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拉美電信市場站穩腳跟
- 發佈時間:2014-08-26 08:35:38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王斌
中興巴西公司的當地工程師在介紹設備。
在相距萬里的拉美地區,中國的電信企業已成為當地通信技術和終端市場的主要産品與服務供應商,並開始與歐洲運營商攜手,參與拉美新一代網路構建和技術標準的制訂。
巴西—中國問題研究所所長安娜·雅瓜裏貝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産品已擺脫過去“廉價低質”的標簽,可以和歐美企業産品同臺競爭。這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拉美市場電信類産品的價格,讓消費者得到了好處。
“中國産品價格適中,故障率較低,很多用戶都是回頭客”
巴西《聖保羅頁報》近日引述國際數據公司發佈的報告稱,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5%。在拉美市場,南韓三星手機的銷量出現大幅下跌,中國終端製造商的産品銷量則呈現強勢增長。
本報記者在哥倫比亞一個小城的商業中心看到,一家電信運營商的櫃檯裏約70%的手機都是中國品牌。營業員萊昂娜告訴記者:“中國産品價格適中,故障率較低,很多用戶都是回頭客,有時還會介紹自己的親朋好友來購買。”8月6日,小米手機在巴西聖保羅開設了首個辦事處,開始拓展巴西市場。
作為最早“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之一,華為公司在拉美的發展得到市場廣泛認可。目前,華為在拉美地區共設有14個分公司或代表處,業務範圍覆蓋25個國家,從家庭網路、公司通信到終端産品,華為産品幾乎隨處可見。在巴西的4G網路建設中,7張網中有6張是華為參與承建的。
華為哥倫比亞分公司綜合系統部部長劉松告訴記者,華為的發展戰略是與當地主要運營商結盟,攜手發展。他説:“我們為哥倫比亞三大主流電信運營商提供定制性的電信技術服務。”在此基礎上,華為向企業網市場擴展,並推出終端産品——手機和平板電腦。
該公司技術部部長車業偉説:“華為在當地成功的秘密在於適應市場。我們每推出一種新産品,都要先對市場進行調查,使新産品最大限度滿足當地用戶的需要。對於所有出售華為産品的電器店,我們也都提供售後培訓,確保産品和服務品質。”
中興通訊在巴西的發展則從與政府合作入手,為交通、教育、電力等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通信技術支援。中興巴西公司總裁王茁告訴本報記者,2001年中興剛進入巴西市場時,人們對中國技術、中國品牌了解極少,與一些早就進入巴西的競爭對手相比,中興處於不利地位,但中興靠先進的技術與對市場的準確定位,取得了突破。
中興拿下的巴西政府車輛智慧管理系統是一個競標項目。巴西有3000多萬輛機動車,對這些車輛實行智慧管理不是件容易事。除了中興,同時競標的還有一些歐美大型通信公司。王茁説:“我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方案前後修改了近40次,進行系統調試100多次,終於拿到了這個項目。”
“中國企業有領先的技術和服務,能夠滿足市場各個層面需求”
在拉美市場佔有較大份額的多為歐洲的電信公司,中國企業進入拉美市場後,選擇與這些歐洲公司結成合作夥伴。中國企業的技術和産品優勢加上歐洲公司的市場和人才優勢,雙方合作後,技術和産品逐步佔據了當地通信市場的主導地位。
西班牙電信集團是中興的合作夥伴之一,該公司移動業務總監路易斯·米格爾認為,通過基於當地需求的定制化研發和全系列手機的推出,中興幫助西班牙電信更好地迎合了拉美地區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鞏固了合作的基礎。
華為拉美南區公關部部長楊光臨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拉美是新興市場,需求有不同的檔次,具有很大發展潛力。中國企業在資訊和通信領域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和服務,能夠滿足市場各個層面的需求。”
在網路制式制定上,中國企業也越來越有發言權。經過中國企業多年的努力,拉美地區的手機網路正越來越多地使用與亞歐一體化的制式。王茁説:“我們還把在中國的經驗引入巴西,不但推動了巴西的通信現代化,同時也提高了巴西在世界通信領域的地位。”
不過,中國企業目前面臨的挑戰也不少。巴西智慧手機市場上,三星仍佔主導地位。今年6月,巴西銷售量最佳的5款智慧手機中,前4名都是三星手機。三星在巴西的工廠可以生産幾乎所有的配件。市場分析師岡薩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企業除了面臨對手進入早、市場份額大的挑戰外,還需要跨過高準入政策的門檻。
“我們不是賣了産品就走人,而是希望讓高科技造福當地社會”
“我們雖然是商業機構,但從未忘記企業的社會責任。”劉松告訴記者,華為通過哥倫比亞的一個基金會向偏遠地區的學校提供了1800台平板電腦,並與當地運營商、教育軟體開發商合作,為貧困地區的學校、學生提供線上課程。
在項目取得各方好評之後,哥倫比亞的運營商還從華為公司購買了25萬餘臺平板電腦發放到偏遠地區。在發貨之前,華為給所有平板電腦預裝了學習、防盜等必備軟體,並提供了2000台備用機,一旦發現機器或者配件有任何問題,立即免費進行更換或維修。
中興在2006年正式成立了中興巴西通信學院,為當地社會和公司客戶提供通信專業知識、設備培訓等課程。同時,中興與巴西幾十所高校開展合作,投資建立了聯合實驗室,為高校學生開設本科和研究生課程。“我們不是賣了産品就走人,而是希望讓高科技造福當地社會。”王茁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