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天津:簡政放權“六個一”激發新活力

  • 發佈時間:2014-12-24 04:48:2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個部門管市場、一份清單管邊界、一支隊伍管全部、一個平臺管信用、京津冀通關一體化……近年來,天津市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化“繁”為“簡”,變“攬”為“放”,規範權力運作,通過推行“六個一”,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充分釋放改革紅利,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動能。

  一枚印章管審批——從109個章到1個章

  12月18日下午,記者迎著寒風趕到位於塘沽街營口道734號的天津市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辦事大廳,恰好見到剛辦完股東變更手續的天津市宇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員工朱靜靜。

  “感覺他們態度很熱情,一些不太清楚的事項,幫辦窗口的幫辦人員也都指導得很清楚,一個章就辦完了。”朱靜靜感嘆道,“這要擱過去,想都不敢想!”

  此前濱海新區工商、國稅等各個部門之間基本上是“資訊孤島”。“註冊一個企業,群眾跑來跑去,領導批來批去,部門轉來轉去。”當地不少人常用如此詼諧的語言,來形容行政審批的“繁瑣”。

  變化始於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的掛牌。今年5月20日,濱海新區將區發改委、經信委、商務委等18個部門的216項審批職責,連同部分審批工作人員一併從原單位剝離出來,全部劃轉到新成立的行政審批局,同時通過減少審批、整合職能、優化流程等改革,將過去分散在各部門的109個審批專用章簡化為一個章,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

  “一枚印章管審批”,濱海新區實現了審批效率的全國領先。

  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張鐵軍介紹説:“目前我們單辦事項的辦理時間平均為5.67個小時,與去年同期22.85小時相比,現在審批用時是原來的1/4。企業設立審批工作由過去的3天取得4證一章,現在1天辦結,這應該是全國的最快速度。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工作,由原來的30個工作日,140天自然時間,縮短為現在20個工作日,自然時間控制在70天。政府投資項目由過去的審批時間45個工作日,自然時間140天,也縮短到現在的25個工作日,自然時間70天。”

  “一枚印章管審批”,不僅意味著效率的提升,更折射著政府服務理念的轉變。

  在大廳入口處左邊,一個並不醒目的角落,記者看到鐵架子上挂滿錦旗。“這都是到我們這裡來辦事的單位和個人自發送來的。”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投資項目處處長白冰冰説。

  每一面錦旗,都講述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想為企業所想、急為企業所急。”指著最上面的一面錦旗的大字,天津南瑞房地産開發公司劉俐強回憶道,今年7月18日,他帶著相關材料前來為名士華庭項目辦理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由於急著用件,我就跟辦件工作人員説希望快一點!”劉俐強説,記得當時我們中午進件,下午4點多,許可證就辦理出來了。“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要在以前,怎麼也得需要5至7個工作日吧!”

  “一枚印章管審批”,濱海新區通過倒逼政府職能轉變,重點解決“權力碎片化、審管不分、以審代管、服務效率不高、投資貿易不便利”等問題,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數據顯示,新行政審批局掛牌以來,濱海新區新設立企業6787家,比去年同期的4176家增加2611家,增幅達62.5%,新設立企業註冊資本達到1363.7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622.48億元增長119.1%。

  一個部門管市場——從“九龍治水”到“三位一體”

  12月17日下午,天津市市場監管委投訴舉報中心,3條熱線的工作人員在緊張地忙碌著。

  “我訂購的床頭櫃、衣櫃等傢具,價值16000多元,氣味很大,懷疑甲醛超標,想要退貨……”坐在辦公室把角位置的“12365”熱線工作人員孫超接到消費者劉女士打來的電話。

  僅僅幾分鐘時間,工作人員就把事情處理好了。記者在電腦上看到,16時01分接到的電話;16時08分,該事項就已經轉到具體經辦的紅橋專業工商所。

  “以往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會告訴消費者自己去撥打工商局的熱線電話。現在則是直接記錄下,直接處理。”孫超摘下耳機説,“如果遇到需要轉交的專業問題,一個轉身就能跟同事交接。”

