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北京“醫聯體”將全覆蓋 社區醫院可預約專家號

  • 發佈時間:2014-10-05 07:44:28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區域醫聯體,專科醫聯體,跨省醫聯體……今年,不同類型的醫聯體,正如雨後春筍般在北京相繼建立並運作。目前,北京的醫聯體制度正在解決著許多患有小病、常見病、慢性病的老人就醫難問題。同時,實行區域合作醫療聯盟機制,讓患者看病不必專程去大醫院診治,如果有需要,在社區醫院也能預約到三甲號源或享受到專家服務。尤其是有的人在大醫院做了手術,能在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度過康復期,大大縮短了病人家屬來回跑大醫院照顧的時間,讓家門口就醫更方便。

  新中國週年目標

  “大手牽小手”2016全覆蓋

  近年來,北京地區醫療機構的門急診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2013年全市診療人次更是突破兩億,達2.19億人次。越來越龐大的數字也讓一些問題更加凸顯:大醫院依舊人滿為患,小醫院還是門可羅雀,百姓看病還是一個字——難。

  為此,國家衛生計生委提出通過建設“醫聯體”推動分級診療格局的形成。醫聯體,是在轄區內,根據醫療機構分佈情況和患者的就醫需求,建立跨行政隸屬關係、跨資産所屬關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密切協作的新型醫療服務保障體系。實現首診在社區、預約在社區、慢病用藥在社區、康復在社區的目標。通俗點説,這种醫聯體的形式,讓醫院之間“大手牽小手”,醫療聯盟一旦形成,內部轉診、約號、出院康復將更便利。

  2013年年底,北京衛生行政部門制定了醫聯體工作目標,提出在2014年6月底前,每個區縣至少有一家醫聯體簽約並運作,2016年爭取達到居民全覆蓋。

  舉措

  大醫院專家到社區出診

  大醫院的專家在社區出診,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專家號,這已經不是醫改設想,而是實實在在的便民措施。

  近日,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逯勇照例來到朝陽區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出診。從去年11月起,他和朝陽醫院其他6位有高級職稱的醫生在社區醫院又多了一個新頭銜——責任主任:“不僅有每週半天的查房帶教和半天門診,還會參與一定的管理,帶動社區醫院的發展”。

  把周邊的醫療資源聯合起來,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援、專業培訓,或把大醫院的專家派下去,目的就是儘快提高基層的醫療服務水準,小病、慢病就讓老百姓在社區解決。

  逯勇告訴北京晨報記者,把技術留在基層,讓患者在社區做簡單的檢查和問診,疑難檢查再到大醫院,檢查結束後患者把結果帶到社區找專家就診,這種形式患者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大醫院做手術轉到社區康復

  基層的患者可以轉診到大醫院做手術,等病情穩定後,再轉到社區進行康復治療,大醫院也由此能騰出床位和時間,這也是醫聯體要承擔的使命。

  朱先生一週前因右臂摔傷,在北京朝陽醫院進行了手術治療,目前病情穩定,但還需要到社區做進一步的功能康復訓練。為此,朝陽區八里莊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高大夫專程來到朝陽醫院接送朱先生,雙方醫務人員經過認真的病情交待後,朱先生被120急救車轉到朝陽區八里莊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種“下轉”讓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率,也讓患者得到方便和實惠。

  朱先生轉到社區後,與朝陽醫院並沒有“脫鉤”。專家還是會定期到社區出診,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患者在社區不僅能享受到專家的待遇,還在治療上節省了花費。

