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德國出口遭遇“滑鐵盧”

  • 發佈時間:2014-10-26 21:30:4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楊舒  責任編輯:王斌

  8月的出口統計數據給德國甚至整個歐元區一個“下馬威”。德國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德國8月季調後出口月率暴跌5.8%,超過預期4.0%的下跌幅度。就在7月,德國出口還保持著4.7%的增長。

  歐債危機期間支撐起整個歐元區信心的“火車頭”如今不僅熄火,竟還出現了倒退的苗頭。受訪專家分析,歐元區內區外需求雙降是主要誘因。值得擔心的是,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方法令德國出口恢復動能。難道德國經濟只能被動等待“救贖”?

  需求不滿出口下降

  需求不振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李超眼中導致德國出口遭遇“滑鐵盧”的主要原因。他表示,以出口立國的德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三大市場:一是歐元區區內貿易;二是美國需求;三就是除美國外的其他國際市場。

  一一分析來看,歐元區內貿易,用李超的話來講:“都快通縮了,還指望能有什麼需求!”

  德國經濟已不必説,如今的歐元區,就連曾經有望繼德國之後撐起歐元區增長的法國,經濟狀況也極為堪憂:數據編撰機構Markit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法國10月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8個月低位,此外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也繼續處於50下方。

  至於歐元區整體,一系列的寬鬆政策對於疲弱的歐元區經濟也如同杯水車薪。歐盟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歐元區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終值年率0.3%,月率0.4%。數據還顯示,歐盟8個成員國過去12個月的CPI指數創下紀錄低位,其中的5個國家都來自於歐元區:希臘、西班牙、義大利、斯洛維尼亞和斯洛伐克。

  再看除美國外的其他市場情況,李超指出,新興市場的需求正在放緩,今年前三季度作為德國第五大出口市場的中國經濟增速同比增長7.4%,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其他新興市場情況也難逃放緩命運。尤其是烏克蘭問題導致的歐俄關係惡化,由此産生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出口禁令效應,更是令德國出口深受其害。

  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德國對俄出口同比下降15%。其中,出口降幅最大的是載重汽車及其零部件,達到22%。

  李超強調,歐美發達經濟體出口先進技術和設備給新興市場國家,創造了出口量;新興市場國家承接技術和設備後,製造中低端産品服務於發達國家,再次創造出口量。“這是一個良性迴圈,但如今疲軟的經濟將其變成了惡性迴圈,發達國家需求不強,進口減少,導致新興市場出口下降、需求減弱,進而加重發達國家需求不滿的現狀。”

  別無他法發展技術

  三大市場,上述分析唯獨沒有提到美國,李超對此表示,這是因為美國市場或許成為德國出口的“救世主”。

  李超表示,德國出口外需疲軟的現狀可以説是“無藥可救”,預期第四季度出口也難回暖,只能被動寄望于外部市場的好轉。相比而言,最有可能提供這一支援的就是美國市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下調了對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但大幅調高了美國國內生産總值(GDP)預期,預計增長率為2.2%,明顯超過7月時估計的1.7%,預計明年美國經濟將增加3.1%。

  而美國勞工部表示,在截至10月18日該周,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增加1.7萬人至經調整後的28.3萬人。之前連降三周,至2000年來最低水準。

  不過,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副主任姚鈴卻持不同看法,她認為德國可以考慮刺激經濟的政策,這裡的刺激不是單純指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資,而是將資金用於技術研發,比如德國一直強調智慧電網、能源轉型2.0時代的構想。“用一場技術革命來激活經濟動力。”姚鈴説。

  事實是,一直反對增加政府支出的德國,最近也的確因經濟的困境産生了刺激的念頭。德國總理默克爾稱政府正在檢驗如何刺激投資,特別是在數字科技及能源領域。另據德國政府官員透露,目前在考慮中的促進增長的想法包括使用未來一年行動電話頻段拍賣的所得來補貼新的高速網際網路絡投資。其他考慮的措施還有,削減30億歐元薪酬稅,通過法律措施鼓勵喜好囤積現金的德國企業更多地進行投資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