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阿根廷“免試免費”上大學引發高輟學率

  • 發佈時間:2014-09-04 16:06: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葉書宏 趙燕燕  責任編輯:曹慧敏

  與中國式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相比,阿根廷中學生的大學夢則簡單了許多:這裡上國立大學不僅無需考試,而且學費全免。然而,隨著大學資源與入學需求的矛盾日漸凸顯,這種“寬容的大學入學模式”開始在阿根廷引發爭議。

  直到上世紀50年代,拉美多數國家的大學還只是少數階層的領地。根據智利社會學家布魯內爾的統計,當時全拉美只有75所大學,在校大學生人數只有27萬人,僅佔該地區18歲至24歲適齡學生總數的2%,可謂不折不扣的精英教育。

  50年代後,全球經濟、文化、政治和社會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拉美國家對教育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有了更多共識,加之社會各階層對於教育平權的呼聲漸起,很多國家開始興建中高等教育機構,並由國家承擔所有教育開支。

  這一由政府推動的免費高等教育浪潮在拉美延續多年,在此期間大學註冊人數從1950年的不到30萬人增加至2000年的1200萬人,到2008年這一數字攀升至1800萬人,其中阿根廷更是憑藉“開放招生”和“學費全免”政策成為地區大學生入學率最高國家。

  80年代的債務危機迫使拉美國家高教政策轉型。由於政府財政難以為繼,加上經濟自由主義所倡導的市場主導逐漸成為拉美國家政府決策的基礎,很多國家開始將教育作為政府公共開支而非未來投資列支,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開始收縮,同時開始控制招生規模。

  在巴西和智利為代表的高教改革中,很多拉美國家開始根據大學排名、師資力量、文憑價值等制定了不同的學費標準,對部分專業設置招生門檻保證教育品質,以及設置以衡量學生是否適合大學教育為目的的入學考試,同時通過助學獎學金政策鼓勵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報考國家發展急需的冷門專業。

  在這場地區高教改革中,財政上已經捉襟見肘的阿根廷政府並沒有跟風,堅持了“開放且免費”的大學招生模式。但是在地區風潮影響下,阿根廷國內有關“是否應對大學入學者進行挑選”的爭論一直沒停。國立大學依然是免試免費鐵板一塊,而一些私立學校已經開始了通過高考擇優錄取中學畢業生的嘗試。

  “擇優錄取”的支援者中包括了不少教育專家,他們的論據包括,人才市場吸收畢業生容量有限,過度供給導致失業和人才貶值;公共財政負擔過重,很多院校招生數量增加但預算不足導致人才輸出品質下降等,為此他們贊成,根據師資力量、大學硬體條件等對招生人數進行限制,而公平的擇優方式就是入學考試。

  堅決捍衛“開放免費”模式的人則認為,高等教育除了培養人力資源和促進社會階層流動,同時還承擔著青年社會化和提升整個社會文化素質的職能,因此所有具備中學文憑者都有權接受大學教育,他們同時還批判了根據專業未來工資回報設置學費門檻的做法,認為這是把經濟實力而非個人能力作為大學的擇生標準,這種教育分層只會加劇社會階層分化。

  如今,阿根廷54所國立大學招收了近140萬學生。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寬容的大學”在讓阿根廷大學入學率高居拉美榜首的同時,也産生了嚴重的問題:由於考生無需努力就能進入心儀的國立大學,加之缺乏高中畢業考試或一般的期末考試進行教育品質控制,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兩年內因生活負擔或個人能力問題選擇了輟學。

  據阿根廷託兒誇托迪特拉大學提供的數據,阿根廷平均只有22%的學生在國立大學完成學業取得學位,儘管阿根廷《高等教育法》規定,所有學生每年必須至少修滿兩門課程以繼續學業,但事實上有27%的學生在第一學年僅修完一門課程。另外,阿根廷每千名居民中只有2.4名大學畢業生,遠低於地區內具有更高效體制的國家。

  這種“保證入學但不保證畢業”的開放政策開始受到教育界的質疑。很多阿根廷學者認為,只有具備基本的知識門檻和學習能力才能完成大學的有效學習,儘管一些大學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對中學畢業生進行必修補習以對接大學課程,但這種補習課程無法解決一些可能導致其未來輟學的潛在問題,比如薄弱的中學教育基礎和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

  阿根廷中學一年學時僅為500至800小時,而發達國家中學一年的平均學時為1200小時,中學教育品質普遍較低使大學教育承受壓力。另外,阿根廷多數國立大學設在首都或大型城市,幾乎都是開放性大學,沒有提供食宿的校園,一些外地貧困家庭學生在入學初期都需勤工儉學維持學業。據統計,阿根廷大學入學兩年內輟學學生中有40%來自外地貧困家庭。

  當地學者認為,畢業率要比入學率更能體現高等教育的效率和效果,“雙免”入學可保證較高的入學率,對提升社會人才結構、促進社會平等和階層流動有利,但前提是必須提供足夠優質的中學教育和減輕學生的生活壓力,使之能順利完成學業。總而言之,需要在“擇優錄取”和“完全開放”之間尋找合適的平衡點。(記者葉書宏 趙燕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