  投訴舉報中心負責人冉琦告訴記者:“隨著天津市市場監管委的成立,原來分屬工商、質監、食藥監的‘12315’‘12365’‘12331’三個投訴受理平臺整合成一個,集中辦公,來自3個部門的工作人員間隔落座。三個呼號、一支隊伍,消費者只需打一次電話就能反映問題。”

  投訴舉報熱線的整合,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市場委成立後的變化。

  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合一”成立市場監管委。分屬3個局的7000多人成了“一家人”,處室從47個減至39個。雖然精減了機構,但職責並沒有減少。

  “分段管理格局被打破了,統一對生産、流通、消費等環節實施全過程、一體化監管,避免了互相扯皮和‘九龍治水’現象。”天津市市場監管委副主任石玉穎説。

  一個平臺管信用——失信企業處處受限

  如果説“三合一”為市場監管提供了優質的體制環境,那麼“市場主體信用公示平臺”,則以資訊公開的方式規範市場主體的行為,“一個平臺管信用”,使“守法企業一路綠燈,失信企業處處受限”。

  市場監管委資訊化處處長劉曉華説,信用公示平臺系統中已歸集全市各級行政機關公示的市場主體信用資訊570.23條;公示系統網站的累計訪問量503.40萬人次,累計查詢次數1.88萬人次。

  説到平臺為企業帶來的便利,北京一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女士深有體會:“這個月初,我朋友公司之前的合作夥伴找不到了特別著急。因為對方公司是在天津註冊的,我就托在天津工作的同學看能否查到。”

  “嘿!根據手裏掌握的一些簡單資訊,在天津市市場主體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上竟然查到了。原來這家公司改名字了。”劉女士説。

  一份清單管邊界——從“大包大攬”到“做加減法”

  12月19日上午9時許,天津市行政審批中心門口已有百十來號人在等候。保安一放行,大家便涌到各個窗口前辦理業務。

  記者注意到,與其他窗口不同,天津市新聞出版局駐市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的窗口,前來辦事的人員較少,為何?

  新聞出版局駐市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的車處長回答了記者的疑惑:“今年公佈的天津市行政許可事項(目錄)中,市級新聞出版行政許可只保留7項。現在很多審批業務下放到區縣,企業辦事就不用再跑市裏了。市裏則把更多精力用在指導服務和市場監管上。”

  權力下放了,邊界清楚了,企業得到實惠了嗎?

  當天中午,記者見到龍美紙業有限公司的孫成美。她一頭利落的短髮,幹練十足。在説到權力清單“瘦身”時,她説:“我的直觀感受是,辦事更方便了。”

  11月初,天津龍美紙業有限公司接到一單印刷業務,急需要辦理印刷業務許可證。“這時正遇上父親生病,證件呢,又著急要。我就先給津南區打電話諮詢了解,去哪辦這些證,辦證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區裏的工作人員告訴我,現在區裏就能辦,不用跑市裏了。”

  “我手頭的文件準備齊全,遞到辦事大廳,轉天就給辦出證來了。”説到這裡,孫成美笑起來。

  “對企業來説,時間就是商機。我們最怕審批通過了,商機卻沒了。家門口就能辦,特別方便我們這些小企業。”

  天津市行政審批管理辦公室主任李連慶介紹,今年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由394項銳減到295項,並在全國率先將非行政許可事項一次性全部“清零”,向全社會公佈行政許可“權力清單”,將行政許可權力置於社會監督之下。

  其實,在行政審批事項清理、減少、下放中,不僅要減得到位,更要規範到位,而這涉及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問題。

  過去的審批流程採取過標注流程圖的方式,但實踐發現,流程圖繞來繞去,很複雜,一些跨部門的辦事員都看不懂。天津市行政審批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宏偉説:“我們就把流程圖變成一、二、三等步驟並形成文本,把流程圖法轉換成‘步驟表述法’,這樣企業和跨部門的人都能看明白、會操作,大家按步驟開展工作就很順利。”

  京津冀通關一體化——從“乘綠皮車”到“坐高鐵”

  在天津空港經濟區,記者見到了中航赫世化學品(天津)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萬靜。“京津冀通關一體化,我們是最大的受益者。”面對記者的提問,萬靜的回答開門見山。

