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青海首次披露投融資體制改革 向民資開放千億項目

  • 發佈時間:2014-08-26 07: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靜 畢華章  責任編輯:王斌

  在多省陸續展開投融資體制改革之際,地處西北內陸的青海亦不再“旁觀”。8月20日,青海省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備受外界期待的青海省投融資體制改革內容首次得以披露。

  記者注意到,本次公佈的80個項目涵蓋水利、交通、電力、市政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及社會事業等多個領域,總投資達1025億元。

  雖然起步稍晚,但青海省此次改革的步伐卻不小,其中不乏金融等“要害”領域。在這些項目當中,投資額高達182億元的“西寧輕軌一號線”項目目前已成立專門公司,負責投融資及後勤等工作。

  佔青海去年固投近半

  投融資體制改革已成為當前各地最明顯的改革動作,目前已有陜西、甘肅、寧夏等地陸續開展,地處西北內陸的青海省此次也向民資招手,推出包括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等領域的80個項目吸引社會投資。

  青海省此次一舉推出的項目涉及水利、交通、金融、石油、電力、市政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及社會事業等領域,總投資1025億元。

  青海省此次鼓勵民間資本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建設營運,即通常所稱的PPP模式(公私合作夥伴關係),目前這種模式已廣泛應用於國內市政工程建設中。

  記者注意到,青海省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青海省去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403.90億元,而此次青海一次開放1025億元總投資領域,約相當於其去年固投近半比例。

  事實上,此次高達千億的投資項目,被認為是青海省在投融資體制改革再入“深水區”的重要一步。陜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認為,青海省吸引社會投資的措施對政府來説,既可放權改革,又能擴大地方投資,促進地方發展。他説,“對企業來説,這是進入國有經濟傳統領域的機會,可成為混合經濟的重要成員,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而在西安石油大學中國西部製造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曾昭寧看來,青海省此次大舉吸引民資有其深層次邏輯。“青海的經濟增長模式與陜西的經濟增長模式比較相似,都是主要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其中以政府投資拉動為主。而政府主要通過高稅收與借貸予以支援,高稅收中是靠土地財政支撐。但如今土地財政潛力已不大,很多城市已缺乏土地。另外,地方政府負債也較高,有借貸壓力。”

  曾昭寧認為,這説明傳統的投資拉動特別是政府拉動迴旋餘地已不太大。中央開始採用“微刺激”的方式加以調節,使經濟不至於大起大落,其中的一項政策就是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到公共建設當中。

  輕軌項目投資逾180億

  青海省此次吸引民資的舉動不僅涉及項目眾多、投資巨大,而且開放的領域也較多,包括鐵路、金融、石油等“要害”領域。其中,交通項目包括西寧市輕軌一號線、塔爾丁至肯德可克地方鐵路等,金融項目包括青海銀行增資擴股等。

  據了解,國內城市軌道建設首次向民資開放始於2011年的溫州。該項目由4條線路組成,總投資達800億元。負責溫州S1線路建設的幸福軌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70億元,溫州市政府劃出50%的註冊資本向民資開放。目前該項目處在一期建設當中,預計2016年完工。

  除此之外,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推出首批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的項目,包括北京地鐵16號線、深圳地鐵6號線兩條城市軌道建設項目。此外,廣州、鄭州、杭州等城市的地鐵也均有向民資開放的先例。

  青海省也向社會資本拋出了橄欖枝。在本次放開項目當中,“西寧輕軌一號線”以其高達182億元的投資額位居榜首。

  西寧市發改委官網資訊顯示,該項目西起西寧市西城大街,終止于西寧市東川工業園區金開路,東西向貫通主城區,全長29.4km,設站22座,旨在快速解決城區居民東西向出行需求。

  “目前項目建設規劃階段已結束,正在向國家發改委進行上報,審批通過之後便準備開展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相關工作。”西寧市發改委投資處副處長冶建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西寧市此前已設立軌道交通建設辦公室,近期又新成立專門公司,負責西寧市輕軌一號線的投融資以及後期運營方面的工作。

  “目前已與中國南車中國北車、中鐵建等多家公司就投資方面洽談過,同時我們也期待與有實力的民營公司進行合作。”青海省發改委投資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不過,對於此次投資金額最大的西寧輕軌一號線項目而言,與民間資金的合作對政府亦是一個考驗。

  冶建國坦言,“雙方能否合作成功,與項目本身、政府的執行力以及民營企業自身的素質等因素息息相關。如果民營企業將它們先進的管理經驗、雄厚的資本帶到項目當中,自然會對項目本身有積極的帶動作用。”

  放寬民資進入條件

  時值各地加大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之際,各地政府紛紛出臺相應配套措施。但以往政府與民間資本合作不乏“玻璃門”和“彈簧門”的問題存在,對於鐵路、金融等領域,民間資本往往都是看得見但進不去,或是因項目資訊不透明導致社會資本進去又彈回來,項目不能確實落地。

  在此情況下,如何打破民間資本遭遇的 “玻璃門”和 “彈簧門”,發揮民間資本的積極性實現其資本效用最大化,政府和民企均需拿捏得當。

  “民企是逐利的,想要提高民間資本進入的積極性就要營造一定的利潤空間,消除根本的所有制歧視問題。”曾昭寧告訴記者。

  他表示,在所有制歧視下,民間資本很難獲得公平均等的發展機會,如果不合理的市場準入限制過多,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將始終難以形成。

  除此之外,傳統壟斷領域形成的“排斥”現象同樣掣肘民間資本。

  “目前經濟領域改革最大的問題和矛盾在於壟斷。大型國企之所以能進入到500強的行列,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些企業的‘特許經營權’,壟斷資源能制定壟斷價格,進而取得壟斷利潤。”曾昭寧表示,市場經濟需要公平競爭。

  不過,在逐步放寬民資進入壟斷行業條件的情況下,讓市場信心越來越強。

  曾昭寧對此亦表示樂觀,他認為此次青海省公共基礎設施向民間資本的放開,是在經濟體制改革 “反壟斷”中邁出的重要一步。“在未來的市場化經濟進程當中,民營資本終會和國有資本擁有均等的機會和權利,真正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張寶通對記者表示,“隨著西部大開發和向西開放的推進,西部各省在全面深化改革,發展混合經濟方面不斷前進,會進一步放寬民資進入壟斷行業的條件,改變目前國有經濟為主體的現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