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畢節:面對石漠化威脅 激發綠色經濟活力
- 發佈時間:2015-06-16 08:32:30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責任編輯:王文舉
“現在林場已找到珙桐、紅豆杉、鐘萼木等5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十齒花、連香樹、喜樹等6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説起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大海壩國有林場裏的寶貝,該林場箐梁子工隊隊長唐正雲如數家珍。40歲出頭的唐正雲如今可是大方縣小有名氣的野生動植物方面的“專家”,哪發現不認識的動植物,都會請他去辨認。可就在幾年前,唐正雲除了是國有林場的正式職工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為了生計而穿梭于市井的“臨時工”。
1997年唐雲正進入大海壩國有林場工作,一直到2013年,唐正雲一家三口和其他的林場職工一樣,擠在20平方米的磚木結構瓦房裏。
“在2009年以前,林場的資金只能保障基本的工作運轉,職工幾乎沒有工資。”唐正雲説,妻子身體一向不太好,為了解決生計,他每天早早的去林場走一趟,就要趕去集市找活做,完了之後再去林場看一遍。跑貨三輪、挖煤、在路邊擺攤賣瓜果蔬菜……能做的他都做過。
畢節市石漠化土地分佈廣、面積大、危害程度深,嚴重制約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據2011年監測數據顯示,畢節市國土總面積26853.1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5983.6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22.28%。
由於林場地理條件限制,畢節市的國有林場只能發展用材林、生態林,自身創造不了足夠支撐運轉的經濟收入,發不起工資,職工紛紛離開林場謀生,國有林場資源管理力量薄弱,生産經營完全癱瘓。
作為國務院批准的中國唯一以“生態建設”為主題的實驗區,畢節市早在2009年就開始探索國有林場的改革。改革6年,常年被石漠化威脅的畢節市,森林覆蓋率從2008年的37.26%提升至2014年的46.23%,如今林場職工每人平均月收入從原來的465元人民幣增加到如今的3762元。
“以前哪有時間去琢磨林子裏的這些國家級‘寶貝’,只要林子不被盜伐、不起火就好了。”唐正雲説,林場的這份工作以前是既捨不得放,又都不想管,結果林子逐漸被周邊的村民佔作耕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2013年唐正雲帶著職工以“合作社+公司+職工”的形式,引入林下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投資80余萬元,林下種植天麻300畝、冬蓀20畝,預計今年年底可收入120萬元。
2014年3月,唐正雲一家和其他16個職工家庭搬進了新的職工住房,乾淨舒適的環境,宛如鄉間小別墅。“現在條件改善了,妻子身體也好多了,我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除了日常的工作,八小時外我們也都樂意在林子裏轉悠,到處走走、看看有什麼新物種。”如今的唐正雲和林場的另一位工人王訓楊,已然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專家”。
2015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為林場發展指明瞭方向。
據了解,改革後畢節市的國有林場,不少林場建設了森林公園,發展花卉苗木、森林旅遊等林業産業,促進了林場經濟發展,走上了良性發展道路。目前,畢節市依託國有林場建立森林公園10個,濕地公園1個,僅2013年,接待遊客12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