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明年固定資産投資預計增長9%左右

  • 發佈時間:2015-12-14 00:32:1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固定資産投資的基本特徵

  (一)投資增速跌勢明顯

  受外需大幅萎縮、內需低迷以及房地産市場週期性調整等因素影響,2015年我國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增速呈現“逐月放緩”的態勢。1-10月,投資增長10.2%,增幅分別較上年同期和2014年全年回落5.7和5.5個百分點。逐月看,除6月、10月短暫企穩外,投資累計增速逐月放緩。10月環比增長率僅為0.72%,表明投資增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固定資産投資價格指數跌至100以下,1-9月,投資價格指數為98.5%,分別較上年同期和2014年全年回落了2.2和2個百分點。剔除價格因素後,1-9月投資實際增長11.9%,同比回落3.4個百分點。

  (二)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

  製造業、基礎設施和房地産開發是固定資産投資的三大領域,基本決定著投資走勢。1-10月,製造業、基礎設施、房地産開發投資分別增長8.3%、17.4%和2%,增幅同比分別放緩5.2、4和10.4個百分點。三大領域投資規模合計佔總投資的74%,拉動投資增長7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是支撐投資增速的主要因素,高出投資增速7.2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較快,增速高達19.8%。

  在主要行業中,1-10月,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長4.6%,同比回落6.4個百分點,比製造業投資增速低3.7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10.4%,同比回落3.3個百分點,比製造業投資增速高2.1個百分點。可見,裝備製造業投資快於製造業投資,更快於高耗能行業投資。

  (三)第三産業投資比重有所提高

  從投資的産業結構看,1-10月,第一産業投資佔比2.8%,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第二産業投資佔比41.1%,同比降低0.8個百分點;第三産業投資佔比56.1%,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第三産業投資仍是穩定投資增速的主要力量,即使剔除房地産開發投資、基建投資(不含電、熱、氣及水生産供應業)後同比增速仍為13.7%,高出總體投資3.5個百分點,其中衛生和社會工作服務業投資增長29.5%,同比加快4.5個百分點。

  (四)中部地區投資增速較快

  1-10月,東、中、西部地區投資分別增長8.5%、14.5%和8.7%,同比放緩了6.1、3.1和9.1個百分點,同期東、中、西部地區房地産開發投資分別同比放緩10.1、9和12.5個百分點。東部地區部分經濟發達省份及時推動産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取得較好進展,經濟發展重新煥發活力,投資效率提高,引領帶動作用逐步增強。中部地區促投資的政策力度較大,投資增速相對較高,回落幅度較小。西部地區及部分資源省份面臨能源資源需求低迷、産能過剩、房地産市場調整等多重不利因素,投資減速幅度較大。

  (五)民間投資增速顯著放緩

  1-10月,民間投資增長10.2%,同比回落7.8個百分點,與總體投資增速持平。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達到64.7%。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增長11.4%,高出民間投資增速1.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疲弱反映出企業自主投資意願不強,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在促投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六)到位資金增速降至個位數

  1-10月,投資到位資金增長7.3%,同比回落5.1個百分點。資金覆蓋率(到位資金/投資完成額)為1.05,低於歷史同期水準。其中,國內貸款同比下降4.5%,連續八個月累計增速為負,信貸資金約束比較明顯。自籌資金同比增長8.5%,回落7.5個百分點。國家預算內資金同比增長21.1%,加快6.8個百分點。

  (七) 新開工項目增長緩慢

  1-10月,新開工項目(不含房地産開發)計劃總投資33.7萬億元,僅增長4.1%,同比回落9.6個百分點,增速為歷史同期極低水準。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施工項目(不含房地産開發)計劃總投資93.8萬億元,增長5.3%,同比回落6.2個百分點。

  固定資産投資底部尚未充分探明

  當前,固定資産投資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底部尚未充分探明。投資領域需要密切關注的主要問題有:企業自主投資意願不強、實際融資成本較高、地方政府及融資平臺投資能力受限、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進展較慢、房地産市場庫存仍然較高。

  (一)企業自主投資意願不強

  今年以來,市場需求總體偏弱,工業領域價格和企業效益低迷,PPI當月同比連續44個月下跌,工業企業利潤受到明顯侵蝕,自主投資意願不強。1-10月份,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下降2%。産能過剩矛盾仍在持續發酵,工業産成品存貨增速不斷下降,PMI産成品庫存指數低於榮枯線,工業企業整體仍處在去庫存階段,缺乏擴大再生産的投資意願。同時,房地産市場下行調整,房地産企業開發投資意願也明顯降低,土地購置面積深度下滑,到位資金增速保持個位數,房屋新開工面積持續下降。應該説,民間投資主體對投資形勢的反應比較靈敏,從而製造業投資(民間投資比重超過85%)、房地産開發投資(民間投資比重超過70%)增速同比明顯回落。