  據了解,目前,北京朝陽醫院醫療聯盟總床位數約3100張,他們統籌協調體系內各醫療機構床位的使用和管理,從而緩解大醫院床位緊張、急需住院的患者住不進來的問題。

  跨省醫聯體嘗試京冀醫保互通

  今年5月,位於河北燕郊的燕達醫院與北京朝陽醫院正式簽約合作共建。河北燕達醫院成為了北京朝陽醫院首家異地醫療聯盟醫院,來自朝陽醫院10余個科室的專家定期到燕達醫院出診及指導醫療等工作。隨著協議內容逐步落地,現在生活在燕郊地區的近60萬百姓,成為了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醫療提速先行的最為直接的受益者,他們正在家門口享受著北京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同時,燕達醫院也有望成為首個與北京醫保互通的異地醫院,京冀之間醫保異地實時結算試點年內有望實現。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通過這種合作,燕達醫院今年7月掛號人次比6月份增長1322人,增長率17%;7月掛號人次與去年同期對比增長5617人,增長率148%。門診量在增長,不僅意味著家門口看病的便利,同時也分流了一部分朝陽醫院在燕郊地區的接診壓力。

  病例

  郊區醫聯體緩解京郊就醫難

  家住平谷區馬坊鎮74歲的何大爺因長期咳嗽憋氣,在平谷區醫院住院治療後無明顯改善。平谷區醫院請北京朝陽醫院的呼吸科專家對患者進行遠端會診,這種形式,使患者享受到了三甲醫院專家的技術水準,也方便了患者往來于郊區和市區的奔波之苦。“現在這樣方便多了,要上市區會診,路途也遠,連坐車帶排隊就更不好瞧了。”何大爺説,在村裏像他這樣的老病號並不在少數,以前每次進城看病,至少都要兩個子女陪同,現在這樣也解決了家屬的困難,病人足不出戶就和三級甲等醫院的專家進行面對面溝通,提出想法和看法,專家給出治療方案予以治療。

  以大醫院為龍頭,將地域內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醫院組合起來,讓三甲醫院的醫療技術輻射到區縣基層醫療機構,從而提升醫療效果。這種合作模式也達到了雙贏的效果,讓基層醫院的醫生技術水準也得到提升,受益匪淺。

  據了解,目前,平谷區醫院醫聯體,以平谷區醫院作為醫聯體核心醫院,合作單位有協和醫院、友誼醫院等三級醫院,解決了本區遠郊居民進市區看三甲醫院難的問題。

  數字

  醫聯體後年達50家

  昨日,北京晨報記者從市醫管局獲悉,目前全市已在朝陽、友誼、世紀壇三家醫院開展“區域醫療服務聯合體”試點基礎上,按照市衛計委總體部署,在市屬綜合醫院推廣。而今年上半年,已有朝陽、友誼、世紀壇、安貞、積水潭、首兒所、宣武和小湯山醫院成立了醫聯體。8個醫聯體中有5個醫聯體是以三級綜合醫院為核心醫院,聯合區域內不同醫療服務機構形成的“區域大醫療”模式;另外3個為積水潭骨科醫聯體、首兒所(朝陽區兒童)醫聯體和小湯山醫聯體,是以專科為特色的“大專科”模式。

  以朝陽醫院為龍頭的朝陽醫療聯盟整合了1家三級醫院、2家二級醫院、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床位數約3100張。友誼醫療集團包括1家康復醫院、5家二級醫院和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世紀壇醫聯體納入了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安貞醫院醫聯體共涵蓋北京市東北區域18家醫療機構,其中吸納了服務高端的和睦家等社會資本辦醫療機構。

  9月末,由北醫三院牽頭,包括北京市社會福利醫院、民營醫院、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的海澱區中東部醫聯體正式啟動運作。從涵蓋機構數量上看,該醫聯體是目前本市最大的醫療聯盟,核心醫院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另有23家成員醫院,既有三甲醫院,又有二級和專科醫院,還有北大和清華的校醫院,以及社會福利院與民營醫院。

  醫聯體今年的爆炸式增長,已經開始讓市民就醫受益,而這一受益進程還將提速。預計到2016年年底,全市醫聯體總數將達到50個左右,那時,大醫院就醫環境將得到改善,社區服務能力得到提高,市民享受健康服務會更加方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