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北京明年研究試點收擁堵費 媒體稱電動車可能不交

  • 發佈時間:2015-12-17 15: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明確表態“2016年將研究試點徵收擁堵費”。

  其實,“擁堵費”在國外已經不是“新鮮事兒”,早在1975年,新加坡就開始徵收。至2003年,倫敦也開始效倣,使得市中心的車流量減少3成,減少了約15萬噸二氧化碳。

  聯合電動記者注意到,倫敦對電動汽車一直都是免征擁堵費。《廣州日報》報道稱,北京可能會效倣倫敦做法,對新能源車免征擁堵費。

  政策

  北京擁堵費

  自2010年就提出設想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召開發佈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北京交通具體發展目標和指標。

  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明年本市在小客車調控、機動車限行、地鐵錯峰上下班等方面,計劃有新的政策出臺。同時,明年將研究試點開徵擁堵費。

  交通擁堵費是指在交通擁擠時段對部分區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費用,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車流密度,達到緩解城市交通擁擠、提高整個城市交通運作效率的目的。

  本市在《2013-2017年機動車排放污染控制工作方案》任務分解表中明確提到,為了緩解交通擁堵,北京將研究制定低排放區交通擁堵費徵收政策,分級設置收費標準,實行動態調整。2015年後這項經濟硬手段將擇機實施。

  市交通委緩堵處副處長周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從2010年第一次28條緩解交通擁堵的措施出臺的時候,就提出了擁堵收費的設想。

  其還指出,擁堵收費是國際大城市普遍實施的一種市場化手段,用價格來調整市場化配置資源的一種方式,只是眾多緩解交通擁堵措施的其中一項。

  同時,全市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規模將達到20萬輛。周正宇透露,北京目前城市綠色出行指標為70%,與其他國際城市(首爾79%,東京88%)還有差距,計劃到2020年綠色出行指標達到75%,小汽車出行要下降到25%。

  媒體報道稱

  新能源車可能免征

  據《廣州日報》12月14日報道,新能源車能否進入免征名單,是行業焦點之一。報道稱,北京可能會效倣倫敦做法,對新能源車免征擁堵費。

  倫敦對電動車、碳排放低於75g/km以及滿足歐五排放標準的環保車型均免征擁堵費。這一舉措旨在鼓勵和推廣新能源車,改變汽車結構,犧牲一部分的暢順性,以求得排放進一步降低。

  話説回來,新能源車能進入“免征”名單,舊有的優惠政策又沒有取消,那麼新能源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將不低於傳統的燃油汽車,充電和續航里程的焦慮,會被抵消掉。

  倫敦

  每日近112元 收費區域逐漸擴大

  在倫敦街頭,如果看見十分顯眼的白底黑字的路牌,且路牌中間有紅底圓形和白色字母“C”,那就意味著車輛已經駛入擁堵費收費區。當車輛駛入、駛離或在收費區內駕駛期間,攝像頭將讀取出入車輛登記號碼進行核對。

  倫敦市中心是世界最擁堵地區之一。為減少市中心地帶交通擁堵情況以及為倫敦交通系統籌集資金,自2003年開始,倫敦徵收交通擁堵費。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交通和基礎設施研究名譽教授斯蒂芬·格萊斯特接受聯合電動記者採訪時表示,倫敦市長也是倫敦交通局行政機構的主席,制定收費率、收費的時間段和收費的區域。

  倫敦交通局網站顯示,擁堵收費區包括倫敦金融城等11個區域,且正逐年擴大。

  每日繳納擁堵費的車輛可以駛入收費區,並可在同日多次駛入駛離該區域。擁堵費可以提前交也能當日交,通過自動支付系統繳費的價格可節省1英鎊;提前或當天支付則為11.5英鎊(約合人民幣112元);而推遲到下一個收費日才支付的話,費用則高達14英鎊。收費時間是從週一到週五的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6點。

  這一時間段內,進入該區域的司機要事先通過電話或網際網路向有關部門提供信用卡賬號付費,並註冊車牌號。收費區內設置了大約800個攝像頭,專門識別車牌號。

  來自倫敦市政府的官方數據表明,自擁堵收費區設立12年來,市中心區域的車流量減少了近30%,機動車行駛速度每小時提高了5至10公里,交通事故率下降了37.3%,還減少了約15萬噸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

  支援率上升 電動汽車一直免征

  倫敦交通局規定,一些車輛也可免交擁堵費,或得到優惠。豁免的車輛包括:摩托車、輕便摩托車和自行車;挂倫敦牌照的小型計程車和計程車(挂計程車和私人租車牌照)、應急服務車輛、任何歸屬國防部的車輛、國家醫療服務車輛、殘障人士所用車輛、殘障乘客載運車輛、部分公交車輛和超低排放車輛等。

  格萊斯特進一步指出,最開始的時候,時任倫敦市長利文斯通決定對低碳排放的車輛免除收取擁堵費。這一免除資格是根據官方登記在案的汽車每公里駕駛中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率來算的。隨後符合免除資格的條件限制越來越嚴格,但是純電動汽車是一直免除收取擁堵費的。“擁堵費收取經驗是全球最為典型的數個方案之一,如果擁堵費被剔除,交通將會變得更加糟糕。”他説道。

  新加坡

  能自動扣錢 70萬收費點遍佈全城

  交通擁堵費,世界上最早吃螃蟹的是新加坡。在新加坡市區的車道上,常常可以看到道路上方橫架著一個鐵牌子,上面藍底白字,寫著大大的“ERP”,下面是個長方形的顯示屏,上面間隔顯示著各種類型的車輛在選定時段經過這個電子收費閘門時,需要繳納的費用。

  新加坡國立大學城市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錢雄楚教授接受聯合電動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城市面臨擁堵,新加坡早在1975年就推出了擁堵費政策——對進入由“警戒線”劃分出來的中央商業區(CBD)的所有車輛收取費用。

  錢雄楚教授稱,當初實施的方法非常簡單,車輛購買一個許可證放在擋風玻璃上,警察在每個警戒點進行排查,確保進入區域內的每輛車輛都有有效的證件。這種“人工”的方法如今已改變很多: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推出了電子道路收費系統(Electronic Road Pricing System,簡稱ERP),取代了人工許可證。

  作為全球第一個實行公路電子收費的城市,新加坡至今已有70萬個ERP收費站點,幾乎遍佈整個國家,越繁華的路段越多。

  新加坡一般是上午8點至9點、下午5點至7點的交通最繁忙,中心城區車輛最密集,其主幹道上方都設置了電子收費系統。除了自行車,所有車輛都安裝了一個手掌大小的儀器,可以插入現金儲值卡。當經過電子收費系統時,司機無需停車,收費器就可以自動掃描扣費。

  在收取費用的時間上,從僅僅早高峰時段擴大到了晚高峰時段。不過,週末是免費的。錢雄楚教授告訴記者,時至今日,新加坡對車輛很少有“豁免權”,就連電動汽車也會被收取擁堵費。當然,對電動汽車,新加坡有其他的激勵政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