  (二)實際融資成本較高

  經濟下行時期信貸收縮更為明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困擾著企業生産經營。儘管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有接近130個基點的下行,但價格水準同比下降更多。此外,貸轉存款、貸轉承兌、借款搭售等行為比較普遍,擔保、評估、公證等融資相關費用較高。據調查,企業實際融資成本普遍高達10%以上,部分中小企業甚至超過20%。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對中小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發展造成較大影響,直接影響了其投資能力。

  (三)地方政府及融資平臺投資能力受限

  受公共財政收入低速增長、土地出讓收入大幅減少以及償債高峰期等因素影響,地方政府可用於投資建設的財力明顯不足,引導帶動社會資本的能力較弱。1-10月份,公共財政收入同口徑增長5.4%,政府性基金收入同口徑下降24.1%。此外,作為基礎設施的主要建設者,地方融資平臺因脫鉤政府信用,疊加土地市場遇冷,融資成本和難度大幅度提高,投資能力顯著削弱。

  (四)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進展較慢

  政府力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模式)以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市政公用領域和公共服務領域,拓寬投資資金來源。財政部先後推出兩批共236個PPP項目,總投資額8389億元;國家發改委發佈的PPP項目共計1043個,總投資額1.97萬億元。目前來看,實際效果並不理想,項目簽約率不足兩成。項目收益率不高、政府治理水準有待提高、政府信用約束制度尚未建立等是制約PPP模式推進的主要因素。此外,在已經簽約的PPP項目中,社會資本方主要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參與程度偏低。

  (五)房地産市場庫存仍然較高

  儘管二季度以來商品房銷售持續回暖,量價齊升,但受制于庫存基數較大,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化壓力較大,房地産開發企業投資意願仍然疲弱,房地産投資增速一路下行,8、9、10月份當月增速連續為負。庫存高企壓制著房地産投資意願,土地購置面積、房屋新開工面積等先行指標雙雙深度下滑。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高達6.86億平方米,平均去庫存週期仍然長達7.2個月,部分三、四線城市甚至達到20個月以上。房地産銷售走強帶動房地産開發投資回升一般需要6-9個月的傳導期,在庫存高企的情況下傳導期會顯著延長,因而房地産投資形勢不容樂觀。

  2016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將繼續回落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從“十三五”時期投資形勢看,固定資産投資有望築底企穩。一方面,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降杠桿將抑制投資增長。另一方面,改革紅利釋放、新興産業以及服務業快速發展等將支撐投資增長。展望2016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還將繼續探底,預計回落到9%左右。其中基礎設施投資高增速,製造業投資低增速,房地産開發投資極低增速,甚至大概率出現下降態勢。

  (一)促進投資穩定增長的有利因素

  推進“11+6+3+1”重大工程建設。國家大力推進11大類重大工程包建設,建立重大工程“開工建設一批、投産達標一批、儲備報批一批”的滾動機制。同時,積極推進六大領域消費工程、三大戰略、重大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産能合作重點項目建設。這些重大工程建設將對促進投資穩定增長髮揮關鍵作用。

  調低投資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有區別地下調固定資産投資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除産能嚴重過剩行業外,其他行業最低資本金比例調低5個百分點。調低投資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可以降低投資門檻,提高投資能力,促進相應投資項目落地施工。

  投放專項建設基金。通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設立專項建設基金,對重點項目直接注入項目資本金,以撬動相關金融資源,直接支援看得準、有回報、不新增過剩産能的重點領域建設。

  加大企業債券支援力度。進一步降低企業債發行門檻,允許借新還舊,簡化審核審批程式,擴大企業債券融資規模。同時,出臺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戰略性新興産業、養老産業、城市停車場等專項債券發行指引,加大企業債券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

  增強財政資金投資能力。盤活存量財政資金、置換地方政府債務、加快預算執行等舉措將提高政府投資能力。按照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方案,盤活各領域“沉睡”的財政資金,統籌用於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優先保障民生支出,增加財政資金有效供給。通過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大幅降低地方政府利息支出和融資成本。加快支出預算執行進度,進一步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

  擴大固定資産加速折舊優惠範圍。加大對傳統産業投資的支援力度,將加速折舊優惠政策擴大到輕工、紡織、機械、汽車等四個重要行業,有助於激發企業投資和設備更新改造的積極性,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制約投資穩定增長的不利因素

