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美二次雙反終裁即至 我光伏企業集體放棄抵抗

  • 發佈時間:2014-12-10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在平靜面對加拿大雙反調查後,中國光伏業將迎來美國的第二次“雙反”終裁。

  相較于半年前初裁結果尚未公佈時,行業曾進行大規模抗議和聲討,目前大多數光伏企業一反常態,顯得十分消極。分析人士在分析這種現象時説,光伏製造業近期又進入了“蟄伏期”,“雙反”已不是主要問題。

  “雙反”風波接二連三缺少談判籌碼

  12月5日,同屬北美洲的加拿大宣佈將啟動對來自中國的晶硅光伏組件和層壓件産品啟動“雙反”調查。反補貼調查期為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申請提起“雙反”調查的加拿大光伏生産商給出的理由是因為中國的補貼和傾銷,導致加拿大企業損失和失去市場份額,減少就業、破産或倒閉。

  對於這個消息,産品出口加拿大的中國企業反應十分平靜。阿特斯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國出口到加拿大光伏産品數量實在不多,影響有限。

  不過,12月11日美國商務部將公佈的對華光伏産品“雙反”終裁結果,對國內企業的衝擊顯然要大得多。國內的光伏企業代表曾公開表示,一旦“雙反”出現不利裁決,將影響20-30億美元的出口金額,對於行業有不小的衝擊。

  但部分産品出口美國的光伏製造企業在接受採訪時,卻一反常態的平靜。有的企業模糊地表示會受到一些影響,但已經做出了調整減少損失;有的索性表示等12月11日美國商務部宣佈終裁結果後,再出相應的聲明。這與半年前抱團抗議,寄希望在終裁前與美方進行談判的態度有明顯不同。

  “之前我國光伏企業有過和歐盟達成價格承諾談判的經驗,本以為這次美國對華光伏貿易爭端也可以用這種方式解決。”一位新能源分析師告訴記者,但是中國和美方的談判缺少籌碼。

  今年8月14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佈了《關於暫停太陽能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申請受理的決定》,希望堵上國外多晶硅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漏洞,鞏固我國此前對美韓多晶硅“雙反”制裁的效果。

  中國硅業協會近期也宣佈,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將會在年底收緊。

  但上述這些舉動,根本無法感動美企,無人從中充當説客遊説美商務部,影響對華産品的“雙反”結果,相反,三季度美國多晶硅巨頭還宣佈未在中國對美多晶硅“雙反”中受損。

  終裁結果變數不大行業再入蟄伏期

  今年6月和7月,美國商務部分別宣佈初步認定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出口到美國的晶體硅光伏産品存在補貼和傾銷行為,初步裁定對中國進口太陽能面板徵收26.89至35.21%的反補貼稅,以及中國大陸産品的傾銷幅度為26.33%至165.04%,中國台灣産品的傾銷幅度為27.59%至44.18%。

  相比中國與歐盟價格承諾談判結果,在“雙反”終裁前就早早宣佈,近期卻沒有傳出任何有關中美價格承諾談判的消息。

  “終裁結果應該不會有很大變化。即使如此,對我國光伏市場的影響也不會太大。”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眼下國內市場以及新興市場對於光伏産品的需求猛增,美國、歐盟等我國光伏産品傳統主要出口地的份額在明顯下降。一些繼續將産品出口到美國市場的企業,也已經想到了新的規避制裁的方式。

  民生證券新能源行業分析師黃彤説,有的企業即使加上懲罰性關稅,出口到美國的光伏産品仍有一定利潤,價格競爭激烈程度低於國內市場。

  黃彤在分析國內企業消極對待的原因時説,目前美國對華光伏“雙反”終裁結果已非業內關注的熱點,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早已被市場消化。今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明顯不如預期,一些光伏發展支援政策的效果還未顯現,明年日本市場需求量將下滑,或許才是光伏製造業更加焦慮的問題。行業近期似乎又進入了“蟄伏期”,不過部分産品轉換率高、成本控制較好的企業仍將脫穎而出。

  近年來多個國家對我國光伏産品啟動了“雙反”調查,孟憲淦認為,原因在於全球多個國家都意識到要大力發展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而中國光伏産品製造成本相對較低並在全球佔據了2/3的市場份額,由此引起了國外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但中國企業也應該從一系列的貿易爭端中吸取教訓,從打“價格牌”向提高核心競爭力轉變,以避免低價傾銷的指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