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雙業貸”:財政貼息助力特色産業發展
- 發佈時間:2014-10-20 11:22: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責任編輯:姚慧婷
“今年上半年,手裏缺流動資金,沒有足夠的錢買飼料,每天一睜眼,心裏發愁的就是圈裏的80多只羊的飼料錢。”就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的養羊農戶嚴武德最著急的時候,他幸運地從涼州區農村信用社貸到了一筆額度為5萬元的“牛羊蔬菜産業貸款”。“有了這筆錢,我養羊腰桿就硬了,還能多養些羊。”
和嚴武德一樣,已經擁有1座日光溫室的高壩鎮農民張國開,由於種設施蔬菜效益高,也想擴大規模,再建一座日光溫室,但苦於湊不夠8萬元的建棚資金。在記者見到他時,他已用5萬元的“牛羊蔬菜産業貸款”建了一座佔地2畝的日光溫室,估計一年能增收4萬元左右。
張國開等人所説的“牛羊蔬菜産業貸款”,是2013年5月底甘肅省農牧廳、省財政廳等6部門聯合推出的“甘肅省草食畜牧業和設施蔬菜産業發展貼息貸款”,被廣大幹部群眾親切地稱為“雙業貸”。
“農民再美好的産業致富願景,也需要金融資金的支援。”甘肅省農牧廳副廳長韓臨廣説。草食畜牧業和設施蔬菜産業是甘肅省依據省情重點推進發展的兩個特色優勢産業。作為西部牛羊肉生産大省和“西菜東調”、“北菜南運”的商品菜生産基地,甘肅此舉旨在用有限的財政涉農資金,集中力量解決農戶在發展産業中的融資難題,以此撬動金融信貸資金進入三農領域,從而實現産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其實施一年來,對産業的推動作用效果明顯,受到了廣大農牧民的歡迎,貸款積極性高漲。到今年底,甘肅省級財政已累計整合8.7億元資金進行貸款貼息,已有近12萬戶有發展意願的農戶獲得了貸款,累計投放貸款158億元,有力地推動了兩個産業的發展。“雙業貸”正成為農牧民實現産業致富的助力器。
財政資金聚力,吸引資金支援産業發展
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蜻蜓村是一個傳統的蔬菜種植村。蜻蜓村支書馬元告訴記者,1994年,蜻蜓村起步發展日光溫室等設施蔬菜種植,一直到2007年,全村的日光溫室和塑膠大棚也只有200多座,總量很小。村裏想擴大設施蔬菜規模和發展設施養殖,但卻拿不出錢。近年來,借助省上整合財政資金,貼息發展的一系列惠農支農貸款,蜻蜓村的設施蔬菜規模得到了快速發展,不僅建成了671座日光溫室,還成立了蔬菜産銷專業合作社,註冊了“蜻蜓牌”蔬菜商標。
“經過20年的發展,村裏的産業發展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馬元説,伴隨著産業規模不斷擴大和快速發展,對設施蔬菜機械化程度、種植技術的標準及對品種的選育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村裏的部分日光溫室及塑膠大棚面臨更新問題,急需要資金投入。此外,部分村民發展規模設施養殖也缺乏流動資金。
馬元説,基於産業發展的現實,蜻蜓村村民的信貸需求十分旺盛。今年以來,村裏有115戶村民拿到了1395萬元“雙業貸”,設施蔬菜老棚更新及發展産業缺流動資金的問題迎刃而解。
甘肅省農牧廳財務資産管理處處長馬再興介紹説,根據規定,對牛羊産業大縣和蔬菜主産區及其他地區從事牛羊養殖和設施蔬菜生産的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的“雙業款”,年利率上浮不得超過人民銀行公佈的國家基準利率的20%,貸款貼息由省、縣(區)財政和農戶共同承擔,先付後貼,其中,省級承擔4%,其餘由縣區自行確定各自承擔比例。農戶貸款額度不超過30萬元,合作社(養殖小區)不超過300萬元。貼息期限,原則上按草食畜牧業2年、設施蔬菜1年執行,根據實際情況可適當延長,最長不超過3年。