  投資項目儲備不足。受市場需求低迷、融資成本較高、預期收益率走低、庫存積壓等影響,具備可行性的投資項目仍然較少。一般來説,投資項目通常在兩年半內完成。2015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額、房屋新開工面積均處在極低水準,反映出投資項目儲備不足,將間接影響2016年投資增速。

  出口形勢不容樂觀。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投資形勢與出口狀況關係緊密。2016年出口形勢仍不容樂觀,近期WTO已經下調世界貿易增長預測,將2016年全球貿易增長預測值從4.0%降低至3.9%。

  融資平臺轉型改制難度大。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正在推動轉型改制,剝離政府融資職能,成為獨立運營的市場主體。融資平臺脫鉤政府信用後融資成本和難度大幅提高,部分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困難,新增投資能力明顯減弱,或將影響基建投資高速增長的可持續性。此外,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普遍缺少突出的主營業務和充足的固定資産,參與市場化競爭存在先天不足,轉型改制難度較大。

  投資統計制度改革引關注。2016年,我國將全面實行新的投資統計制度,調查對象由投資項目轉變為法人單位,投資額計算方法由形象進度轉變為財務支出。2014年全國試點地區投資總額平均減少50%,增長速度平均降低30%。參考試點經驗,2016年投資增速可能面臨著因統計制度改革帶來的“下行”風險。

  促進投資穩定增長 優化投資結構

  2016年,建議將投資政策主基調確定為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優化投資結構。以增加有效投資、簡化投資審批事項、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為出發點,通過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用好積極財政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進PPP模式,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促進固定資産投資健康運作。

  (一)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一是完善重大項目的政銀企社合作對接機制,細化重大工程項目清單,搭建資訊共用、資金對接的平臺,保障重大項目的資金供應。二是積極引導金融機構的信貸投向,鼓勵金融機構建立綠色通道,加快重大項目等領域的貸款審評審批。三是投放專項建設基金,給予國開行、農發行適當的流動性支援。四是統籌落實重大項目建設用地,及時為重點項目建設辦理用地手續。五是制定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充實重點産業、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的重大項目儲備庫。

  (二)用好積極財政政策

  一是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帶動作用。優化調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重點用於國家重大工程特別跨地區、跨流域的投資項目以及外部性強的重點項目,減少競爭性領域投入和對地方的小、散項目投資補助。二是加大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力度,清理財政專戶。清理結轉結余資金和財政專戶,將盤活的財政資金重點投向民生改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領域,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三是實行結構性減稅。適當調高工薪所得稅起徵點,擴大稅前扣除項目範圍,增加養老、教育、住房等支出能力。完善研發費用計核辦法,擴大企業研發費用扣除範圍。四是推動普遍性降費。減免涉及小微企業的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取締亂收費,切實減輕小微企業負擔。

  (三)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一是靈活運用降準降息,引導商業銀行降低信貸資金成本,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二是擴大專項貸款規模,推動資産證券化,增強開發性、政策性金融資源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三是督察金融機構整改違規收費、以貸轉存、存貸掛鉤等行為。四是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繼續壯大主機板市場,積極推動創業板和戰略新興板市場,有序發展新三板市場,規範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形成的四板市場,降低中小企業參與資本市場的門檻。五是充分發揮社會資本在普惠金融中的積極作用,支援民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P2P公司等金融機構發展,推動民間金融陽光化。

  (四)推進PPP模式

  一是中央層面安排PPP項目前期工作費,支援地方政府開展PPP項目的前期工作,推進項目簽約及落地實施。二是加大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稅收優惠政策、PPP引導基金對PPP項目的支援力度。三是規範地方政府行為,加強政府承諾的約束機制,對地方政府違約行為,實施上級財政對下級財政的結算扣款懲罰,切實保障社會資本的合法權益。四是制訂PPP項目標準化合同範文和分行業合同,提供更加細化可操作的實施指引。五是開展PPP項目的推介會和業務培訓班,介紹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引導民營資本積極參與PPP項目建設。

  (五)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

  一是進一步取消和下放投資審批許可權。清理和規範核準後、開工前的一些報建手續,切實解決前置手續繁雜、效率低下、依附於行政審批的仲介服務不規範和收費不合理等問題。二是解決不同審批部門許可權下放不同步的問題,促進土地、環評、安全等審批許可權同步下放,提高簡政放權的綜合成效。三是徹底清理審批事項互為前置、互相掣肘的情況,提高審批效率。(執筆:胡祖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