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法國企業進軍中國高端養老市場

  • 發佈時間:2014-10-21 07:2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目前,中國社會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加速期。專家認為,未來40年內,中國將是全球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也將成為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因此,中國養老服務市場發展需求巨大且迫切,這讓一些以養老經驗豐富而聞名世界的法國企業看到機遇,籌劃進軍中國市場。

  【市場引力大】

  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最新發佈的《中國老齡産業發展報告》,2013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已經達到2.02億,人口老齡化水準達到14.9%。報告預測,到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6億,並在2025年和2034年分別突破3億和4億,到2050年增至4.8億。

  然而,與龐大的老齡人口相比,中國養老機構的數量卻不容樂觀。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共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42475個,床位數493萬張。而根據中國“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中國養老機構的床位將增長至900萬張。

  正是瞄準了中國養老市場的這一巨大缺口,也得益於中國各級政府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決心,以及對外資養老企業的開放態度,一些法國養老企業嘗試採取外商獨資或創辦合資企業的方式,開始在中國開展項目。其中,引人關注的企業包括法國養老業的“老大”歐葆庭集團(Orpea),以及第三和第四大企業DomusVi集團和高利澤(Colisee)集團。

  作為歐洲養老業的第二大企業,歐葆庭集團在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士、西班牙、義大利6國經營著包括養老院、康復診所、精神病診所在內的524個機構,擁有超過5萬個床位的接待能力。

  該集團已經對中國養老市場展開考察。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讓-克洛德·馬利安博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他們發現,中國現有養老機構類型多樣,但整體可分為兩大類。其一,70%左右的養老機構屬於政府出資創辦的公立養老院,具有較強的社會服務性,主要面向一些無家可歸或生活上有困難的老人。但這些養老院的醫護條件往往更適合未喪失自理能力的非高齡老人,如60歲至65歲之間、對醫護依賴程度相對不太高的老人。而對於那些喪失自理能力的老人(簡稱“失能老人”),這類養老院還不足以提供完善的服務。

  其二,大型高級“養老村”,通常由房産公司、保險公司模倣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模式投資開發。這類養老機構主要針對來自中産階級或更加富有的老年人群體,且這些老年人大多健康狀況良好,對醫療護理依賴程度相對較低。

  馬利安認為,總體看來,中國養老機構在照料失能老人方面目前仍有所“缺失”,而這可以給歐葆庭集團提供發揮優勢的空間。

  數據顯示,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間,中國80歲以上高齡人口從約1000萬翻番到2000萬,而這一數字到2020年預計將超過3000萬。這些高齡人口中,失能老人佔據相當大比例。中國相關部門也已關注這一問題,提出應在養老機構中增加專門服務失能老人的床位。

  馬利安説,在為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專業醫療康復服務領域,歐葆庭集團25年來積累了大量領先經驗,特別是治療老年癡呆症、帕金森等各類神經退行性疾病方面。

  【服務“本土化”】

  市場前景的廣闊,對養老專業醫療和陪護人員的素質也提出了高要求。“養老行業是一個永遠不會達到完美的領域,始終是一個努力發現缺陷並積極改善的過程,需要不斷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提高,”馬利安説。

  他認為,中國擁有大批優秀的醫生、護士和護工,能夠為養老院的老人們提供高品質的專業服務。在護理失能老人方面,法國企業多年的知識和技術能提供有用支援,幫助中國培養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歐葆庭集團的目標是在中國多個大、中型城市的市中心或新建街區等“好位置”開設接待失能老人的養老機構。他們的第一個項目已落戶南京市仙林大學城。目前,該項目所有相關手續和建築主體施工均已完成,進入到內部裝修和後期準備階段。

  作為南京首家外資醫療養老機構,這家養老院預計在2015年正式開業,共設有180個床位。除了為數不多的幾名來自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管理人員,絕大部分工作人員都將來自中國。馬利安説,歐葆庭集團正著力將工作人員業務要求和服務內容的專業文書和手冊翻譯成中文,以保證在中國延續高標準管理水準。

  除此之外,“外來和尚”該如何念好經?尊重本土文化和傳統,是外資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前提,在養老行業更是如此。馬利安強調,南京項目的服務對像是中國老人,因此必須考慮到他們的生活環境和文化需求。

