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突破 世界迎來中國硬通貨

  • 發佈時間:2015-12-29 08:28:2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2015年,是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關鍵性突破的一年,其最重要的關鍵詞是:加入特別提款權(SDR);亞投行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獲得通過。

  即將過去的2015年,是國際政治、經濟和金融事件頻出,複雜多變的一年。國際地緣政治爭鬥越演越烈,國際油價大幅下挫,都擾動全球經濟和金融格局;美元加息週期的到來和美元匯率步入上升週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全球匯率格局和資本流向,並使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趨向分化;全球經濟久久未能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復蘇的道路艱難而漫長;新興經濟體經濟金融形勢逐漸趨緊。

  就在這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中國依然看到並且緊緊把握住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利時機。其一,中國經濟雖然跟隨全球經濟放緩,進入了提質減速的“新常態”,但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是減弱了而是增強了。2015年9月,聯合國拉美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如實現7%增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將達7000億美元,從而超過中國經濟增速高達14.2%的2007年。其二,在美元進入加息週期、美聯儲收緊銀根,進而導致部分新興經濟體貨幣崩潰的時候,匯率相對穩定而流動性充裕的人民幣,可以滿足更多的國際需求,人民幣國際化有更大的騰挪空間和更好的推進機遇。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5年成為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關鍵性突破的一年。

  獲准加入IMF和SDR,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當中的一個關鍵性突破,一個值得歷史銘記的里程碑。

  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産和記帳單位。會員國在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它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他會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基金組織的貸款,還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當國際儲備。國際上,通常把加入SDR的貨幣稱之為“硬通貨”。

  11月30日,IMF執董會投票決定將人民幣正式納入SDR,新的SDR貨幣籃子將於2016年10月1日生效,人民幣將成為其第五種貨幣,權重為10.92%。

  中國經過多年的金融改革,終於使人民幣加入SDR籃子,而且人民幣在SDR的權重超越了英鎊和日元,成為籃子中的第三大權重的貨幣,世界終於迎來了“中國硬通貨”,國際金融格局和金融秩序也將為此而改變。這一方面説明瞭人民幣國際化獲得了國際最權威機構的認可,人民幣未來作為世界各國的儲備貨幣具有了更堅實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人民幣加入SDR,也在事實上削弱了美元霸權地位,使SDR貨幣籃子具備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加多元化,它將為IMF進一步的改革和國際金融秩序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基礎。從這個意義來説,人民幣“入籃”,是中國和世界雙贏的重大事件。

  中國為了使人民幣加入SDR籃子,加快了金融改革的進程,重點是加快了國內外匯和股票市場的開放,以及繼續推動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和流通。早在2014年11月17日,中國就啟動了股票市場的“滬港通”,允許上海和香港兩個市場每日跨境交易235億元人民幣(約37億美元),這被看成是中國開放資本項目自由流動的開端。2015年8月11日,中國央行發佈聲明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同日大幅調低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此舉雖然引發了在岸人民幣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但縮小了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的價差,使人民幣市場價格更能受到國際投資者的認可。2015年9月,中國央行宣佈,開放境外央行類機構進入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2015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倫敦發行5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這是首次在中國以外地區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央行票據。此舉進一步鞏固了英國作為歐洲人民幣交易中心地位的同時,也增加了人民幣資産在國際上的使用和流通。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成立,是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推進的重大戰略舉措。

  2015年12月25日,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天,《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達到生效條件,亞投行正式成立。根據籌建工作計劃,亞投行開業儀式暨理事會和董事會成立大會將於2016年1月16~18日在北京舉行。

  中國倡導並且發起成立亞投行,一方面可以滿足歐亞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的龐大需求,同時配合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可以提振歐亞地區的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正是由於發起亞投行並非出於中國一國的利益訴求,而是有利於整個相關區域經濟的長期發展,因而得到了包括英國、德國、新加坡等美國多數盟友的大力支援和踴躍參與;另一方面,它也為人民幣更為廣泛的國際使用和流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此外,亞投行的成立,也是改善國際金融秩序的有益而且成功的重大舉措。它在考驗中國金融實力和金融運營管理能力的同時,也將倒逼國際金融改革的進程。

  IMF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獲得通過,是人民幣國際化遲到的重大事件。

  2015年12月18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批准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按照改革方案,IMF的實力將增加一倍,新興經濟體將獲得更大的份額,並在IMF事務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而中國在IMF的投票權將從3.8%升至6%。

  之所以説它是遲到的重大事件,因為此事被美國國會拖了將近6年;之所以説它重大,是它為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在IMF發揮更大影響掃清道路。

  此事之所以需要美國國會的批准,是因為美國仍然在IMF擁有“一票否決”的地位;美國國會之所以批准此項削弱美元霸權地位的改革,是由於在讓中國在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銀行中自成體系,還是讓中國在受美國主導的IMF旗下擁有更多話語權當中的兩害相權求其輕的選擇。

  2015年,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獲得關鍵性突破、收穫頗豐的一年。然而,這只是它的新起點,而不是終點。無論是中國加入IMF的SDR、獲得在IMF更多的話語權,還是亞投行的正式成立,都距離中國很久以前的唐朝在世界中的金融地位相距甚遠。人民幣國際化,依然任重而道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