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福州“兩會”熱議打造海上絲路戰略樞紐

  • 發佈時間:2015-01-17 08:33:02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13日,福州市十四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開幕。在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提出,積極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與大力推進自貿區建設、不斷加強對臺交流合作與區域協作、紮實推動與平潭聯動發展,一同被列為福州2015年全力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的重要舉措。

  過去一年,福州成功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市長(高峰)論壇、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一批重大活動,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上線試運營,與印尼等東盟國家合作新建境外綜合漁業基地、養殖基地初具成效;羅源灣口岸擴大對外開放;新簽約對接央企、外資、民企項目413項,總投資3618億元人民幣;新批千萬美元以上外(臺)資項目29項。

  報告指出,2015年福州將積極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做大做強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進一步辦好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亞洲合作對話——共建“一帶一路”工商大會等活動;積極申辦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産;主動對接中韓、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等。

  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升級方面,報告指出,福州將不斷做大海洋經濟。圍繞推進“海上福州”建設,加快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産業園、海峽現代漁業經濟區遠洋漁業加工區等項目建設;積極開發海洋牧場,探索陸上工廠化海水養殖;大力發展遠洋捕撈和海産品精深加工;開展市級海洋功能區劃、無居民海島保護和利用規劃修編等。

  此外,福州還將率先推行各類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政策;完善自貿區功能規劃和産業佈局,加強投資管理體制、貿易監管、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創新,全力打造符合國際慣例的良好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具有福州特色的自貿區運作模式。同時,謀劃推進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和平潭片區的互動聯動和差異化發展。

  對於福州提出積極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參加福州“兩會”的政協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陳京香委員認為,應充分發揮福州僑海資源的獨特優勢和帶動作用,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她建議在福州各大工業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海外人才引智引資服務平臺,吸引華僑華人科技專家為福州創新創業服務。

  蔡恩典委員認為,在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中,華僑優勢是深化福州與東盟國家合作升級的重點。他建議,福州要深化與東盟地區重要華商組織的溝通聯繫,積極引導雙方合作投資。

  在做足“僑”文章的同時,政協委員們建議,福州也要在“海”上下功夫。陳京香建議,福州應把握當前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契機,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大海洋人才培養力度,鼓勵在福州的高校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合作。蔡恩典提議,要發揮福州産業優勢,大力推動在東盟、非洲等地建設海外遠洋漁業産業園,進一步完善遠洋捕撈業基地,推進福州新區“海上絲綢之路遠洋漁業中心”的建設。

  福州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早在唐代中期至五代期間,福州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並與廣州、揚州並列為唐代三大貿易港口。宋元時期,福州亦是“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的重要貿易港口城市。明代,福州是全國重要造船基地之一,造船工藝先進,裝備精良,在全國居領先地位。福州太平港為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候風揚帆出發地。道光二十四年(1844),福州正式辟為五口通商口岸。

  福州現存有豐富的見證其海上絲綢之路的文物史跡,如五代閩國墓葬考古、福州懷安窯(南朝~唐、五代)考古、元和八年《毬場山亭記》殘碑的發現與馬球場遺址考古以及見證與波斯文化交流的閩王墓的考古,這些無不説明9到10世紀福州與中東、亞洲周邊國家頻繁的商貿往來和多元文化的融合。連江定海水域水下考古發現的1000多件黑釉盞等陶瓷器,以及2005年9月,“碗礁一號”水下考古發現15000多件清康熙年間景德鎮青花瓷器精品,見證了福州港興盛和繁榮。

  古代海上之路的輝煌已成歷史,如今,福州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征程中將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