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外媒:美國的金融制裁是一種信用透支

  • 發佈時間:2015-01-06 09:4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英國金融時報網5日發表該報專欄作家何帆撰寫的題為《金融制裁是一種信用透支》的文章。文章説,美國像一個在閣樓裏翻箱倒櫃的孩子,忽然發現了一個新奇的玩意兒:金融制裁。這個東西很快成了美國的新寵。

  其實,金融制裁由來已久。1941年7月,日本出兵東南亞之後,美國就宣佈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産。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凍結了中國在美國的一切資産。當時,在冷戰的背景下,其他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如蘇聯、越南、古巴、朝鮮等,也都受到過美國的金融制裁。20世紀60年代,為了抗議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美國停止了對南非的所有貸款和投資,並禁止美國銀行接受南非政府的存款。美國甚至曾對友邦實施過金融制裁。1956年,在英國和法國的支援下,以色列發動對埃及的空中打擊,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了。美國對埃及的納賽爾總統心有不滿,但也不願意看到英國和法國在中東獨佔花魁,於是,美國在聯合國會議上公開反對英國和法國,要求交戰各方立即停火和撤軍。英國對美國的建議置若罔聞,於是,美國開始拋售英鎊,導致英鎊大幅貶值,英國的外匯儲備銳減,國內物價飆升。

  儘管美國過去經常使用金融制裁,但手段不免單一,無非是凍結對方的資産、或是中止向對方提供的商業貸款、發展援助等。“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金融制裁突然受到格外的關注。恐怖主義是美國遇到的新型敵人。和主權國家不同,恐怖分子居無定所,美國無法發動常規戰爭。由於恐怖組織不是國家,也無法有效地實施貿易制裁等傳統政策。恐怖分子能夠如此猖獗,是因為恐怖主義已經成了一種巨大的商業。

  恐怖分子借助販毒、走私、搶劫,有時通過慈善組織、移民匯款等形式,甚至通過投資辦廠、金融投機等手段,積累了雄厚的資金,形成了一個隱蔽而複雜的地下網路。本·拉登控制著伊斯蘭銀行、眾多的進出口貿易公司、農産品公司等。在“9.11”事件發生的前一天,美利堅航空公司在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股票期權交易額度達到平時的5倍,這一定是有人知道恐怖分子的行動計劃,通過股票期權從美利堅航空公司的股價暴跌中牟取暴利。日本的邪教組織奧姆真理教旗下有電腦公司,哈馬斯曾經投資美國房地産市場。

  “9.11”事件之後,美國逐漸收緊了對恐怖組織的金融制裁,並開始將金融制裁的威力發揮得淋漓盡致。通過加強《反洗錢法》的實施力度,美國在銀行系統中掘地三尺,一定要找到潛伏的恐怖分子賬戶,千方百計地追蹤、堵截恐怖組織的資金往來。2001年出臺的《愛國者法案》規定,未能嚴格實施《反洗錢法》國家的政府或金融機構,將被限制或禁止其進入美國金融系統。美國還積極拉攏其他國家,在G7、G20等國際平臺上,反洗錢都成了一個重要的議題。瑞士的銀行業一向以為客戶保密為最高宗旨,但在美國的壓力下,也不得不向美國提交所需賬戶資訊。

  自此之後,美國的金融制裁花樣翻新,成了其獨門暗器。比如,在美國和俄羅斯的較量之中,俄羅斯有石油和天然氣,但美國有一輪一輪的金融制裁:先是將普京總統圈子裏的核心成員、黨政要員列入制裁名單,上了黑名單的人在美資産都被凍結,美國人或在美國境內的人和機構都不能和受制裁者進行金融交易。隨之,俄羅斯的國家石油公司和天然氣公司也被列為制裁對象,最終,俄羅斯的國有銀行和開發銀行也被當做主要的打擊目標,層層加碼,不斷施壓。

  美國對伊朗的金融制裁也極具特色,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制裁。除了傳統的凍結資金,美國採取了“封閉伊朗國際貿易結算通道”的狠招,制裁的對象不僅僅是伊朗政府、銀行或企業,誰敢和伊朗有經濟交往,都會受到牽連。凡是和伊朗央行結算石油進口費用,或是和伊朗央行和伊朗金融機構進行大宗金融交易的外國金融機構,都會被禁止在美國新開設代理賬戶或匯通賬戶,原來的賬戶也可能遭到封殺。當前,國際貿易的美元支付和結算主要通過“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和“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 “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被譽為是“全球銀行業的神經中樞” ,與全球210個國家和地區保持密切的業務往來,每天提供跨行交易、金融資訊交換服務的銀行和金融機構高達1萬多家,涉及金額高達6萬億美元。 2012年3月,在美國的要求下, “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史無前例地取消了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伊朗金融機構的會員資格。創意無止境。美國的一些鷹派人士還提出,可以對進入美國資本市場的外國企業進行封殺,以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比如,以美國原中央情報局局長約翰·杜奇為主席的一個委員會提出,中國政府把美國資本市場作為融資地,並獲得資金髮展軍事和商業;另外中國通過掛牌公司竊取美國技術。

  2000年,美國國會提出了一份《中國不擴散法案》。在這部法案中,有允許總統禁止中國公司在美國發行債券和股票的條款。儘管這一法案很快遭到否決,但其流毒猶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就因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公佈在蘇丹商業運作的詳細資訊,無奈地放棄在美國募集資金。金融制裁這一招之所以這麼好使,是因為美國擁有金融霸權。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後,美國成了當之無愧的金融霸主。儘管很多其他國家的貨幣也都能自由兌換,但美元幾乎是唯一的國際貨幣。冷戰之後,世界經濟出現了新一輪的全球化,各國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美元成為聯結各國經濟的紐帶。資訊技術的發展,使得追蹤和監控海量數據變得更加容易,美國在網際網路領域也是一馬當先。與軍事行動相比,金融制裁兵不血刃。和貿易制裁相比,金融制裁的實施成本更低,輕敲鍵盤,就能搞定敵人。大國之大,在於其市場的優勢,美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進口市場,而且擁有全球最廣最深的金融市場,離開了美國這個浩瀚的金融海洋,不管是藍鯨還是白鯊,龐大的金融機構都無法行動自如。

  可以設想,今後一段時期,美國會像上了癮一樣,頻繁地使用金融制裁的武器。當美國這樣做的時候,它是在透支其信用。金融制裁有著強烈的單邊主義色彩,它沒有國際公約的限制,完全聽由美國的一己之見。金融制裁的本質是通過連坐,製造峻刑苛法的恐怖效果,擴大懲罰的範圍,強迫本不相干的金融機構和企業為其效力。這種橫蠻的做法定會激起反彈。美元的霸主地位看似固若金湯,實則岌岌可危。

  美國的金融制裁將會製造出更多的離心力。美元是有一道護城河,但這條護城河並非不可逾越。在國際金融領域中,重大的變革常常出乎人們的意料。冷戰時期,正是由於美國的金融制裁,導致東歐國家不願意把美元存在美國,而是存在歐洲的銀行,由此孕育出了離岸美元市場--美元並不都聽美國的話。正是由於對美元霸權的擔心,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創造了歐元。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超越主權國家的貨幣——美元並非沒有競爭對手。正是由於對美國金融制裁的擔憂,很多國家開始嘗試以歐元,甚至新興市場的貨幣進行貿易結算,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程度是一種巨大的動力,這種動力會帶來更多的金融創新——大活人不會被尿憋死。

  金融制裁是用得很爽、很過癮。不過,該剁手的時候還是剁手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