  “中航赫世是做化學品業務的,對通關速度要求較高。以前,我們每天都會接到客戶催貨的電話,但京津冀通關一體化為我們解決了難題。”萬靜説。

  萬靜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1月17日,中航赫世有一票到達北京首都機場的進口貨物。“飛機到達後,在北京安排換單報檢的同時,我們向天津海關申報進口。”萬靜説,“從貨物到達到貨物放行,半個工作日就完成了整體操作,當天我們就能安排辦理提貨手續,18日貨物順利進入倉庫啦。”

  “以前我們要先派人員到北京海關進行申報,自飛機進境到貨物進廠,怎麼也得需要四五個工作日。”

  萬靜還跟記者算了一筆賬:“通關一體化後,相同貨物的物流成本大致節省了三分之一;我們還取消了專項負責北京通關聯絡的人員,節省了每次發生的差旅費500多元;再加上以往通關時間較長産生的倉儲費用等,算下來能為企業節省30%的管理和運營成本。”

  天津海關改革辦主任邸傑用“開著飛機換翅膀”來形容京津冀通關一體化改革的力度和難度,“過去是‘開著汽車換輪子’,改革多局限于一個關區內部,如個別通關手續的簡化;而跨區域的通關則需不同地區的海關協調,難度非常大。但現在通過機制優化,打破區域界線,設計新的流程,將各自獨立的管理體系,以資訊網路互聯互通,形成區域聯動的通關中心。”

  天津海關副關長劉來久表示,通關一體化讓企業輕裝上陣,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

  一支隊伍管全部——從“不便管”到“管到底”

  18日傍晚,天津市濱海新區港醫路與喻園北街交叉口的新港公園裏,已有吃過晚飯的市民出來遛彎。公園兩旁的馬路上非常整潔,來往車輛通行順暢。

  塘沽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兼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楊天波告訴記者,原來新港公園西側、北側的馬路邊上,近80多個菜販在這裡出攤,環境臟亂差,車輛亂停亂放導致道路擁堵,附近居民怨聲載道。

  是什麼改變了這裡的亂象?“幾個月來,我們的綜合執法隊員採用‘站樁式執法’、‘不定時巡查’等方法加強治理,前後清理了兩次,取締了臨時市場。”楊天波解釋道。

  長期以來,街鄉鎮作為區級政府派出機關和基層政府,承擔著大量屬地管理職責,但又沒有相應的行政處罰權,使得街鎮政府無法發揮應有職能,難以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針對這種情況,今年8月,濱海新區18個街鎮綜合執法大隊掛牌成立,相對集中行使13大類近300項行政處罰權以及與之相關的行政強制措施,實現街鎮綜合執法“一支隊伍管全部”。

  “一支隊伍管全部”的思路是:授權街道辦事處和鎮政府為獨立的執法主體,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主要涉及城市管理、水務管理、衛生行政管理、勞動保障、環境保護、殯葬管理等。

  天津市濱海新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楊煥香説,在隊伍配備上,把原先分散在各行政部門近1000名執法人員和輔助執法人員全部劃轉到街鎮綜合執法大隊,並按照街鎮常住人員萬分之三至萬分之五的比例,逐步加強基層執法力量,確保綜合執法有效開展。

  執法下移的直接效果,就是執法半徑短,反應速度快。“前幾天,金夏裏有人想利用樓房的一層進行窗改門,開門臉進行經營。剛開始砸墻時,居委會人員就發現了並通知我們,我們立即組織人員去勸阻。”塘沽街道辦事處主任陳長順感嘆道,由於沒有執法權,以前發現這種問題,就得把執法權轉到房管部門。房管部門會説,這屬於臨街門臉,也不歸他們管,又把這個“球”踢回街道辦。“這就造成來回‘踢皮球’,很長時間問題都得不到解決。而現在把所有的執法權力集中在一支隊伍裏,部門間相互推諉扯皮的事情減少了,違法行為也能及時得到制止。”

  從行政審批到市場監管,從清單劃界到信用徵管,從鄉鎮綜合執法到京津冀通關一體化,天津簡政放權的全方位“瘦身”,在釋放改革紅利的同時,更激發出市場新的活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