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中國農村養老現狀:54.6%老人仍從事職業性勞動

  • 發佈時間:2015-06-10 08:1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曹鵬程  責任編輯:謝淩宇

  一個“老慈幼孝”的社會,能讓老年生活獲得更真實的尊嚴

  近日,一份《2014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顯示,54.6%的農村老人還在從事職業性勞動,超過六成的農村老人不喜歡進城養老,出現“被迫留守”的狀況。同時,從魯山養老院起火到長江沉船事件中不幸逝去的老人,這些新聞,將養老問題沉甸甸地擺在公眾面前。面對已經到來的“銀發浪潮”,惟有個人與社會、政府與市場共同給力,才能為老年人構建起有尊嚴的生活。

  有分析指出,從2014年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養老是巨大的市場。目前,中國千名老年人擁有的養老床位數只有26張,養老的剛性需求甚為迫切。然而,《中國老齡社會與養老保障發展報告(2014)》顯示,“醫療保障發展指數”是惟一及格的項目,“養老金髮展指數”得分略有提高,而“老齡社會與銀發經濟發展指數”不僅未及格,且得分比上年進一步降低。

  對於“銀發經濟”,“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得更好。最近幾年,隨著政府投入持續增加,並以公建民營、政府補貼、民辦公助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多層次、多方位的養老體系逐步建立。不過,問題也不容忽視。目前中國的民辦養老機構,一半以上只能維持收支援平,40%的長年虧損,能盈利的不足9%。發生火災的魯山養老院,因為收費無法提高,經營者只能靠擴大規模、增加入住老人提高利潤。北京市養老床位缺口近5萬張,養老機構入住率卻僅為40%,出現資源短缺與資源浪費並存的怪象。對於這些問題,必鬚髮揮好“兩隻手”的作用,調整市場行為造成的功能錯位。

  過上有尊嚴的老年生活,不僅要求“老有所養”,更包含“老有所樂”。《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顯示,四成多農村老人喜歡與子女同住。天倫之樂和老友歡聚等,仍是最根本也最樸素的訴求。政府和社會可以“替天下兒女盡孝”,卻難以實現對老人的精神贍養。有的時候,十次遠隔千里的匯款,不如子女和老人“一碗麵的距離”。全國老齡辦曾倡導推出“新二十四孝”、建立父母關愛卡、教會父母上網、鼓勵單親再婚等行動,就是試圖在傳承與創新中,涵養契合現代社會特徵的孝德。

  更進一步看,任何群體的尊嚴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存在於社會系統的平衡與和諧當中。從大媽跳廣場舞引起的糾紛,到因讓座引發的跨年齡衝突,再到老年保健品推銷的“溫情陷阱”,老人常處在社會聯繫的精神孤島。當然需要營造尊重老人的風氣、完善保護老人的機制,但同時也應創造讓老人發揮餘熱、讓老人理解青年、讓老年群體更好融入社會的環境。一個“老慈幼孝”的社會,更能讓老年生活獲得更真實的尊嚴。

  老齡少子化是幾乎所有現代國家面對的問題。不久前,媒體報道了90後小夥李治浩建立“家庭基金”的故事。家庭成員共同出資並各司其職,通過增加聚會和增進溝通,把三代家庭凝聚在一起,頗有新意的盡孝方式令人眼前一亮。根據上一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國90後人口總數比80後少23%,00後又比90後少16%,處於人口遞減“腰部”的青年人群,同時面對著養老和被養老的雙重壓力,將來他們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作為,至關重要。

  未來學家彼得·伊利亞德説得好:今天我們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麼未來我們將生活在過去。今天還年輕的70後、80後的責任和壓力最大,但也應在養老轉型中最有改革動力、最有創新慾望。只要付出更多努力,拿出更多智慧,我們就能為父母創造物質和精神上都有尊嚴的生活,也才能保證將來自己能夠優雅地老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