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赴瑞士展新年首訪 釋新常態提振世界信心
- 發佈時間:2015-01-20 07:0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今日至2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赴瑞士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年會,並對瑞士進行工作訪問。作為中國總理新年首訪,分析認為,闡釋中國經濟新常態,提振世界經濟復蘇信心,加強中瑞金融等領域合作——經濟話題將成貫穿李克強此訪全程的主線。
中國總理時隔5年再赴達沃斯 釋“新常態”顯信心
每年年初在瑞士小城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素有“世界經濟風向標”之稱,李克強此次與會是中國總理時隔5年後再度亮相該論壇年會,中國領導人的新年首訪也將以經濟外交開啟。
此次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可謂盛況空前,目前已有近5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確認出席,來自超過140個國家的政商學界以及媒體逾2500名代表將與會。在世界經濟前景不明的大背景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之一,本屆年會上高配的“中國陣容”備受矚目。
“時隔五年,中國總理選擇此時再赴達沃斯,是因為此刻的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都到了一個關鍵時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所所長陳鳳英向中新網記者分析。
陳鳳英説,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前景不明朗,本次論壇年會的主題為“全球新局勢”,這意味著“世界經濟正在進入一種‘新常態’”已成共識。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最早提出自己的“新常態”判斷,此次年會的一大看點無疑是中國總理如何闡釋分析這兩種“新常態”的內在聯繫。
中國外交部此前透露,李克強將在本次達沃斯年會上傳遞三方面重要資訊。包括對國際局勢、世界經濟形勢以及問題解決之道的看法,介紹中國經濟形勢,以及闡釋中方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政策。
在陳鳳英看來,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缺乏增長點,而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大引擎,中國自身經濟處在換擋升級的關鍵期。“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如何發展,政府力推的全面深化改革進展如何,包括“一帶一路”、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將給世界帶來哪些機遇,外界迫切希望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中國領導人也需要通過此平臺,向疲軟的世界經濟釋放正能量,提振全球信心。
李克強任內第二次訪瑞士 金融合作備受矚目
除了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李克強還將完成任內對瑞士的第二次訪問。
2013年5月,在李克強任中國總理後的首次外訪中,瑞士既是他的首訪國之一,又是他第一個訪問的歐洲國家。
對於中國總理的兩度訪瑞,中國副外長李保東解釋稱此舉“凸顯了中方對發展中瑞關係的重視”,並指出,李克強此訪旨在鞏固中瑞傳統友誼,進一步推進兩國務實合作。
在近年來持續升溫的中歐關係中,中瑞關係無疑是亮點之一。2014年7月,中瑞自貿協定正式生效,瑞士成第一個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歐洲國家。2015年恰逢中瑞建交65週年,李克強此訪也將拉開中瑞建交65週年慶祝活動序幕,進一步推動中瑞關係發展。
“瑞士雖不是歐盟國家,但是在整個歐洲中的地位特殊,尤其在金融領域,瑞士對歐洲、甚至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都不容忽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向中新網記者分析。
如專家分析,據中方此前透露,李克強此訪期間,中瑞有望在金融、經貿、科研、食品與藥品及人文等多個領域達成重要共識,宣佈一批新的合作成果,特別是在金融合作領域。
丁一凡稱,近年來,中國加大反腐敗的國際合作力度,加強國際追贓追逃,在中瑞金融合作領域中,是否涉及反腐方面的合作也值得關注。
對於中瑞關係,陳鳳英更看重中瑞合作對中歐合作的示範意義,“在歐洲,瑞士是最早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之一,也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中瑞合作的雙贏與互惠,這在地區的示範意義已經超越雙邊範疇。”
新年外交開局落地歐洲 中國給歐洲打“強心針”
雖然有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需要,但是,在國內外輿論中,中國領導人新年首訪落地歐洲,仍頗受關注。
近年來,中歐高層互動頻繁。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兩會結束不久,即連續到訪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歐洲四國,並實現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歐盟總部。
而在李克強此次赴歐一個月之前,他還到訪塞爾維亞,並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與16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共商合作大計。另有媒體梳理,在李克強總理任上的9次外訪中,與歐洲有關的訪問有6次。
除了中國領導人赴歐訪問,去年裏,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義大利總理倫奇等多位歐洲政要來華訪問。
“在中國外交大格局中,中歐關係持續升溫的特點明顯,中歐之間不存在地緣政治矛盾,歐洲也一直是中國最主要的先進技術來源地,這都決定了雙方合作有良好的環境和基礎。”丁一凡説,近年來,中國注重全面發展對歐關係,既重視同歐盟關係,也重視對瑞士等非歐盟國家關係,既重視英法德等西歐國家,也重視中東歐國家。
此外,在受訪專家看來,在歐洲經濟持續低迷之際,來自中國的合作,無疑已是歐洲的“強心針”。
“當前歐洲尚未完全擺脫經濟危機,復蘇前景迷茫,眼下又在遭遇恐怖主義威脅,國際輿論中,唱衰歐洲的聲音也一直存在。在歐洲比較沉淪的時期,中歐關係卻在持續加強,合作不斷深入升級,這體現中國對歐合作的態度,以及中歐合作的互惠互利。”丁一凡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