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曾經“製造工廠”如何轉型升級?
- 發佈時間:2014-11-06 15:09:1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作為我國承東啟西極其重要的經濟紐帶,長江經濟帶匯聚了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石化化工、鋼鐵冶金及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領域的一大批工業企業,佔據了全國工業增加值的半壁江山,是當之無愧的“製造工廠”。然而,曾經極富資源、勞動力等優勢的地區,如今同樣受到成本提高、生態壓力加大等衝擊。如何破解製造業困境?在産業梯度轉移的同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向高精尖邁進成為不二選擇。
今年9月底,國務院印發《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標誌著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全面啟動。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長江經濟帶的工業經濟正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11月5日,三峽庫區腹地煙雨迷蒙。長江之畔,重慶涪陵工業園區泥濘的場地一片繁忙景象。再過3個月,華晨鑫源汽車有限公司一期30萬輛微型汽車、30萬台汽車發動機項目將投産,二期還將建設越野車、商務車等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汽車生産線。
“園區現已入駐企業130多戶,其中投産有70戶左右,去年産值已經突破500億元。”涪陵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毛曉東告訴記者,這些項目雖然大多是承接産業轉移項目,但絕非生産線的簡單複製,而是在更高起點和標準上開工建設的,在産業梯度轉移過程中實現了轉型升級,一些項目的技術水準和運營效率達到國內一流水準。
轉型升級,除了在産業轉移中實施更高的生産標準,還需要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用新技術、新應用去撬動新的市場,搶佔産業鏈高端。
南昌大學教授張華是江西省焊接機器人研究的領軍人物,他帶領團隊研製出無軌導全位置爬行式焊接機器人、彎曲焊縫跟蹤自主移動機器人、平面自主移動焊接機器人、水下焊接機器人。其中,作為國家“863”計劃項目的水下焊接移動機器人系統,成功解決了大型構件水下自動化焊接問題,並已在九江同方江新造船公司完成深水焊接生産現場試應用。
在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院長童國華看來,以智慧製造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業態,將會影響未來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定位,是産業升級換代的促進劑,可以有效推動整個長江經濟帶相互之間的産業分工和調整,“甚至會催生一些現在還無法去預測、描繪和評價的新産業”。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説,長江經濟帶的製造業正在向自動化、整合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迫切需要用創新為舊技術革命“補課”,以迎接新技術時代,拓展發展新空間。
轉型升級,並不是單兵作戰,打造産業集群,形成優勢互補,往往事半功倍。
長江經濟帶橫貫東西,流域內長三角城市群、中部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分別形成了若干重要産業基地,其中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就多達96家,産業轉型發展基礎雄厚,集群發展初具規模。同時,長江經濟帶向東可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入海,向西可依託渝新歐鐵路、蓉歐快鐵等直抵歐洲,還接駁東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具備得天獨厚的開放發展有利條件。
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張二震認為,根據《意見》,隨著長江經濟帶大交通格局的構建、生態規劃的倒逼,以及行政壁壘的逐漸打破,長江經濟帶産業格局優化提升將進一步提速。
瑕瑜互見,方可取長補短、趨利避害。
目前,長江經濟帶産業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處於全球價值鏈高端和産業科技制高點的領域較少,産業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較為突出,整體競爭優勢尚未完全發揮,部分産業佈局不合理,生態環境壓力持續加大。
“各地發展什麼産業、承接什麼産業,都要根據自身稟賦條件、産業基礎和優勢,而不是盲目開工,甚至沒有條件硬要上。”張二震説。
“長江經濟帶在推進産業梯度轉移、加快發展的同時,要避免再走東部地區‘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並重視提升産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對高附加值、知識密集型産業的承接力度,整體提升長江經濟帶産業層次。”南京財經大學校長劉志彪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