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進口大豆稱霸 國産大豆産業遭遇生存困境

  • 發佈時間:2014-08-26 08:5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是傳統的大豆種植國家,不過隨著進口量的逐年增加,國內大豆産量已經由峰值時的1740萬噸萎縮至1200萬噸,而且由於國際大豆價格較國産大豆價格更低,因此壓榨國內大豆的企業壓力較大,國産大豆基本退出傳統同質化競爭的壓榨市場。

  進口大豆稱霸國內市場

  進口大豆壟斷國內大豆壓榨市場。國産大豆的用途已由傳統的壓榨與食用為主逐漸轉變為以食用為主,壓榨市場已經被進口大豆壟斷。1992年,我國大豆進口量為21萬噸,到了2002年,進口量已經攀升至2142萬噸,2013年更是達到了6500萬噸。大豆進口量增加與人們日益增長的肉食需求緊密相關,巨大的消費需求需要更加龐大的資源來滿足,而單純依靠國內供應顯然無法滿足這一快速增長的需要。目前國産大豆量在1200萬噸左右,其中只有200萬噸用於壓榨,也就是説進口大豆量已經佔到國內壓榨市場的97%,處於完全壟斷地位。芝商所旗下的CBOT是全球大豆定價中心,目前國內大豆進口企業主要是採取在CBOT點價的方式進行進口貿易。

  國産大豆無法與進口大豆正面抗衡。相對於進口大豆來説,國産大豆存在生産成本高、市場價格高、市場競爭激烈等特點。按照現行的産業分佈,國産大豆壓榨企業主要分佈在東北産區,原料主要是國産大豆,對於這些企業來説,其産品豆粕和豆油需要與用進口大豆壓榨的豆粕和豆油産品進行同質化競爭,因此虧損在所難免。持續性的虧損使得多數大豆壓榨企業破産倒閉,如黑龍江集賢地區,最高峰時有超過百家的各類大豆壓榨企業,而目前僅存4—5家,且幾乎全部處於停産階段,部分企業已經停産2—3年,何時再次大規模開榨更是遙遙無期。

  種植收益決定了種植結構

  近年大豆提價幅度相對較少。為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促進糧食生産穩定發展,國家逐年提高農作物最低收購價格或者臨時收儲價格。2008年,大豆、玉米、小麥和粳稻的政策價格分別為3700元/噸、1500元/噸、1500元/噸和1580元/噸;2013年,大豆、玉米、小麥和粳稻的政策價格分別為4600元/噸、2240元/噸、2360元/噸和3000元/噸,累計漲幅分別為24.32%、49.33%、49.33%和89.87%。

  種植效益相對較低是造成大豆産量下跌的重要原因。在大豆的主産地,大豆主要與玉米存在種植競爭關係,對於農民來説,種植哪種作物效益最好,農民就會更加傾向於種植該種作物。由於不同作物的政策價格提價的幅度不一,因此造成了農民種植意願也發生了趨勢性的轉變。2013年大豆價格相對於2008年提高24.32%,而2013年玉米價格相對於2008年提高49.33%,大豆與玉米的比價由2.47下降至2.05。按照正常的畝産計算,種植玉米的收益相對提高,因此農民更加傾向於縮小大豆種植面積、增加玉米種植面積。權威數據顯示,作為主産區,黑龍江的大豆種植面積從2010年的6735萬畝縮減到了2013年的3105萬畝。

  2014/2015年度全國大豆種植面積繼續縮減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豆種植面積整體逐年下降是難以逆轉的趨勢,主要是在於種植玉米的收入更好、效益更穩定。比如黑龍江省寶清縣,該縣享有大豆之鄉的美譽,高峰時80%以上的土地種植大豆,而2013年其大豆種植面積不到玉米麵積的10%。2014年,由於低溫降雨的影響,玉米發芽受到很大挑戰,存在重播甚至轉種大豆的情況,比如黑龍江省同江地區的大豆種植面積同比增加8%左右。此外,為了保持土地的品質,部分農場對種植結構要求嚴格,也存在玉米和大豆換茬的情況。不過,雖然2014年部分産區的大豆産量增加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仍難以阻止種植面積逐年萎縮的趨勢,預計2014/2015年度全國大豆播種面積為717萬公頃,同比減少72萬公頃,降幅高達10.04%。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