  “無論在全世界哪個國家,治療各類疾病的方法也許大同小異,但養老院不僅是醫療機構,更是老人們生活的家園,我們必須正確掌握他們的一切生活習慣,包括飲食、娛樂、健身項目等等,”他説。

  他認為,法國企業要想在中國順利拓展業務,必須加強與中國專家的合作,使歐洲的經驗與中國的文化相適應。這當中也包括加強與中醫醫師合作,在輔助醫療等方面結合中國傳統醫學的資源。

  此外,考慮到失能老人選擇養老機構時,做決定的往往不是他們本人而是子女等家人,因此,從市場推廣角度看,如何讓中國年輕人意識到專業養老醫療機構在妥善照料老人方面的優勢和必要性,也是外資養老院正在下工夫準備的“必修課”。

  至於消費者關心的費用問題,馬利安坦言,他們在南京養老院的收費標準會“相當高”。他解釋説,歐葆庭集團秉承的一大治療原則是不過度使用藥物,而是通過增加醫護人員數量來保證護理品質,而大量高水準的專業人員和設施配備就意味著成本高、費用高。

  【借鑒法國經驗】

  不同於歐葆庭集團在中國養老市場的獨立外資運營,DomusVi集團選擇與中國漢富控股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攜手開發中國養老市場。據法國媒體報道,雙方計劃5年內在中國經營100家養老院和20個居家養老幫助機構。

  DomusVi集團董事會主席讓-弗朗索瓦·維圖告訴記者,他們首先計劃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開設三家養老機構,其中兩個項目目前正處在籌劃階段。在他看來,擁有一個強有力的本土合作夥伴,對他們在中國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和困難。

  維圖説,法國養老企業因其專業性高、競爭力強而蜚聲國際,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投資者青睞。DomusVi集團是法國唯一一家全方位涉足養老服務的企業,經營範圍包括醫療型養老機構、居家養老幫助機構,以及面向具有獨立生活能力老人的養老寓所。在法國現有的約1800個針對失能老人的私立養老機構中,近200家由DomusVi經營。

  維圖説,進入中國市場,將有利於法國企業將其在養老機構管理、組織與發展方面的經驗介紹到中國,其中或許有一些知識或操作方式值得借鑒。

  截至2012年1月1日,法國本土失能老年人口約1170萬,預計到2060年將增長至2300萬;而75歲以上法國老人中,9%生活在各類養老機構中。

  目前,法國共有接待失能老人的養老機構近8000個,其中55%為公立機構,25%由各類協會、社團經營,另外20%由企業經營。這些私立養老機構本身不直接享受政府財政提供的任何補貼,但住在養老院的老人的相關醫療費用能夠得到社會醫療保險金的補助,且護士等工作人員的薪金也由社會醫療保險和各省議會公共支出承擔。(張雪飛)

  法國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完備,近40種社會保險覆蓋全國99%人口。除極少數人外,法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可享受基本社會救助。在這種被稱為“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體系中,老年人“老有所養”幾乎不成問題。

  根據法國退休制度,職工在到法定年齡退休後,大部分人每月可以領取折合人民幣超過1萬元的退休金,因此多數法國人在退休後可以過上舒適的養老生活。

  為進一步保證老年人享受晚年,法國還特別引入了養老服務券機制,旨在通過專門機構的監督和指導,實現養老服務水準的全面提高。從2006年起,法國政府大力推行包括養老服務券在內的通用服務券。

  “養老券”屬於預付定值通用服務券,是消費券的一種,通常由一家或幾家經過全國家庭服務署認證的實力較強的公司發行,企業或個每人平均可購買。企業可將養老券作為員工福利,以較低折扣出售或發放給員工;員工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贈送給父母。

  使用者憑券向養老服務提供商要求服務,最終再由養老券發行機構與養老服務提供商進行結算。在這種模式中,養老券發行商並不直接提供養老服務,但要負責資金結算,監督、整合併培訓養老服務提供商,從而將良莠不齊的服務水準統一為相同品質,進而促進整個養老服務産業的良性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