涼州區農牧局負責“雙業貸款”的工會主席黨吉生告訴記者,在涼州區,除了省級財政貼息外,市級財政承擔了貸款年利率0.38%,區級承擔了2%,農戶個人只需承擔1%。
“這項貸款不僅利息低,而且財政貼息佔了絕大部分,是讓農民受益、受惠的貸款。”蜻蜓村的養殖戶張國梁説,更重要的是,“雙業貸款”給農民發展産業引來了資金,“解困又解渴”。
創新擔保方式,降低農民的信貸“門檻”
貼息解決了農民貸款貴的問題,然而,長期以來,農民缺乏有效抵押和擔保物,成為農民貸款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為降低金融機構的放貸風險,讓銀行想放貸、敢放貸,甘肅各地積極嘗試和探索創新貸款擔保方式。
白銀市景泰縣漫水灘鄉農民素來有養羊的傳統,但由於缺週轉資金,多年來養殖規模發展一直受到限制。“雙業貸”啟動以來,該縣利用漫水灘鄉被確定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試點鄉的機會,給試點村北崖村提出申請的31戶農戶頒發了《景泰縣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農戶以此為抵押向當地農村信用社貸款。借此,村裏有19戶農民拿到了“雙業貸”,總額達261萬元。
在武威,涼州區委、區政府引導農戶以産權作抵押,解決農村貸款擔保難問題。為此,涼州區制定了《關於開展農村産權抵押貸款工作的試行意見》,《意見》提出,涼州區農戶、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或涉農企業,取得農村産權登記管理部門頒發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日光溫室産權證》、《養殖暖棚産權證》、《林權證》、《房屋所有權證》,可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
記者在甘肅多地走訪發現,除了積極探索通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確權抵押貸款外,各地還積極嘗試由3~5戶聯保貸款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物抵押貸款等多種擔保形式,有效地拓寬了農村融資的渠道,調動了金融機構投放“雙業貸款”的積極性。
健全機制,確保“杠桿”效應落到實處
由於貼息貸款涉及農牧、財政、金融等多個部門,為讓農民方便快捷地辦理貸款,甘肅採取了簡化審批放貸流程、集中辦理的做法,有的採取了部門集中合署辦公的方式,有的則建立了一站式服務,讓農民跑一趟就能拿到所有申請表格及辦理相關手續。黨吉生説,在區、鄉鎮的一站式服務中心,農民可一次性集中填報6份給相關部門的申請、審批及授權委託書等表格,由鄉鎮集中統一辦理,十分便利。農民也可在村委會填寫申請表,然後由鄉鎮代辦員統一來申報。
“農民拿到貸款後,必須在15日內動工修建設施蔬菜大棚、溫室或養殖暖棚,如拿到貸款的時間正好是作物生長期,可順延至收穫完畢後。”涼州區高壩鎮副鎮長沈福明説,貸款審批期間,鎮政府與每位貸款農戶都簽訂了一份設施農業建設協議書,貸款到位後,由鎮村幹部對貸款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確保農戶將貸款切實用在産業發展上。
“貼息貸款對産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十分明顯。”黨吉生告訴記者,借助“雙業貸”,2013年下半年,涼州區建成了29.89萬畝設施農牧業,戶均達到1.6畝。今年已落實地塊8.2萬畝,預計到年底,全區設施農牧業面積將達到37萬畝,實現戶均2畝棚的目標。
韓臨廣説,“雙業貸款”用少量的財政貼息資金撬動更多的金融資金投入農業的做法,不僅直接解決了農業生産資金短缺的問題,還間接輻射帶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有力的推動了農民就業、創業,為農村剩餘勞動力開闢了新的就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