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公司改革三大路徑劃定 或成地方政府藏債工具
- 發佈時間:2014-10-21 07:26: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姚慧婷
數量只減不增關閉合併轉型三選一
城投公司改革三大路徑劃定
業內憂慮,為拿地方債配額,轉企城投或成地方政府藏“債”工具
地方融資平臺公司改革路徑正逐漸清晰《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地方城投公司人士處獲悉,日前財政主管部門已經初步確定了如何處理地方融資平臺的思路。據悉,未來將本著“只減不增”的原則,在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的基礎上,平臺公司可按照關閉、合併和轉型等方式分類處置。
據多位城投公司人士向記者透露,相關徵求意見稿已經下發到基層財政部門。一位中部省份城投公司人士還告訴記者,鎖定平臺公司的工作也將展開。有關部門要求,以2013年政府性債務審計確定的融資平臺公司名單為基礎,結合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級融資平臺公司增減變化情況,鎖定本級融資平臺公司名單,逐級上報財政部備案。
相關徵求意見稿中還明確,除符合條件的過渡期內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外,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餘額。融資平臺公司承擔的政府融資職能,對沒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發展,由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融資;對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發展,主要由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融資或採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支援。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是指各級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資為主要經營目的的公司。此前,由於我國預演算法規定地方政府不得舉借債務,不得發行政府債券,因此,地方政府就要通過城投公司這個平臺來為地方政府籌集資金。根據國家審計署2013年12月30日公告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裏提及的數據,全國共有約7170個融資平臺公司。
不過,日前《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再次明確,“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融資平臺未來何去何從也成為諸多業內人士最為關注的問題。
“現在城投公司普遍比較擔憂,對於自己未來的前景有些迷茫。”中國現代集團總裁丁伯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據丁伯康介紹,全國城投公司會議日前在南京舉行,雖然會議沒有設置相關議題,但國發43號文和平臺公司轉型仍是全場最熱和最關注的話題,不少人士利用開會間歇討論這一話題。
實際上,從今年年初開始,安徽、江蘇等地的一些城投公司就已經開始嘗試向“市場化”方向轉型,試圖厘清與政府關係,多做一些能夠獲得盈利的項目,實現自我造血。“不過那時候有的城投公司不願意改,市場也還存在分歧,現在國發43號文一齣,意味著不改不行,沒有後路。”丁伯康説。
中債資信報告指出,城投公司的轉型將由量變轉向質變,即剝離傳統的公益性項目投融資職能,轉向以經營性業務為主,其償債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自身經營,而非政府信用。從業務角度來看,未來城投公司將獲得地方政府注入更多市場化的城市經營性資産和項目,比如燃氣、水務、公交等傳統市政公用類資産,以及封閉運營的棚改項目、停車場、加油站、收費的文化體育資産、房屋等商業設施,或採取“特許經營權”、“政府購買”、“撥付改租賃”等更加市場化的支援方式將沒有收益性的公益性事業改造為能獲取穩定經營性現金流的項目,城投企業繼續運營上述項目。
不過,丁伯康也坦言,國發43號文對於未來的指向很明確,但是具體操作起來問題不少,類似存量債務處理問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問題以及地方政府新增融資需求問題等都集中反映到具體的運作主體即融資平臺公司上。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對如何改革的認知還比較模糊,因此城投公司改制難度不小。“尤其是存量債務的處理,城投公司目前最大的擔憂是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量和速度能否跟上中央的相關規定,而這關係到城投公司改革的進程。”丁伯康説。
“除那些被徹底關掉的外,剩下的城投公司不管是直接轉制的還是經過合併後集體改制的,其最終的歸宿將都是企業。鋻於自己任期內政績的考慮,為了未來盡可能多地拿到發債配額,地方政府在本次上報債務率時必然有所‘收斂’,悄悄把大半債務攬在自己手裏,而上述轉制企業將是不錯的承債載體。”上述中部省份地方政府城投人士説。
不過,也有地方城投人士對於城投公司徹底改制的態度並不樂觀。一位地方城投人士對記者説,目前來看,還有很多空子可鑽。最主要的是要看能不能徹底管住地方政府躁動發債的心。以現在的機制,地方政府完全可以表面關掉轄區內的城投公司,然後再建立一批不在平臺企業名單內的融資機構。如通過産業基金來融資,或通過地方國企發企業債,然後改變投向來變相達到融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