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環球時報:人民幣新匯率是市場價,也是良心價

  • 發佈時間:2015-08-13 06:58: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人民幣匯率連續兩個交易日大幅下降,11日對美元下跌1.86%,12日上午又下跌1.6%,這在西方財經界引起轟動效應。很多西方媒體拔高了中國央行這樣做的意義,路透社宣佈,人民幣大幅貶值鳴響了“新一輪貨幣戰爭的大炮”。美國“大嘴”總統參選人特朗普又放了一顆新的衛星,他宣稱人民幣貶值將“摧毀美國”。

  哪有什麼“戰爭”,從小布希時期開始,人民幣在美國的壓力下不斷升值,這個過程也貫穿了奧巴馬任期的大部分時間。在中國經濟出現下行壓力後,這個趨勢仍保持了一段時間的慣性。在過去6個月,人民幣升值3%,如果看過去12個月,人民幣升值了14.2%。

  眾所週知,人民幣2005年就不再與美元綁定,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的實際匯率確定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浮動範圍不斷擴大。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已經形成廣受金融專業領域認同的規則。現在歐元、日元都處在嚴重疲軟期,加上中國經濟增速減弱,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持續積累,匯率下調已勢在必行。

  美國官方沒有在第一時間指責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大幅下調,這兩天基本是媒體在瞎嚷嚷,再就是特朗普這樣的參選人炒作這個話題撈眼球。一些美國人擔心人民幣貶值會增強中國産品的出口動力,使競爭力戲劇性地回到“中國製造”身上。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華盛頓現在很矛盾,一方面希望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它曾是所謂中國政府“操縱匯率”的尖銳批評者。另一方面它又不希望看到人民幣貶值,“威脅”美國國內的就業。而眼下人民幣通過市場化規則下調了匯率,美國一時不知如何調整打擊中國的準星。

  這讓人想到,美國最關心的可能不是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而是這種“市場化”的結果應當對美國的利益來説恰到好處。這不僅對美國的長期利益是這樣,對它眼前的短期利益也不能“差出去幾個街區”。

  中國經濟體量太大了,人民幣已是一艘巨輪,它加速、減速、轉個彎,都會帶出層層波浪,讓周圍的船跟著晃動。美元量化寬鬆、升息降息帶來的晃動更大。大家都係好保險帶吧,這是與全球化盛宴並存的告誡。

  既然由市場決定人民幣匯率,它就會雙向波動,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只升不降,那才不正常,如此趨勢如果固定,必為操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2日發表聲明,歡迎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機制的調整。IMF此前還表示,人民幣目前的匯率已大體是合理的。

  回想3年前,美國總統參選人羅姆尼曾宣稱他如果當選總統,第一天就要宣佈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中國能夠化解同美國一觸即發的那場危機,反映了中國國際政治哲學的成熟。中國這兩天下調人民幣匯率,這種哲學不會廢棄。

  一些美國人希望中國製造業的成本迅速上升到同美國一樣高,其實我們也願意這樣,因為那意味著中國社會的福利將迅速達到美國的水準。但現實不是這樣,中國勞動力仍比美國的艱辛,在勞動相對密集的産業,中國的弱點和優勢形成令人感慨的統一。我們用勞動力代價換來的那點成果,美國人不應當,也不可能做到將它們通通剝奪。

  人民幣匯率是市場價,也是良心價。評估者恐怕也要有基本的良心,才不至於把這個匯率嚴重看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