。

  剛剛過去的8月31日,新修改的預演算法正式錶決通過,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這為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礎。僅僅三天,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對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進行具體部署,清晰釋放出了改革提速的信號。

  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預算公開被擺在突出位置,回應了社會的普遍關切。“強化預算公開。除涉密資訊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所有財政資金安排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

  “透明預算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預算公開的內容具體而細化,有助於增進公眾對政府活動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説。

  政府收支不能搞“賬外賬”、喚醒趴在賬上“打呼嚕”的沉睡資金、取締各單位形形色色的“私房錢”、堵塞公共資金的“跑冒滴漏”……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中,還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預算改革的具體措施進行闡釋,旨在建立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楊志勇表示,這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必然要求。“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理念從此將伴隨著中國預算制度,改革完善預算管理,才能建立與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財政制度。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還對規範地方政府性債務提出具體要求,要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勒緊債務風險的“韁繩”。妥善處理存量債務,確保在建項目後續融資,為經濟社會發展出力,切實防範風險。

  “地方政府舉債得來的錢具體花到哪,要有嚴格的監督。”白景明説,建立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有助於對債務風險實施動態監控,即使出現償債風險,也可以及時處理,控制風險蔓延,避免引發系統性的財政金融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