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廣東企業今年將減稅1500億 商品房庫存不算嚴重

  • 發佈時間:2016-01-27 11:06:06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黃麗娜  責任編輯:吳起龍

湯銘明

新聞發佈會現場

  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第一場記者會,商品房庫存、機器人産業發展等問題受關注

  廣東為企業減負,力度空前。26日,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舉行了第一場記者會。對目前經濟發展中“呼聲”最高的企業減負問題,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透露了“利好”消息:廣東2016年將打出“組合拳”,預計將為全省企業減稅1500億元左右。

  在本次省人代會上頗受關注的“去房地産庫存”、機器人産業發展、PPP試點等新提法、新産業、新嘗試,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省經信委主任賴天生、省環保廳黨組書記陳光榮等也都給予了回應。

  企業減負

  成本比前年降5%-8%

  廣東的企業一直在喊稅費高,負擔重,到底有多高、多重?

  在26日的發佈會上,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表示,省多個部門曾就廣東企業生産經營情況進行了一次摸底調查。從調查的情況看,廣東企業確實存在經營成本 較高的問題,“比如説涉企的行政性事業收費項目和仲介服務收費比較多,雖然廣東涉企的行政性事業收費項目已經從2011年的150項下降到85項,年收費 額從原來的500億元減少到346億元,但是目前審定的收費項目還有11項,仍然比周邊其他省要高”。

  曾志權還列舉了一組數據:“2014年我們的宏觀稅負還比較高,達到23.38%,高於山東的14.02%、浙江的21.35%、江蘇的18.45%,也高於20.36%的全國平均水準。企業在融資、用電、用地成本等方面,在全國來説也都處於較高的水準”。

  為了真正幫企業把稅費減下來,曾志權透露,將爭取做到廣東能審定的涉企行政性收費項目零收費,“這一塊估計可以減下來179億元左右。”同時,降低 部分社會保險繳費比例,“其實廣東的社會保險繳費比例還不算很高,除了失業保險費率跟全國一樣以外,其他都較大幅度低於兄弟省市。”

  在國家層面,廣東將積極爭取國家財政政策支援進行産業升級,“初步考慮在2016年5月份開始全面進行營改增試點工作,預計一個年度可以減輕稅負 1000億到1200多億元。增值稅稅率也會按國家規定適當下降,大概可以減輕企業250億元的成本。加上中央為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出臺的一系列稅收優惠 政策,這些大概可以給企業減輕300多億元。一年預計可以在減稅1500億元左右”。

  曾志權表示,廣東還將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鼓勵企業直接融資;輔助降低企業用地、用電、用水特別是物流方面的成本,“望通過一系列組合拳、組合政策讓企業成本與2014年相比能降低5%至8%。”

  供給側改革

  商品房庫存不算嚴重

  在今年的省人代會上,最陌生又最頻繁出現的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詞。對此,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表示,這項改革涉及面很廣,省政府將在今年3月召開會議,作詳細部署。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只有通過不停頓的改革才能不斷地優化産能結構,擴大有效供給,推動産業不斷邁向中高端,不斷提升供給的體系和品質效益,按照中央的要求,結合廣東實際,我們要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對於“去庫存”中最受關注的“化解房地産庫存問題”,何寧卡表示,廣東的商品房庫存不算嚴重,個別市化解週期稍微長一點,但整體來説全省還是比較好的。“商業地産的庫存相對大一點,化解週期要長一些”。

  如何化解?何寧卡表示,一方面要推進農民工的市民化,滿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要推進住房制度改革,以滿足城鎮化新市民為落腳點,構建購租並舉的住房需求,大力發展住房租賃業。

  在化解商業地産庫存方面,要鼓勵商業地産庫存把它改造為創客空間、商務居住複合式的地産等;同時加強對房地産企業的引導,引導房地産企業將房地産開發用於養老、文化、體育、旅遊等産業。

  工業機器人

  將重點支援15家企業

  “工業機器人從研發到應用,廣東已經初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産業鏈,培育了一批工業機器人企業。”省經信委主任賴天生表示,目前全省機器人重點製造企 業有159家,數量比2014年增長了2.6倍,2015年生産的各種機器人産量達到7500台左右。全省現在的機器人保有量41400台,2015年應 用7500台,佔了保有量的18.12%,比2014年增加了1.2倍;有18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用了工業機器人,比上2014年增加了80%。

  但廣東的機器人産業也有“短板”。“現在的問題主要是技術層面,在機器人核心部件,比如減速器、伺服電機與驅動器,還沒有完全攻關。”賴天生表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廣東已成立了3個機器人製造研究院,組織了15家重點企業進行重點突破,成立機器人聯盟進行攻關。

  “廣東在工業機器人産業發展上還有很大的空間,三年內廣東對機器人的需求量是5萬台左右。”賴天生表示,除了抓緊進行技術攻關外,接下來廣東要培養 發展機器人製造企業和重要平臺,重點支援15家企業,“現在有159家機器人製造企業,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不能一哄而起,不要又出現産能過剩,政府還是要培 育支援龍頭、骨幹企業。省裏將通過遴選、競爭性的方式來重點支援15家左右的龍頭企業。”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擴大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廣東將探索工業機器人保費制度,讓廣東製造的機器人用起來更放心。

  PPP試點

  必須抓緊進行立法

  PP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對於廣東開展的PPP試點工作,曾志權表示,目前廣東明確了鼓勵推廣PPP項目的八大領域,包括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工程、市政公用設施、農用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境保護、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能源、林業、科技等其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

  從試點情況來看,去年廣東有4個項目納入了國家財政部第二批PPP示範項目,得到了國家支援;一共推出了122個項目,投資額達到2814億元,規模在全國也是最大的;設立了PPP項目基金,“到2015年底,一共有項目119個,總投資2752億元”。

  對於政府與私人企業到底該怎麼合作、存在什麼難點,曾志權表示,目前PPP運作存在法律不完善的問題,“由於PPP是一個創新性的工作,有關法律法 規還不夠健全,也缺乏專門的法律,導致各方的利益難以順利通過法律途徑得到明確保障,社會資本對PPP政策的穩定性心存顧慮”。

  同時,PPP項目管理的規範性也有待加強,“政府有關部門在試點過程中缺乏對PPP模式運作的經驗和管理人才,對PPP項目的規範性要求、完整的流 程、各環節的具體操作等了解程度也參差不齊,服務方面也是參差不齊。”曾志權指出,PPP項目資金籌措能力上也顯示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特別表現 在粵東西北地區。

  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曾志權表示,將把這些意見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提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提出PPP立法的初步意見稿,抓緊就PPP有關工作進行立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