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經貿仍處寒潮期 貨幣互換協議失效近一年
- 發佈時間:2014-08-25 09:53:00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王斌
日前,《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中日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處於失效狀態已接近一年時間。這份極具象徵意義的協議或許正代表了中日兩國現在不斷冷卻的關係和未來走向。
儘管今年中日雙邊經貿表現出自2012年以來的新起色,日本政府和各黨派也在紛紛表達11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兩國首腦碰頭的意願,但若想恢復此前的雙邊關係,恐怕仍然路漫漫其修遠。
失效近一年
自2013年9月中日貨幣互換協議失效以來已近一年時間。儘管有聲音稱,中日兩國一直在就新協議的簽署進行溝通,但近一年的空白期仍然很説明問題:因為同在區域性貨幣互換網路《清邁協議》中,中日兩國與南韓、東盟成員國續簽協議過程並未出現問題,並且,截至今年7月,東盟與中日韓的資金規模已增至2400億美元,較之前實現了翻番。
中日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于2002年3月28日在《清邁協議》下由兩國中央銀行簽署。旨在探索通過區域貨幣金融合作防範區域性金融危機的《清邁協議》有兩個核心目標:一是解決本地區短期流動性困難;二是彌補現有國際金融安排的不足。
在加強東亞區域金融合作、維護地區金融市場穩定以及促進東亞經濟方面,根據協議,日本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將在必要時向對方提供規模為3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安排。此外,當人民幣受投機者狙擊時,日本會以日元兌換人民幣,支援中國人民銀行穩定人民幣匯價。以此為契機,日本銀行開設了北京事務所,因此該協議可謂給日中金融合作開了先河。2007年,中國人民銀行曾宣佈雙方續簽協議。
中日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的象徵意義多於實際意義。
商務部研究院亞洲非洲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徐長文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説,雖然中日早就簽訂協議,但兩國金融往來一向較少,協議簽訂以來也沒有什麼更多的進展。
在簽訂之初,這個協議還具備了減少成本和風險、降低對美元依賴度的含義。長期以來,中國和日本的企業在雙邊貿易中需要將人民幣或日元兌換成美元。
儘管中日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鼓勵在結算雙邊貿易時使用兩國的貨幣,並且這種操作中國在2010年年中就出臺了規定並落實可行,但迄今為止,用日元和人民幣結算的貿易量仍很小。
不僅如此,事實上,2011年日中首腦會談上敲定的廣泛金融合作也遲遲得不到落實。2012年6月,日元與人民幣實現直接兌換,但日本政府購買中國國債一事仍無眉目。
與政治相關
儘管中日貨幣互換協議的重要性已有所淡化,但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助理張季風直言,未來走勢如何無疑與中日兩國的政治關係走向有關。
張季風進一步分析道:“在中國和日本經濟都不是特別糟糕、世界經濟也沒有大波動的情況下,中日金融合作一直停滯不前,這無疑深受兩國政治關係影響。當然,也與政府間合作相關。”
中日兩國關係從來波折不斷。自2012年9月日本對外宣佈對中國東海的釣魚島國有化以來,中日雙邊關係走向低潮。2013年12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更使兩國關係雪上加霜。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數據顯示,儘管2014年上半年日本對華出口同比增長2.5%至780億美元,但與2012年上半年兩國關係惡化前的水準相比,仍低了11.7%。
徐長文認為,除了政治關係緊張外,金融合作遲遲不落實也與中日兩國貿易和投資減少相關。
中國海關統計,2013年中日雙邊貿易總額為3125.5億美元,同比下降5.1%。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日本對華投資24億美元,同比下降48.8%。
為了修復中日關係,今年5月中日兩國在青島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的間隙舉行了2013年12月以來的首次部長級會議。此外,8月初,中日兩國外長還在緬甸舉行了會晤。
日本媒體報道稱,安倍晉三也一改往日態度,希望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1月于北京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上舉行峰會。而8月20日訪問中國的日本公明黨國際局長遠山清彥也表達了這一意願。
徐長文指出,日本的示好對中日緊張關係有所緩和,但想改變這一狀態還需要日本更多的努力。
專家指出,在世界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的大背景下,分別作為亞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中日合作不僅互惠對方,也將有利於亞太地區各國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