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李克強稱拉美是“全球政經版圖中崛起的新高地”

  • 發佈時間:2015-05-27 07:39: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26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結束對拉美四國的訪問回國。不少外媒認為,李克強的訪問讓中拉關係有了“質的飛越”,是“一次雙贏”,“新的中拉時刻”開啟了。還有德國媒體認為,“中國在拉美的成功,給歐洲上了一課”。針對外媒質疑中國進入“美國後院”的説法,前中國駐阿根廷大使曾鋼對《環球時報》表示,拉美已經不是“美國後院”,認為“拉美是美國後院”的想法早已是陳詞濫調。

  25日下午,在智利訪問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邀在聖地亞哥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發表重要演講,闡述中國的拉美政策,稱“拉美是全球政經版圖中不斷崛起的新高地”。李克強表示,我此次拉美之行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推動與拉美國家的産能合作。在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各國處在産業鏈不同位置,有互補優勢,通過産能合作,實現全球産業鏈完整合作,將有力推動世界經濟復蘇進程。李克強表示,中國願和拉美深化合作,互學互鑒,共同開創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新征程。雙方應著力打造“四大支柱”,即鞏固傳統友好和政治互信、推動經貿合作提質升級、多措並舉推進人文交流、完善和創新整體合作機制。

  李克強的演講引起全場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拉加經委會執行秘書巴爾塞納在致辭中引用智利詩人聶魯達的詩句稱讚:從海洋到海洋,從平原到雪山,世界各民族一起望著你啊,中國!

  “拉美四國用最高規格歡迎中國總理,”德國《商報》表示,中國與拉美四國的40多項合作協議,意味著中國與這四國的合作更深入,中國在拉美轉入“投資外交”,中拉關係有了“質的飛越”。

  “中國幫助拉美實現夢想,”德國財經網26日表示,拉美正成為中國投資的受益者。近年來,由於經濟危機等原因,拉美國家陷入經濟發展困境,又苦於沒有資金投入。現在,中國的“大禮包”讓拉美興奮:橫貫南美大陸的“兩洋鐵路”將連接巴西的大西洋港口與秘魯的太平洋港口,超過5000公里;哥倫比亞的布埃納文圖拉港經濟區項目將有新發展;智利聖地亞哥成為拉美首個人民幣清算行所在地;此外,中國還將投資各國的基礎設施及能源等領域。中國與拉美超過2620億美元的貿易額中,這四國佔57%。對拉美來説,中國投資給這些國家帶來了充裕的資金和充分的信心。

  美國彭博社稱,今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拉論壇上宣佈未來十年對拉美地區投資2500億美元,雙邊貿易額突破5000億美元。過去12個月,中國和拉美貿易量同比增長37%,中國已成為拉美出口的首選目的地和拉美最大年度債權人,美國則相形見絀。報道稱,中國和拉美國家發展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原則上沒有什麼問題”,但“構成不平衡”,理由是投資大多集中在採礦業,而進口的多半是原材料,工業製成品不到2%,此外還存在環保等問題。分析稱,李克強的此次到訪有意改變這種狀況,他在巴西訪問時提到基礎設施建設應兼顧環保。

  俄羅斯《真理報》稱,李克強此次訪問的四個國家不再集中于拉美左翼國家,智利、哥倫比亞和秘魯都是美國傳統盟友和TPP參與國,這表明中國在拉美的外交、經貿關係拓展進入新階段。美國雖然不滿,但應對力度很有限,因為中國和拉美的關係建立在經濟需求基礎上,美國無法滿足拉美各國原材料出口的市場需求。德國新聞電視臺26日表示,“德國製造”進軍拉美的步伐已經落後“中國製造”,歐洲應該向中國學習。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所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前中國駐阿根廷大使曾鋼26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李克強總理這次拉美四國行令人印象最深刻,總理提出了“以産能合作提升中拉合作升級”的新主張。以往中國與拉美之間的合作是以資源貿易為主,雖然加深了雙邊關係,但也帶來了拉美國家“去工業化”的擔憂。在新形勢下,中國總理主動提出了新的政策主張,通過産能合作,加強中拉經濟的深化,促進拉美國家的經濟産業升級,既豐富了當地的市場需求,也帶動了中國的産能走出去。這樣的經濟結合對於中拉彼此的經濟發展都是互利共贏的策略。

  針對外媒稱中國進入“美國後院”的説法,曾鋼對《環球時報》表示,拉美國家有自己獨立自主發展對外關係的能力,拉美是屬於世界的,並不是“某個國家的後院”。另外,中國在拉美的發展是開放的、包容的,特別歡迎美國等其他國家一起參與,互利共贏,這是中國現在推進新型中拉關係的方向。把中國推進與拉美的合作當做“挖美國的墻腳”的想法是狹隘的,是不合時宜的“冷戰思維”。 (環球時報赴智利特派記者 呂鴻 張衛中 魏萊 陶短房 青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