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陜西:農民工發薪不經包工頭 直接打實名銀行卡

  • 發佈時間:2015-07-17 14:39:12  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郭欣 魏鑫  責任編輯:李春暉

  昨日,陜西省政府發佈《關於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在現有20個省級示範縣的基礎上,新建20個省級農民工回鄉創業示範縣,將城鄉勞動者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統一調整為10萬元。

  《意見》提出,到2020年,轉移農業勞動力總量繼續增加,每年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60萬人次,農民工勞動條件明顯改善、工資基本無拖欠並穩定增長、參加社會保險全覆蓋,農民工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並逐步融入城鎮,基本實現有條件、有意願的農民工市民化。

  創業

  農民工創業最高可貸10萬元

  廣開農民工就業門路。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就業、鼓勵農民工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進一步清理針對農民工就業的戶籍限制等歧視性規定,保障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在現有20個省級示範縣的基礎上,新建20個省級農民工回鄉創業示範縣。

  健全城鄉就業失業登記制度,異地就業創業農民工,符合相關規定的,可在就業創業所在地進行就業失業登記,享受當地免費公共就業服務和就業創業優惠扶持政策,將城鄉勞動者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統一調整為10萬元。對企業吸納就業困難農民工再就業,以及就業困難農民工實現靈活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加強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將農民工納入終身職業培訓體系,使每個未升入普通高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農村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都能接受職業教育,每個農民工都能享受一次有政府補貼的技能培訓。

  薪酬

  施工總承包企業直接支付農民工工資

  我省將規範用人單位勞動用工管理。清理建設領域違法發包分包行為。完善適應家政服務特點的勞動用工政策和勞動標準。保障農民工工資報酬權益。嚴格執行《陜西省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規定》,在有條件的市、縣(區)建立健全欠薪應急週轉金制度,施行施工總承包企業代分包企業直接支付農民工工資辦法,實行實名制工資支付銀行卡。

  同時,擴大農民工參加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依法將與用人單位建立穩定勞動關係的農民工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引導鼓勵靈活就業的農民工以個人身份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加強農民工安全生産和職業健康保護。完善職業病診斷、治療、鑒定相關工作程式與制度。

  及時處理涉及農民工的勞動爭議,簡化處理程式,提高辦案效率。進一步完善、拓展“1233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電話諮詢服務平臺功能,和工會“12351”職工維權服務專線電話的作用,方便農民工諮詢、舉報和投訴。

  各級司法行政部門要把農民工列為法律援助的重點對象,強化“12348”法律援助專線電話對農民工維權的諮詢服務,確保農民工獲得及時、便捷、優質的法律援助。

  住房

  農民工買經適房享優惠

  引導農民工有序在城鎮落戶。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在輸入地城鎮未落戶的,依法申領居住證,持居住證享受規定的基本公共服務。堅持以流入地公辦學校為主,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對接收農民工子女開展義務教育、學前教育的民辦中小學、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獎勵等方式予以支援,指導和幫助學校、幼兒園提高教育品質。凡在輸入地初中、高中階段有完整學習經歷的非戶籍考生,在符合隨遷子女參加中考、高考報名條件的前提下,均可就地報名參加中考、高考,並享受同等的錄取政策。

  加強農民工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工作。逐步將在城鎮居住半年以上的農民工納入行政區劃內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範圍,到2020年城鄉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達95%以上。

  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住房保障實施範圍,將全省每年竣工的公共租賃住房按一定比例定向供應給農民工。農民工購買城市經濟適用房、普通住房的,按規定落實契稅、印花稅減免等優惠政策。將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到在城市中有穩定工作的所有農民工。此外,保障農民工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權。農民工落戶城鎮,是否放棄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必須完全尊重其本人意願,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收回。

  教育

  加快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

  保障農民工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權利。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農民工免費開放。

  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快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幼兒園,優先滿足留守兒童寄宿和入園需求,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及學前一年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幼兒生活費補助政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開展心理關懷等活動,促進學校、家庭、社區有效銜接。

  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農村老年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制度。加強社會治安管理,保障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的安全,發揮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關愛留守人員功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